前言
1607年是中国的万历三十五年。这一年是明朝在朝鲜半岛击败日本人的第十个年头,朝廷威望在东亚如日中天,国势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在此前一年,李自成刚刚出生;
也是这一年,大明眼中不入流的岛夷、靠卖羊毛为生、穷得荡气回肠的英国人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
2024年10月14日,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公布。达龙·阿西莫格鲁、西蒙·约翰逊和詹姆斯·A·罗宾逊因对“制度如何形成及其对繁荣的影响”的研究而获奖。
英国的弗吉尼亚殖民地是他们重点研究对象之一,通过研究包括弗吉尼亚在内的众多案例,三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前在合作所写的一系列论文,以及《国家的失败》、《权力与进步:技术与繁荣的千年斗争》等书籍中论证:
制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非科技。
一、
眼馋于在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西班牙人赚的盆满钵满,穷逼岛民英国仔在一百年后终于成立了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弗吉尼亚公司”(全称为伦敦城弗吉尼亚第一殖民地冒险家与殖民者公司),以举国之力凑了三条破船,派出殖民者约翰史密斯等一百多人在弗吉尼亚亨利角登陆。
当年西班牙人皮萨罗在南美以180个征服者就灭了印加王国,英国仔觉得他们不比西班牙人差,西班牙人可以做的事,他们也可以!下船后就急匆匆的开始征服战争。
可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却远远超出英国仔的预料。
在南美,皮萨罗轻松俘虏了印加帝国的皇帝。在北美,英国殖民者的老大约翰史密斯在登陆的当年,却被打得落花流水,连他本人都被来去如风的印第安汉子俘虏。
印加帝国皇帝给西班牙人进贡了礼物,希望得到释放;而英国仔则给印第安人献上礼物,换取了约翰史密斯的释放。
眼见征服当地人这条路走不通,英国仔接着从西班牙人那里取经。他们听说西班牙人在南美弄来好多黄金,便也招来矿工,来弗吉尼亚发掘金矿。
苦心人,天不负,约翰史密斯终于挖出来一堆黄澄澄的矿石,并在1608年亲自带回英国。然后,经过鉴定,这批矿石是俗称“愚人金”的黄铁矿。
英国人崩溃了。但约翰史密斯是坚强的,就不信这个邪。他又研究起西班牙人的成功经验,发现皮萨罗俘虏印加皇帝原来是靠欺骗,以会谈为借口约见,然后挟持对方。
约翰史密斯在九月份刚刚返回弗吉尼亚,就约见当地印第安人的部落头子,也想搞“鸿门宴”。
令他没想到的是,该头领答复:“你们的国王是国王,我也是国王,应该是你的国王来见我,不是我去见你们。”
但远在天边的英国国王不可能去拜会该部落头子。于是印第安部落就对英国人展开赤裸裸的贸易战,英国人再也不能从当地交易补给品。
约翰史密斯崩溃了,然后愤怒了。他组织新大陆的英国人发起了一次次进攻,并在第二年受了重伤,只得离开这个令他心碎的大陆。
这一年冬天的弗吉尼亚,500多英国人只剩下60个人活了下来。
二、
伟人曾这样评价民国时期的买办资本家,“资本主义是靠侵略和掠夺别的国家而积累资产的,他们敢侵略谁呀?...他们只能剥削本民族的百姓。”这句话放到弗吉尼亚那批英国仔身上同样恰当,他们不愿丢掉如同西班牙人的发财梦,只得不断投入资金,并且运新人来弗吉尼亚。
但眼见打不过印第安好汉,他们就将剥削的目标放在同样身处新大陆的自己人身上。
很快,弗吉尼亚公司实行了某种程度上的“计划经济”:所有土地归集体(弗吉尼亚公司)所有,居民都住在营房里,由公司发给规定的配给品。工作队也由公司编排,各队由一名公司代理人负责监督。
弗吉尼亚公司还定下严格的纪律,违反者动辄被施以死刑:
从殖民地逃走以投奔印第安人者,处死!
偷盗属于公共的玉米穗者,处死!
私自出售商品给商船者,处死!
此法令一出,效果却与预料大相径庭:
越来越多英国仔们却逃出殖民地,去投奔印第安人。而在战场上打不过印第安人的弗吉尼亚公司,又怎么可能把人从印第安人手里要回来?
眼见印第安好汉们在“英奸”的帮助下,学会了新技术和战术,战力更加彪悍,弗吉尼亚公司高层慌了神。公司董事们清楚知道,再这么搞下去,他们前十年砸锅卖铁的投入将血本无归。
弗吉尼亚公司终于决定,不再搞集权那套,而是将权力分给每个移民,即实施所谓的“人人都有的权力制度”。他们从1618年开始,给每名男性殖民者五十英亩土地,每多一名家庭成员则再给五十英亩,甚至被带至弗吉尼亚的仆人也并入计算。弗吉尼亚公司之前建的那些集体所有的房屋,也一并给了移民者。
第二年,弗吉尼亚议会成立,实际上赋予所有成年男性制订治理殖民地的法律与制度的权力。
这,就是美国所谓的民主制度的起源。
弗吉尼亚的事也一再发生在英国仔在新大陆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上,从马里兰到卡罗莱纳,再到巴尔的摩....,英国佬一再重复这个流程,即对外打不过印第安的好汉,对内剥削太狠之后移民就当“英奸”,最后只能殊途同归都选择“人人都有的权力制度”。
三、
以上,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达荣·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罗宾森所论述的美国制度的起源。
通过这个故事,另外还有韩国朝鲜的条件相似但制度不同的一些例子,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得出结论:制度是第一生产力。
他们认为,制度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良好的制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而不良的制度则会导致经济停滞和贫困。
他们将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类似弗吉尼亚的“人人有其权”制度,叫做包容性政治制度。
另一种叫榨取性政治制度,像西班牙人在南美建立的殖民地一样,其目的是剥削当地人口和资源,为少数精英谋利。
具体来说,“包容性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如民主、法治和财产权保护)有助于长期经济增长,而掠夺性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如专制、腐败和资源掠夺)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本次诺贝尔奖得主在著作中称,在人口稀少的地区殖民者倾向于建立“包容性制度”,以鼓励更多欧洲人定居,这种制度为大多数人提供了经济机会和政治权利。
他们通过研究大量案例,得出结论:殖民时期相对富裕的地区,只要实行榨取性政治制度,如今都成了最贫困的地区。而殖民时期相对贫困的地区,实行包容性政治制度,如今经济却繁荣起来。包容性制度能够给每个人带来长期利益,为经济带来持续性的繁荣,而榨取性制度只能给统治精英带来短期利益,却会抑制创新,限制经济长期发展。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包容性政治制度,还是榨取性政治制度,都需要有一个足够有力的政府,才配谈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只有当这个政府有足够力量将其想实行的制度贯彻到基层,才有资格选择采取是榨取或是包容。比如索马里这个国家,其权力虽然足够分散,但政府的力量微弱,连榨取都做不到。这也解释了,为何印度的权力足够分散,但发展却很迟缓。(这段话是猫智深个人的理解)
四、
然而,本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理论有一个明显漏洞。
朴正熙时代的韩国以及苏联的例子证明,即使采取所谓的压榨性制度,但在政治权力垄断并且中央集权的条件下,稍微提升法治水平、提高产权保护的强度、并且引入市场经济制度,就能促进经济增长。
比如苏联,无论其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饥荒饿死多少人,但该国从1930年到1960年间长达三十年间实现了年均约6%的国民收入增长。
针对这一漏洞,这三位经济学家辩解:
计划经济在短期内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其中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无法解决。一是个人的激励问题,大锅饭造成人人搭便车的现象;二是既得利益者不肯分享利益的问题,已经吃进去的再吐出来就难了。
这两个问题是他们所谓的“榨取性制度”无法克服的弊端,从而得出的结论:计划经济在短期内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无法使经济持续增长。
他们认为,当“榨取性制度”被采用后,经济增长中的收益不仅满足一小撮统治者的需求,并且统治者还可以有足够的资源来镇压反对者,以此来维持该制度。也就是说,凡榨取性制度必然意味着政治上的集权。
五、
本次诺奖得主还认为,科技远远不如制度重要。
在德隆·阿西莫格鲁和西蒙·约翰逊合著的《权力与进步:技术与繁荣的千年斗争》一书中,他们认为一千年来的历史和当代证据都表明,进步取决于技术应用方式的选择,而非技术本身。
书名中的“权力与进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科技进步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涉及权力如何在社会中分配。作者们批评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社会的普遍繁荣。在现实中,科技进步往往只是让少数精英获益,而大多数普通民众却没有享受到成果。
书中详细介绍,组织生产和交流的新方式既可以服务于精英利益,也可以成为广泛繁荣的基础。比如,欧洲中世纪农业技术进步所产生的财富被贵族们攫取,用于建造宏伟的大教堂,而农民们却一直处于饥饿的边缘。
他们认为只有包容性的制度才能促进科技进步。在《国家的失败》一生中,作者介绍称发明创造需要实现产业化,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而背后需要金融的支撑。但在榨取性政治制度中,金融产业成为统治者的特权,加重了整个社会的成本。
在爱迪生那个年代,采用包容性制度的美国在1914年的银行数目达到27864家,美国发明家有现成的资金渠道帮助其开创自己的事业。此外,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意味可获得相当低利率的资本。
同时期,采用榨取性政治制度的墨西哥只有四十二家银行,其中两家控制着所有银行资产的60%。和美国竞争激烈的环境不同,墨西哥银行业几乎没有竞争可言。缺乏竞争意味银行可以向顾客收取很高的利率,并且通过只借钱给有权势和已经很富有的人。
六、
针对这些西方诺奖得主的歪理,我国的经济学家也进行了批驳。
尤其针对那本广为流传的《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杨虎涛针锋相对的写下《<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失败》一文,敏锐的找到其漏洞。
杨虎涛在该文中一针见血的指出,国富国穷不存在唯一的成功方案。他认为,《国家为什么会失败》一书只是制度决定论的一个极致的、荒谬的翻版,如何发挥国家和社会的作用去创造最适合的条件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的成功方案。
部分信息来源:
腾讯新闻棱镜|一文读懂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制度决定繁荣
网易号《品味经典》|《权力与进步》:技术进步会导致社会进一步分裂吗?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参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基础》达龙·阿西莫格鲁
澎湃新闻|专访诺奖得主阿西莫格鲁:不赞成对AI推动经济增长的过度乐观预测
福布斯中国|三位美国教授获奖,揭示制度如何塑造繁荣与全球不平等
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失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