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27 日,芒果 TV 经典慢综艺 IP《向往的生活》第八季正式开播。作为曾以 “终结篇” 宣传、时隔两年重启的作品,本季节目集结原班人马 —— 何炅、黄磊、张子枫、彭昱畅,还迎来张艺兴回归,从阵容配置上看,无疑承载着老观众对 “蘑菇屋温情” 的期待。然而,节目开播后,不仅正片因 “无聊” 引发讨论,相关热搜词条也因缺乏看点显得平淡,更关键的是,观众差评理由出奇一致,“过度宣传话剧”“内容空洞”“飞行嘉宾表现拉胯” 等声音占据评论区主流。作为国民度极高的慢综 IP,本季为何开局遇冷?其呈现的内容与观众期待的 “向往生活” 究竟存在哪些偏差,值得深入探讨。
一、节目背景与观众期待:原班人马回归下的 “情怀滤镜”
《向往的生活》自开播以来,凭借 “自力更生、温情互动” 的慢节奏风格,成为国内慢综艺领域的标杆之作。此前几季中,嘉宾们在蘑菇屋种地、做饭、招待客人,围绕 “生活” 展开的日常互动,既展现出远离都市喧嚣的宁静,也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联结,积累了庞大的粉丝基数。2023 年节目以 “终结篇” 收官时,不少观众表示 “意难平”,对 IP 重启充满期待。
此次第八季以 “原班人马齐上阵” 为宣传亮点,何炅与黄磊作为中生代主持人,国民度与控场能力有口皆碑;张子枫、彭昱畅自节目早期便参与录制,与观众形成 “看着长大” 的情感联结;张艺兴的回归更是让不少老粉期待 “男人帮” 式的互动氛围。在宣传阶段,观众普遍认为,时隔两年,嘉宾们会以更松弛的状态投入节目,延续 “生活化” 的核心,甚至期待看到更具烟火气的日常 —— 比如像往季一样,一起搭建房屋、打理菜园、分享生活趣事。这种基于过往口碑与情怀形成的期待,让节目未播先热,开播前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数亿。
然而,当观众带着 “情怀滤镜” 点开正片,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内容却未能满足预期。有观众在社交平台吐槽 “全程昏昏欲睡,连快进都找不到重点”,甚至有网友调侃 “无聊到热搜词条都透着乏味”。这种期待与现实的落差,成为差评爆发的重要前提 —— 观众本想在节目中寻找 “生活的松弛感”,却被与 “生活” 无关的内容占据,自然引发不满。
二、差评集中点一:过度宣传话剧,偏离 “生活” 核心
观众对本季节目最集中的差评,莫过于 “过度宣传话剧”,不少人直言 “节目不如改叫‘乌镇戏剧节宣传片’”“看嘉宾排话剧看到审美疲劳”。从正片内容来看,“话剧” 元素的植入不仅频繁,且缺乏自然过渡,几乎贯穿前两期核心内容,与节目 “向往的生活” 的主题严重脱节。
节目开篇,何炅、黄磊、张子枫、彭昱畅在住处碰面后,黄磊以 “主理人” 身份带领三人参观环境。镜头首先给到住处的俯视图,原本象征 “生活气息” 的蘑菇屋,被设计成类似 “度假公寓” 的样式,旁边还专门设置了话剧排练厅 —— 这一布局从一开始就打破了观众对 “蘑菇屋” 的固有认知。推开房门后,室内布置更像 “情景式舞台”,何炅一眼便认出摆放的装饰物是话剧道具,甚至直言 “这哪还有半分向往生活的味道”。
更让观众不适的是,“话剧” 元素的植入刻意且频繁。当四人终于坐下来休息时,张子枫偶然翻到一本笔记本,何炅立刻上前,以旁白式的语气详细介绍黄磊与话剧的渊源,从过往参与的话剧项目到个人对戏剧的热爱,讲解时长近十分钟;本以为这段 “忆往昔” 已告一段落,彭昱畅又 “恰巧” 在书架上众多书籍中,精准找到堆叠的蓝色皮剧本,顺口问道 “这是剧本吗”,何炅随即接话 “这是尤金・奥尼尔的剧本”,四人又围绕剧本展开讨论,镜头全程聚焦剧本细节,甚至给到书页内容的特写。
这种 “刻意制造话题” 的桥段,让观众明显感受到 “宣传目的”。有观众统计,前两期节目中,与话剧相关的内容时长超过一小时,包括嘉宾翻看剧本、讨论话剧排练、介绍戏剧知识等,而真正与 “生活” 相关的片段,如做饭、整理房间等,仅占不到 20 分钟。更让观众难以接受的是,节目后期甚至直接插入话剧排练画面 —— 第二天一早,嘉宾们没有像往季一样规划当天的生活,而是直接前往导演处讨论话剧排练,黄磊、何炅坐在一旁观看彭昱畅与其他演员对戏,演员们拿着剧本念台词,互动生疏,这段内容足足播放了 50 分钟,有观众吐槽 “还以为点开了话剧排练花絮,完全忘了这是慢综艺”。
三、差评集中点二:内容空洞无物,嘉宾互动尴尬
除了 “过度宣传话剧”,“内容空洞”“嘉宾互动尴尬” 也是观众差评的重要原因。本季节目中,嘉宾们既没有展现出往季的 “自力更生”,也缺乏自然的情感交流,整体呈现出 “无所事事” 的状态,让观众感受不到 “向往生活” 的烟火气。
往季节目中,嘉宾们抵达蘑菇屋后,会一起搭建房屋、开垦菜园、采购食材,这些 “动手环节” 不仅展现生活技能,也能自然引发互动 —— 比如黄磊做饭时,其他人帮忙摘菜、生火,何炅与客人聊天,张子枫、彭昱畅帮忙打扫卫生,过程中充满欢声笑语。而本季节目里,蘑菇屋被设计成 “度假公寓”,无需嘉宾动手布置,甚至连食材都由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嘉宾们失去了 “创造生活” 的环节,只能被动接受环境,导致内容缺乏 “着力点”。
四人同框时的互动更是充满尴尬。节目开篇,四人坐在沙发上,长时间没有话题,只能靠何炅强行找话 “你们这两年有没有学会什么新技能”,张子枫小声回应 “没什么特别的”,彭昱畅则低头玩手机,场面一度冷场。有观众注意到,嘉宾们全程表情疲惫,彭昱畅多次露出 “放空” 状态,张子枫话量比往季更少,甚至有镜头捕捉到黄磊频繁看手表,仿佛 “赶场般不耐烦”。这种 “貌合神离” 的互动,与往季 “像家人一样自在” 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观众直言 “感觉他们只是为了录节目而聚在一起,完全没有‘生活在一起’的默契”。
更让观众不满的是,节目内容的 “水时长” 现象严重。前两期节目中,大量镜头被用于 “无意义的空镜”—— 比如长达三分钟的乌镇街景拍摄、嘉宾们沉默走路的画面,甚至有一段 “六人坐在一起发呆” 的镜头播放了近五分钟,导播因找不到互动亮点,只能频繁切换角度,却依然掩盖不了内容的空洞。有观众调侃 “节目组大概是没素材可剪,只能靠空镜凑时长”,这种 “无内容可看” 的体验,进一步加剧了观众的负面评价。
四、差评集中点三:飞行嘉宾表现拉胯,缺乏有效互动
除了常驻嘉宾的互动问题,飞行嘉宾的表现也成为观众吐槽的焦点,不少人评价 “飞行嘉宾可以说是灾难级”。本季首期飞行嘉宾以 “话剧演员” 身份加入,然而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既缺乏个人特色,也未能与常驻嘉宾形成有效互动,反而让原本就空洞的内容更显混乱。
飞行嘉宾抵达蘑菇屋后,并未像往季客人一样,主动参与到 “生活” 环节中 —— 既没有帮忙准备饭菜,也没有与常驻嘉宾分享生活趣事,而是直接加入 “话剧排练”。在排练过程中,部分飞行嘉宾表现生疏,念台词时频繁卡壳,与彭昱畅、张子枫的互动也十分尴尬,甚至出现 “冷场半分钟” 的情况。有观众注意到,一位飞行嘉宾在聚餐时全程沉默,黄磊举杯表示 “大家排练辛苦了”,该嘉宾只是低头附和,没有任何主动交流,场面十分僵硬。
更让观众不适的是,飞行嘉宾的加入并未丰富节目内容,反而让 “话剧宣传” 的比例进一步增加。他们与常驻嘉宾的互动几乎全部围绕 “话剧” 展开,从讨论剧本到排练细节,没有任何与 “生活” 相关的交流,导致节目内容更加单一。有观众直言 “飞行嘉宾像是来‘完成话剧任务’的,完全没有融入蘑菇屋的生活,反而让节目变成了‘话剧工作坊’”。这种 “功能性大于互动性” 的飞行嘉宾设置,与往季 “客人带来新鲜故事” 的模式形成强烈反差,自然难以获得观众认可。
五、与往季差异:从 “自力更生” 到 “度假式摆拍”,生活感消失
《向往的生活 8》之所以引发大规模差评,核心原因在于其彻底偏离了节目最初的 “生活” 核心,与往季 “自力更生、烟火气” 的风格形成巨大差异。
往季节目中,蘑菇屋的搭建、食材的获取、房屋的打扫,都需要嘉宾们亲手完成 —— 第一季中,嘉宾们一起搭建灶台、开垦荒地;第三季中,黄磊带着大家种玉米、摘香蕉;即使是后期几季,也保留了 “做饭、招待客人” 的核心环节。这些 “动手” 的过程,不仅展现出 “生活的真实感”,也让嘉宾们的互动更自然 —— 比如一起做饭时,有人切菜、有人生火、有人调味,聊天内容从食材做法延伸到生活趣事,充满烟火气。
而本季节目中,“生活感” 几乎完全消失。蘑菇屋被设计成 “度假公寓”,家具齐全、装修精致,无需嘉宾动手布置;食材由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张子枫只需出门取餐,其他人则全程 “坐享其成”;甚至连 “打扫卫生” 这样的基础环节都未出现,嘉宾们每天的活动除了排练话剧,就是坐在沙发上发呆。有观众对比往季画面调侃 “以前的蘑菇屋像‘家’,现在的蘑菇屋像‘宾馆’,连小 O 和小 H(节目中的两只狗)都显得格格不入”。
这种 “度假式摆拍” 的模式,让节目失去了慢综艺的核心魅力 —— 观众想看的不是嘉宾们 “精致地无所事事”,而是 “在平凡生活中寻找乐趣” 的过程。往季中,嘉宾们可能会因为 “种不出菜” 而发愁,因为 “客人太多没食材” 而想办法,这些 “不完美” 反而让节目更真实;而本季中,嘉宾们无需面对任何生活难题,只需配合宣传话剧,这种 “无冲突、无互动、无生活” 的 “三无” 内容,自然无法打动观众。
六、何炅的 “努力救场” 与节目困境:情绪价值难以弥补内容空洞
在本季节目中,何炅作为控场担当,试图通过 “提供情绪价值” 挽救内容空洞的问题。面对嘉宾互动冷场时,他主动找话题,从 “最近的生活状态” 聊到 “过往的节目回忆”;看到飞行嘉宾沉默时,他主动递话,引导对方分享话剧背后的故事;甚至在排练话剧出现尴尬时,他也会以幽默的语气化解氛围。然而,这种 “单方面努力” 难以弥补节目内容的根本缺陷 —— 没有扎实的 “生活内容” 作为支撑,再优秀的控场也只能停留在 “表面热闹”,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
有观众注意到,何炅在节目中多次试图将话题拉回 “生活”,比如问彭昱畅 “最近有没有学新的厨艺”,问张子枫 “平时在家喜欢做什么”,但嘉宾们的回应都十分简短,“没什么特别的”“就看看书” 等回答让话题无法延续。这种 “努力却无效” 的场面,反而让观众感受到节目内容的苍白 —— 当嘉宾们没有 “生活故事” 可分享,没有 “生活任务” 可完成时,再好的控场也无法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
更值得关注的是,黄磊作为节目中的 “生活担当”,本季表现也与往季截然不同。往季中,他会主动规划一天的生活,带领大家做饭、干活,甚至会根据客人的口味准备食材,充满 “大家长” 的责任感;而本季中,他更像 “话剧项目负责人”,全程围绕话剧展开话题,聚餐时以 “领导” 姿态举杯,言语间充满 “工作汇报” 的感觉,少了往季的烟火气。有观众评价 “黄磊现在的状态,像是在参加工作会议,而不是在录生活综艺”,这种角色定位的转变,进一步加剧了节目与 “生活” 的脱节。
七、观众的核心诉求:慢综需要 “生活”,而非 “任务”
从观众的差评与反馈中不难发现,大家对《向往的生活》的核心诉求,始终是 “生活” 本身 —— 不是精致的摆拍,不是刻意的宣传,而是真实、自然、充满烟火气的日常。往季节目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它抓住了 “生活中的小美好”:可能是一起做饭时的闲聊,可能是种出蔬菜后的喜悦,可能是客人带来的家乡特产,这些看似平凡的细节,恰恰是观众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中向往的 “松弛感”。
本季节目最大的问题,在于将 “生活” 替换成了 “任务”—— 宣传话剧成为核心任务,嘉宾们的互动围绕任务展开,生活细节被压缩到几乎为零。观众想看的 “向往生活”,是 “有人间烟火气的日常”,而不是 “话剧排练现场”;是 “嘉宾们自然的情感交流”,而不是 “刻意制造的话题”;是 “自力更生的成就感”,而不是 “度假式的无所事事”。当节目背离了这些核心诉求,即便有原班人马的情怀加持,也难以获得观众认可。
目前,《向往的生活 8》仅播出前两期,后续内容是否会调整方向,尚未可知。有观众在评论区留言 “希望节目组能听到反馈,减少话剧宣传,多拍点生活日常”,也有网友表示 “如果一直保持这个风格,只能弃坑”。作为国内慢综的标杆 IP,节目若想扭转口碑,或许需要重新审视 “向往的生活” 的核心定义 —— 究竟是 “为嘉宾提供展示平台”,还是 “为观众呈现生活的美好”。
节目播出后,有媒体统计,# 向往的生活 8 无聊# #向往的生活 8 话剧含量过高# 等话题阅读量均突破千万,相关讨论中,“怀念往季” 的声音占比超过六成。有老粉晒出往季嘉宾们一起种地、做饭的截图,对比本季内容感慨 “以前的节目看多少遍都不腻,现在看一期都觉得累”。这种对比背后,是观众对 “真实生活” 的渴望,也是对节目 “不忘初心” 的期待。未来节目如何调整,能否重回 “慢综初心”,值得持续关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