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三年,胤礽于坤宁宫出生,一年之后,康熙将其立为皇太子。其实胤礽并不是康熙长子,他上面还有个哥哥叫做胤禔。那为什么康熙不立长子胤禔为太子,而要立次子呢? 古代皇帝册立太子,主要有“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立贤不立长”几种形式。就是说有的以“嫡子”优先,没有嫡子的情况下,“长子”优先。而有的朝代更注重才能,因此“贤德”的皇子优先。 康熙之所以册立胤礽,而不册立胤禔,是因为胤礽是他的嫡子。胤礽在坤宁宫出生,这是皇后的住所,他的生母就是康熙的发妻孝诚仁皇后。皇后和康熙感情甚笃,可惜在生下胤礽两个时辰后,便不幸去世了。

康熙悲痛地为皇后办完丧礼后,便承担起养育胤礽的重任。对他来说,胤礽并非一个嫡子那么简单,还是他与孝诚仁皇后仅有的血脉,因此对胤礽寄予厚望。 而胤禔生母是惠妃,他原本排行第五,可惜前面几个哥哥未序齿就夭折了,他便成为了长子。即使他是康熙长子,康熙也从未考虑过,要立他为太子。 康熙将所有的期望,都放在了胤礽身上,但是胤礽却辜负了他的期望。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废掉了胤礽,他认为胤礽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既然胤礽已经被废,那么作为长子的胤禔,是不是就有机会了呢?然而事实却是,康熙废掉胤礽后,又在畅春园召集群臣和诸位皇子,商议该立谁为皇太子。康熙特意声明,群臣推举的人选,必须是除胤禔以外的皇子。 原来,康熙会废掉胤礽,胤禔在当中出了不少力。是他向康熙报告,说胤礽有诸多不良表现,比如暴戾不仁,克扣贡品,纵容手下等等。康熙对他的话深信不疑,于是对胤礽开始改观。 后来皇十八子生病,康熙为此很是焦急,可胤礽作为兄长却无动于衷,这更让康熙对他大失所望。最后忍无可忍,便将他废黜了。

可是当胤礽被废后,胤禔不仅没有关爱弟弟,还趁机落井下石。他整日关注着康熙对胤礽的态度,见到康熙气急败坏,便趁机请求处死胤礽。还说要是康熙下不了手,那么自己来替他下手。 康熙虽然生气,但心中还是关心着胤礽的,毕竟爱之深责之切。可胤禔竟狠心想要兄弟死,这让康熙看清了他的真面目。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康熙对胤禔失望至极时,皇三子胤祉又站出来,举报胤禔用魇术导致太子被废。不仅如此,群臣又在这时推举皇八子胤禩为太子,康熙便认定胤禩与胤禔结党营私,共同对胤礽不利,还觊觎储位。

于是,康熙将胤禔夺爵罢官,下令永久囚禁于宗人府。直到雍正十二年,胤禔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胤禔作为康熙的长子,原则上来说,他也是有希望继位的。可惜在他之下有个嫡子胤礽挡着,虽说清朝没有“立嫡不立长”的规矩,但胤礽是孝诚仁皇后所生,对康熙来说极为珍贵,其他儿子是没法和他比的。 而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正是考验储位皇子的重要时机。此时急于上位的,不关心兄弟的,落井下石的,都会被康熙排除。胤禔、胤祉、胤禩、胤祥都是典型的例子,不关心胤礽被关,为他说好话也被关。 最聪明的就是皇四子胤禛,什么事都不做,等康熙气消了,再去为胤礽求情,这也是康熙对胤禛改观的重要原因。

要说“立长不立贤”,但胤禔只是庶长子,所以他注定要输给嫡子胤礽。要说“立贤不立长”,胤禔不念手足之情,实在担不起一个“贤”字,所以他仍然当不了太子。 综上所述,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康熙都不会选择胤禔,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参考文献《清史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