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谁赢,都是足球赢。”

苏超赛场上谁在踢球谁在看球

2025年6月29日,江苏昆山奥体中心,“苏超”第5轮, 苏州队vs扬州队,双方球队入场举行开赛仪式,啦啦队进行开场表演助兴

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常规赛程过半,各个城市激战正酣,赛场热度在“苏超梗王”的趣味调侃中不断攀升。

最引人注目的是第六轮“苏超德比”——南京与苏州的“江苏一哥”之争,60396名观众顶着35℃高温涌入南京奥体中心,为了改善观赛体验,组委会甚至运来1万块冰块降温。这一数字创下中国业余球赛上座纪录,让人想起13年前在南京奥体中心65769人见证中超争冠的盛景,球迷直呼“梦回当年”。

自5月开赛以来,江苏各地借“苏超”东风,将“全域主场” 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各城市不仅在赛场周边打造浓厚足球氛围,还联动全市资源,推出系列文旅活动。“苏超”的热浪席卷了江苏全省,也扩散至全国。

热闹之中,尤其不能忽略的是一个个被魅力足球“迷倒”的城市个体,他们是场上的球员,是台上的观众,是幕后的组织者,是场外的赞助商,是街巷里的居民。他们像一个个跳动的火苗,聚燃起这个夏天最耀眼的城市体育花火。

为城市而战

在“苏超”的赛场上,活跃着一大批怀揣热爱的业余球员,南京队头号得分手滕帅便是其中之一。

作为该队多次登顶“苏超”射手榜的锋线尖刀,他曾在6月21日对阵常州队时上演“帽子戏法”,“打哭”一众常州小球迷。场外的他,则是南京江北新区一家电动车电池销售公司的创始人,白天忙于业务,晚上训练时还得兼顾回复客户消息。

与南京队争夺“南哥”名号、长期雄踞积分榜榜首的南通队,39名球员中有35名来自同一个青训营——珂缔缘足球俱乐部。队长李贤成坦言:“队里8个是幼儿园同学,12个从小学一年级就一起踢球,闭上眼都知道队友往哪跑。”

为了和小伙伴一起征战“苏超”,23岁的李贤成放弃了德国职业联赛机会。在他看来,“为家乡的荣耀而战,比参加任何其他比赛都更重要。”每轮获胜后,父亲李太镇都会被球员们起哄发红包——每人200元,表现突出的加100元,参与比赛的工作人员每人100元。这位慷慨的父亲,也是珂缔缘足球俱乐部的创始人。

14年前,为支持儿子的足球梦,李太镇用自家拖鞋厂“一双五毛钱”的微薄利润,在南通创办了这家俱乐部,开展免费青训。俱乐部四年后濒临倒闭的时刻,他做出更惊人的决定:卖掉上海四套房产,押上全部身家,只为守住孩子们的“足球梦”。

当年,35名小球员随他登上《中国梦想秀》节目。当被问及长大后的梦想时,孩子们齐声喊出:“帮李爸爸卖拖鞋!”如今,为了组建南通队征战“苏超”,珂缔缘足球俱乐部再次派出35名球员。这一次,他们的梦想无比纯粹,只有一个字:“赢”。

在追梦路上的,还有镇江队的球员们。该队15号球员许俊杰被网友封为“空调战神”,32岁的他曾是职业球员,退役后成为一名空调维修工,白天在高楼间装机、维修,夜晚在球场挥汗如雨。“修空调是为了生活,踢球是因为热爱。”许俊杰坦言,“在场上跑不动时,听到球迷的加油声,又能咬牙冲两圈。”

苏超赛场上谁在踢球谁在看球

2025年6月15日,镇江队球员许俊杰(左一)在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第四轮镇江队和徐州队的比赛中

苏超赛场上谁在踢球谁在看球

2025年6月24日,许俊杰在江苏大学一处教学楼楼顶对中央空调外机进行维护(李博/摄)

镇江队15岁的球员张国庆亦值得关注。作为“苏超”最年轻的球员,他却早已崭露头角——2023年“市长杯”足球赛金靴得主的荣誉便是证明。6月19日镇江市中考刚落幕,他便火速归队,这份急切里,满是对足球的热忱。

据江苏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数据,“苏超”13支球队共有516名球员,其中,职业球员仅29名(含3名大学生和1名高中生),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球员则多达337名——球场外,他们的身份是村支书、程序员、消防员、教师、外卖员等。

比如,“苏超”开赛以来第100粒里程碑进球,由淮安队三号球员戴虎攻入,这位39岁的射手有着八年军旅经历,如今是涟水县韩陈村党支部书记;盐城队球员单伟既是少儿足球教练,也是海底捞兼职服务员,网友调侃“球场看他传球,夜宵看他传菜”;连云港队门将吴雨宝的本职工作是消防员,网友赞他“平时救火,赛场上还得‘救火’”。

有别于职业赛事,“苏超”的绿茵场上,普通人也有机会为自己的城市而战。

200万人抢6万张票

36岁的叨叨傅坐拥260万粉丝,被网友戏称为“江苏纵横家”“苏超梗王”,是“苏超”赛场极具辨识度的观众。他自制的“十三太保出征图”获赞46.7万,从《古惑仔》台词化用的“南哥”梗火爆出圈,走到哪儿都自带话题。

作为几乎场场不落的“铁杆球迷”,叨叨傅见证着“苏超”热度飙升:首轮南京对南通,观众不足5000人;到宿迁对徐州,已增至1.2万人;第三轮恰逢“六一”,赛场成了家庭嘉年华;南京与苏州的焦点战,更涌进6万观众,创下纪录。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6月21日常州对阵南京的雨战:“常州一直‘丢笔画’(网友的游戏,常州比赛输了‘常’字就丢一笔),但南京全力以赴,没有留任何情面,常州也一直不肯放弃。打到最后十分钟的时候,现场观众都希望常州能进一球,场面十分感人。”

在南京奥体中心,好不容易挤到26区第一排的叨叨傅,常被球迷围住——大家想看看他蓝色南京队球服下是否藏着“卧底”证据。此前,他常叠穿双方球服“左右横跳”,最多一次穿四件不同球队球服活跃气氛。“我这次打底的可是黄色裁判服!”他笑着掏出黄牌、红牌道具,“我有13件球服,代表13支球队,这次得一碗水端平!”

不过,他最关心的球员是他的邻居、南京队34号球员苗明。“他是扬州宝应人,踢过中超、中甲,现在退役了还在中冠赛场坚持,主业是蟹农,踢完球得赶回去打理生意。”提及这位邻居,叨叨傅语气熟稔。

像叨叨傅这样热情的球迷数不胜数,看台上的激情无处不在:小孩罩在宽大的队服里,妈妈戴着必胜发带,爸爸脸上贴着贴纸;小球迷们早早吹响了足球喇叭,甚至有忠实球迷上午九点半就进场拉横幅、摆战鼓。“看‘苏超’比赛,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名观众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足球之所以被称作第一运动,正因它从来不只是场上22人的较量。没有球迷的呐喊,球队便没了灵魂;现场许多观众或许并不懂球,却都为着自己的城市奔赴而来,倾情助威。”定居南京多年的山东姑娘刘海琴坦言,这次来现场为南京队加油,“不管踢得好不好,只要奋力奔跑、没有假球,就值得欢呼呐喊!”

她记得放票日,单位开全体大会时,放票时间一到,从老总到员工几百人都低头狂刷手机抢票。听到这个描述,看台上不少观众笑起来:“200多万人抢6万张票,抢到的都是幸运儿!”

“苏超”门票有多抢手?江苏省足球运动协会副主席、党支部书记王小湾发朋友圈感慨:“电话被打爆,门票确实抢不到,我这也没有了,实在抱歉!”

7月2日,“南京发布”首份“苏超”赛事影响力报告显示,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调查显示,高达95.2%的江苏居民知晓“苏超”,涵盖职场人士、学生、农民、家庭主妇等各类群体。关注人群中近八成是非球迷。

调查显示,逾八成(84.2%)居民有观赛意愿,52.1%表示观看过“苏超”比赛,另有32.1%表示目前没看过但后续打算看。近六成(57.4%)居民明确表示会购票在本城观看主场比赛,近三成(28.1%)表示会购票去往客场助威。

为何“苏超”能席卷江苏?刘海琴有自己的见解:“前阵子江苏省长在徐州的小学踢了一球,被小学生直接把球扑出去了——你看,江苏足球没有人情世故!‘苏超’的魅力就在这里!纯粹!”

幕后有群雄

“苏超”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方力量的支持,既有默默付出的保障人员,也有热情参与的赞助商,他们共同构成了“苏超”坚实的幕后力量。

90分钟后,终场哨响,激战落幕。观众在志愿者和公安民警的引导下,摩肩接踵有序退场。而此时,工作人员并未松懈:场地维护员手持工具细致检查草皮平整度;物资管理员逐点清点饮水、冰块等补给;清洁人员推着工具车穿梭在看台间……他们各司其职,用行动续写着对“苏超”的守护。

“后勤保障太到位了!场馆有60个免费饮水点,观众即使什么都不带,也无需顾虑。”在南京奥体中心,前来观赛的浙江男孩王拓说,“‘苏超’虽然是业余联赛,但组织、运营和安保绝对是专业水准!看看铺在球员区、座位区和过道区的冰块,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凉气,更是组办方的贴心和给力!”

支撑那场高温下6万人盛会的保障力量,早在赛前便已高效集结。除南京公安、交通等专业力量外,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一声号召,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航金城学院等高校青年应者云集。短短时间内,700余名志愿者迅速到位。

东南大学志愿者领队王一帆坦言,虽值暑假,但“苏超”号召力惊人,招募令发布不到一天,报名人数就突破400,最终经过筛选,78人入选。

值得一提的是,为让“业余”球员全心拼搏,不少单位提供特别支持。苏州队“00 后”门将、苏州大学在读本科生纪振勇,因备战错过了6月21日毕业典礼。两天后,苏大副校长查佐明专程赴训练场为他举办“一个人的毕业典礼”,拨穗时赠言双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足’是足球的‘足’。”母校的守护,温暖了年轻球员的征途。

为了让不能亲临现场的市民也能共享足球激情,江苏各地纷纷开启“第二现场”。7月5日当晚,南京就在重点商场、街区和商家设置了66个官方“第二现场”,服务25.4万人次。面对7月19日的第七轮赛事,南通也早早公布45个官方“第二现场”。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第二现场”背后,是当地商务部门的周密组织,以及公安警力和志愿者的无声守护。

赞助商们也为“苏超”注入了强大动力。

足球运动对抗激烈、意外风险高,如宿迁队对阵徐州队的比赛被球迷戏称为“担架都不够用了”。因此,专业救援、全面保险是赛事安全有序进行的必要支撑。中国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品牌总监盛瑞生说,平安集团作为中超连续十年冠名商和中国国家足球队官方合作伙伴,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苏超”提供专业保障,将国家队同款的“黄金腿”专业运动保险给到相关赛区,且保额可观,还覆盖球迷及工作人员意外险。

“90后”“新南京人”、南京汤山紫清湖旅游区总裁疏京照,虽自称“从不看球”,却同样成为南京队坚实的赞助商之一,还宣布“苏超”球迷凭有效门票和身份证可免费游玩其管理的旅游区。

7月5日的赛事是疏京照首次现场看球,穿着衬衫西裤坐在50区的他,虽觉与周围狂热球迷“格格不入”,却被山呼海啸的声浪感染,跟着众人起身呐喊。看不懂“越位”时,他便看江苏卫视直播解说,而赛前全场6万人齐唱国歌的场景最令他动容:“那一刻很震撼,唯有国家强大和平,才能举办这样的盛事。”

现在,“苏超”赞助商已从开幕时的6家激增至29家,更吸引了众多行业巨头争相加入,而组委会招募合作伙伴坚持公开公平透明,让本土街头烧烤店也能与行业龙头并肩。

首份“苏超”赛事影响力报告显示,赛事经济撬动消费,成为激发城市消费活力的新引擎,近九成(88.7%)居民感受到赛事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超九成(92.6%)居民表示感受到赛事对城市文化体育的积极影响。其中,69.3%的居民反映“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50.2%认为,“苏超”火爆的主因在于“草根属性强,顺应民众需求”。

面对泼天流量,“苏超梗王”叨叨傅许下愿望:“希望‘苏超’不受干扰,让足球回归球场,如米卢倡导的‘快乐足球’一般,少些沉重使命,多些纯粹热爱与城市荣光。”

而对于“苏超”的未来,人们也有着共识——“无论谁赢,都是足球赢。”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