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自主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力度,积极引进、留住和用好海外顶尖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国传统产业量大面广,是就业、收入和民生保障的主要来源。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必须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各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生态环境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二)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和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要着力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统筹区域发展是一个重大课题。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实好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各地区根据各自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使各地比较优势和主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推动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呈现新气象,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三)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促进绿色发展,使绿色低碳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底色和未来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既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发挥好煤炭和煤电的兜底保障作用,也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要继续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加强储能、氢能等能源前沿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好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贡献。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   2024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前后,各地志愿者、环保工作者等以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守护美丽家园。图为2024年6月4日,志愿者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黑龙洞风景区捡拾水面杂物。新华社发 郝群英/摄

  (四)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促进开放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指出,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我们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构建国内大循环,打破行政壁垒和人为障碍,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内卷式”恶性竞争,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

  要把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有机结合起来,以内循环牵引外循环、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特别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拓展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五)深化民生领域制度改革,促进共享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分配制度,让人民过上高品质生活。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标准,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努力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努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六)健全安全发展体制机制,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安全这个基础不牢,发展的大厦就会地动山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维护国家安全的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健全,迫切需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发展是基础,要持续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以持续壮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为国家安全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保障。安全是底线,要完善安全发展的体制机制,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增强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切实维护经济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果。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有质的有效提升,也要有量的合理增长,重点是实现合理的经济增长、充分的就业、稳定的物价、基本平衡的国际收支等。我们要努力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详见: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文章《以深化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

  (策划:黎海华 审核:吴强 监制:王兆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