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40年过去了,从国外引进的福寿螺,如今也在我国各地安营扎寨,进入了人们最讨厌外来生物的榜单之中。对于讨厌的福寿螺,我们曾经确实难以根治,现在却不一定了。

居然还有中国吃货解决不了的螺?福寿螺究竟有什么本事?

福寿螺让人看不见一点好

傻吃猛长,还全是负面新闻!福寿螺就是靠着独特的生物优势,一步步成为了国人讨厌的一种软体动物。

福寿螺作为生存在近水环境中的生物,通常会与其他的水生生物抢夺生存资源。

据了解,在人类种植的农作物里,其中有数十种植物都受到了福寿罗不同程度的侵扰,而水稻受到的侵害程度则是最厉害的。

一方面,福寿螺会从水中汲取水稻需要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还会啃食水稻的幼苗,导致其成熟后的穗儿变少,最终形成粮食总产量的降低。

所以说,在近水环境中,很少有植物或者生物能够与之抗衡,这也进一步鼓动了其嚣张的气焰。如果不进行人为治理,福寿螺依靠自身强大的适应性,便可以在一片水域中进行极为广泛的传播。

而福寿螺作为动物,其自然也会进行新陈代谢,由于福寿螺几乎没有天敌,平时摄取的食物量也很大,所以最终形成的排泄物也是很多的。

这些没有任何营养的新陈代谢物,就会降低水质,最终污染整片水域。如果人类在捕捉福寿螺之后不能有效的进行处理,甚至还会因此患得寄生虫病,危害身体健康。

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相关部门的研究室副主任褚世海所说,福寿螺之中接近20%的个体都带有广州管圆线虫。人类如果不慎食用,轻则引起腹痛以及呕吐,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引发脑膜炎。

可以说福寿螺在进入国人视野之后,基本上就没有产生过任何正面的作用,真可谓是过街老鼠,人人得而诛之了。

福寿螺泛滥全凭本事

有谁想得到,人人喊打的福寿螺竟然不是咱们本地的生物,追本溯源,它居然是被我国“请”过来的。

实际上,福寿螺的原产地乃是南美洲,这儿的亚马逊流域就是其生存的天堂,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在发现它强大的繁殖能力后,便想要引进国内当作经济动物。

然而,在国外有巨型田螺之称,螺肉含量多并且蛋白质含量大的它,却有着一个很显眼的缺点:难吃。

由于我国消费市场不接受福寿螺这一外来物种,就导致其在当时没过多久就被养殖户们弃养了。

本来就在大家以为这种螺类会就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时,却没想到其依靠着强大的适应能力,愣是在我国扎下了根基。

据了解,河道、沟渠以及江河等众多自然水域,都可以成为它的生存之地。目前,我国广东、四川等大部分南方省市都存在着福寿螺的活动痕迹。

而这就是因为福寿螺的卵块、成年螺个体以及幼年体都可以通过流动的水草来进行移动。

要知道,咱们的长江流域横跨国内东、西、中部近19个省市以及地区,流域总面积达到了180万平方公里,再加之各种小型的水域,可以说福寿螺能传播如此之广是离不开天时和地利的。

此外,作为硬壳软体动物,福寿螺在12个月的时间里,就可以产育三代左右的幼年螺,并且这些幼年螺在一个季度以内就可以进入成熟期,并具有繁殖能力。

长此以往,福寿螺的前后代相互叠加繁殖,便能够达到其他生物难以企及的繁殖效率。而这些螺除了生的快,其生存时间相比于其他螺类而言也是很长的,最多甚至可以存活五年之久。

其实福寿螺的这种特性也离不开其食性的广泛,在自然环境中,水生维管植物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物。

可是,水下腐物的尸体残屑以及部分藻类也同样在它们的食谱里,如果周遭的生存环境实在恶劣,它们甚至还会把同类的幼螺以及螺卵当作食物。

由此,流动范围广且能适应各类水域,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福寿螺,便凭着极强的繁育能力以及食性在我国大江南北都扎下了根,成为了各地总是想要根除却难得其法的外来入侵物种。

繁殖态势与时间成反比

福寿螺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情况,并不是一省需要面对的问题。然而,在与福寿螺的正面交锋中,各地却也只能因地制宜,难以互通有无。

说起来,其实如今云南地区在治理福寿螺上,就有了非常有效的措施,那就是以物制物,通过养殖各类以福寿螺为食的生物,例如蜗鸢等鸟类,来打击日益嚣张的福寿螺。

然而,蜗鸢却是名副其实的游牧鸟类,并不会长时间的生活在同一片区域,所以这种难以控制的生物习性,也让云南的治理措施无法推及全国了。

其实在生物治理上,也有地方会通过养鸭以及养青鱼的方式来处理福寿螺,但由于四季内鸭禽以及青鱼的食性状态会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所以也无法根除福寿螺的疯长态势。

总而言之,生物防治确实在短时间内有效,但是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

如今,大部分地区为了治理福寿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有些地方会选择喷洒农药,但是这种情况会对水质以及土地的肥力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极易污染环境,所以也是难以推广。

但好歹在探索治理方式过程中,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措施,那就是从上下游三方面入手,一方面喷洒对环境无害的灭螺剂,恢复土地以及水域的生机。

另一方面对于收集的福寿螺进行集中处理,通过高温以及破碎加工,碾成鸭禽以及青鱼等鱼类的饲料。

最后,还要从科技入手。目前华南农业大学相关团队就研究出了提取卵磷脂的技术,也许可以从根源上直接解决福寿螺强大的繁殖能力。

也许如今各地在治理福寿螺上,还无法形成一种联合态势,但是在科技的加持下,相信福寿罗最终还是难以与人类抗争的。

最终,不是福寿螺直接从我国土地以及流域中消失,就是会被改造成营养丰富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饲料。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