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刘子琪

来源:图虫

又一家“银行系”公募总经理变更。

6月18日,中加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加基金”)发布公告称,任命李莹为总经理,任职日期自2024年6月18日起。

李莹是中加基金大股东北京银行的“老人”,1996年1月至2009年8月,先后在北京银行北太平庄支行、计划财务部、同业部、投行与同业部从事相关工作;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任北京银行投行与同业部票据中心(室)、同业与票据部票据中心(室)经理职务;之后从同业票据部总经理助理一路做到总经理,直至2023年8月加入中加基金。

去年8月,中加基金原总经理宗喆因工作安排离任,由该公司董事长夏远洋代任公司总经理。值得注意的是,夏远洋也是从去年3月才开始担任中加基金董事长,是该公司第三任董事长。

多位高管出身北京银行

中加基金成立于2013年3月,是第三批“银行系”试点基金公司。目前,中加基金共有6位股东,北京银行为第一大股东,持股44%;排在第二位的是加拿大丰业银行,持股28%。另外,北京乾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2%,中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绍兴越华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各持股5%。

一直以来,中加基金的管理者大多来自大股东北京银行。其中,董事长夏远洋于2002年7月加入北京银行,从事银行公司治理相关工作;2007年10月起,历任朝外支行行长助理、总行资产托管部副总经理、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资金交易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分行纪委书记等职务。

另外,夏远洋还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参与筹备中加基金,并担任中加基金首任督察长。

除了夏远洋,中加基金的前两任董事长也都出身于北京银行。中加基金首任董事长闫冰竹,自1975年起历任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理处主任、营业部总经理、分行总稽核等职务。1996年,闫冰竹参与组建北京银行并出任首任行长,2002年至2017年担任北京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2013年3月起兼任中加基金董事长。

2018年1月26日,时任中加基金总经理的夏英升任公司董事长。夏英于1996年加入北京银行,历任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航天支行行长、阜裕管辖行行长、资金交易部副总经理等职务。

时代财经注意到,中加基金还有多位高管都拥有北京银行背景。如首席信息官陈昕,曾任职于北京银行信息技术部;监事会主席王宇,曾历任北京市商业银行前门支行信贷部经理助理、北京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乌鲁木齐分行副行长、郊区管理部副总经理、天津分行纪委书记;职工监事王雯雯,曾任职于北京银行从事风险管理等相关业务;财务总监孙小妹,曾历任北京银行计划财务部北京管理室室经理、北京银行计划财务部管理会计室室经理、北京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助理。

债券基金一家独大

中加基金从2013年成立至今,管理规模每年都在增长。截至2023年底,中加基金总管理规模为1290.03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0.83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加基金总管理规模为1427.41亿元。

和其他“银行系”基金公司类似,中加基金存在“债强股弱”的问题。成立初期,中加基金只发行货币型基金,2014年开始布局债券型产品,2015年开始发行混合型产品。

直到2020年9月,中加基金才发行成立目前唯一一只股票型产品——中加中证500指数增强,这是一只指数型的股票产品。

目前,中加基金债券基金可以说是“一家独大”。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加基金债券型基金规模为1170.12亿元,而股票型产品规模仅为0.28亿元(即中加中证500指数增强),混合型产品规模为44.28亿元,权益类产品规模(股票型加混合型)合计44.56亿元。此外,中加基金还有1只百亿元规模的货币型基金。

近年来,中加基金也一直在发力权益领域,但业绩差强人意。从该公司今年3月份成立的一只混基来看,基金成立至今刚满3个月,而基金净值跌幅就达到10%。有意思的是,在该基金成立时募集的1056.65万元资金中,有1000万元为中加基金自购,20.08万元为中加基金从业人员认购。

来源:公告

中加基金弱权益或与人才储备不足有关。从基金经理来看,中加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经理普遍年轻,管理经验相对较少。目前,该公司共有18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为2年,其中多个基金经理身兼数职,如基金经理闫沛贤合计管理5只基金,包括债基和混基。但闫沛贤业绩不错,所管理过的基金任职回报均获得正收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