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如同夜空之中的灿烂星河一般,旷古绝今,奔涌而来,这段历史长河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为漫长的当属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了,这段时期的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基本可以看作战争与和平的统一。

虽说在这段时间之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处于高度封建的状态,但是中国的社会制度在那个时候是远远领先于世界的,并且在先贤的不断努力之下,有很多堪称奇珍异宝的东西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就像那银河之中闪闪发光的繁星一样。 当然,所谓珍宝,自然是种类繁多,比如古人所留下的史书典籍,文学作品,以及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艺术古玩,出土文物,这些种种都是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学习的珍品,当然,古人的伟大之处,就是留给后人的东西,绝对不会被形式所限制。

除了这些实质性的东西之外,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习惯更是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潜移默化地保存了下来,甚至有些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有些东西已经发生改变,但依旧有一些东西我们一直保留着古代的传统。 那就是殡葬,祭祀,古今的人们都讲究一个死者为大,所以在丧事这一方面大都延续了古代的传统,包括碑文的篆刻,墓碑上的“故、先、显、考、妣”啥意思?可别搞错,会闹笑话。

从古至今的庄严祭祀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我们都讲究一个尊老爱幼,尤其是前者,也就是说,对于家里的长辈,自始至终都是怀着一种非常尊重的态度,无论是否再世,甚至在去世的情况下会更加尊重,这种传统早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 而最早形成这种殡葬礼仪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对已故之人的尊重和敬仰,而是当时古人们自始至终对于死亡的浅显认知,在早期的古人看来,人并不会死亡,而是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而在那个世界是一无所有的,所以才需要不断的祭祀,超度。

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演变为肉体亡故而灵魂尚存,当时相信鬼神之说的人们为了让那些已故之人的冤魂得到安息,不再打扰活着的人,所以经常会用丰厚的礼品来祭祀,以求心安,再后来,祭祀就变成了一个家族自己的事情。 因为人们逐渐地认为,已故的人能够与神灵沟通,保佑这个家族活着的人平安喜乐,所以为祈求家族的兴旺发展,对于已故亲人都是务必尊重的,在祭品方面也比以往要丰盛的多,并且,什么时候祭祀,怎么祭祀,如何祭祀,都有着严格的规矩。

为了祖先保佑的准确性和墓碑的区别,都会将已故之人的名字,关系,以及尚存家族之人的名字都篆刻在墓碑之上,并且在关系方面的称呼一直到现在都保留着古代的传统。 故与先 故与先前其实在古代来说都是用来表示死亡的称呼,当然,死亡这种说法在古代还是相当多的,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期不同阶级的人去世有不同的说法,皇帝死亡称驾崩,大臣去世称薨,佛教的人去世称驾鹤西游,只有普通人去世才直接称死或卒。 而到了现在,在去世这么严肃的话题上,运用故和先,直接将所有的去世全都涵盖在其中,当然,两者都有去世的意思,但是却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比如对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基本都用“先”而后跟上与其的亲属关系。 这种范围比较小,大都是自己的直系亲属,而“故”的使用范围就比较广泛了,首先一定是要除去“先”这个范围之内的人,其余人下葬的时候都可以用“故”这个字,甚至包括一些和你没有关系的人,以及一些不知道姓名的人。 比如在一场战争爆发之后,有许多为国捐躯的战士找不到家人来认领,在其入土为安的时候,在墓碑上只能用故来表示已经去世,然后跟上姓名或者职位即可,涵盖范围还是比较大的。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先”字的使用也是有一定规矩的,在我国农村,家中的两位老人如果其中有一位先去世,而另一位尚存,那么在其墓碑上一般都会直接出现两个老人的名字,生者用红色字体,而亡者用白色,“先”字都刻在亡者这边。 显得使用 其实“显”这个字在古代是运用比较多的,主要是古代的家族无论多大,基本都是群居在一起,并且有的家族家大业大,甚至可以做到富可敌国,能够使家族发展到这种程度,必然有家族中的中流砥柱在其中做贡献,“显”字的第一个作用就在这里体现。

那就是在家族中已故之人的墓碑上,会出现“显”字,用来赞扬和表彰他对于家族所做的贡献,而随着时代发展,到了近几年的时候,家族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为了避免矛盾,都会分为几个小部分,“显”这个字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出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盼望,“显”这个字在后来有了盼望,祈祷和祝愿的意思,就等于对祖先的虔诚祭拜和祈求,快快显灵护佑家族的平安兴旺。 考妣的真正含义 所谓考妣,其实就是对已故双亲的尊称,在古代人的说法之中,尚在人世的,称为“父母”去世的称为“考妣”,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对于父母的称呼还有许多,比如在男女结婚的时候,所谓的二拜高堂,其实就是指双方的父母。

而“考妣”二字经常会与之前所说的“先”连用,表示已经去世的父母,所以这两个字在墓碑上可能会经常见到,其实在生活中也是少有涉及,比如有一个成语叫做“如丧考妣”就是一句非常恶毒的骂人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像死了爹妈一样。” 总结 所以总体来看,古人在祭祀和殡葬方面的讲究还是比较多的,仅一个称呼就有这么多的讲究,可以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有很多,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弄混,以免闹出笑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