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河北橡一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受访单位供图
橡一科技技术人员进行产品测试。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记者 袁立朋 实习生 李晔煊
开栏的话
潮涌燕赵,民企扬帆。今日河北,民营经济正以澎湃之力,擘画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图景。
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河北民企以创新为桨,以实干为帆,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今日起,长城新媒体开设“民企力量·潮起时”专栏,讲述河北民营企业创新突破、韧性开拓的生动案例,展示政策赋能与企业奋进的同频共振。敬请关注。
“这个红白的小双色垫,单价大约0.5元,这种灰色的大胶塞,单价大约0.05元。”
“大胶塞体积大,用料多,为什么还会便宜10倍?”
“技术含量不同。笔式注射器用双色垫片主要用在胰岛素注射液卡式瓶上,受到反复穿刺后也能保证良好的密闭性,同时与胰岛素等药物长期接触,仍能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双色垫片由聚异戊二烯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组成,通过特殊生产工艺将两种不同橡胶贴合在一起,质量控制标准高,技术难度远高于西林瓶上用的大胶塞。”
这是3月26日上午,记者在河北橡一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橡一科技”)采访时与科研人员的对话。这家位于正定古城北部的民营企业,已经凭借科技创新成为国内药用胶塞行业龙头,年产药用橡胶包装制品100亿只,产量稳居国内同行业第一。
无论是注射剂、口服液还是注射器,都离不开各类胶塞。别看它比纽扣还要小,却是守护药品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件。
“胶塞在生物医药行业详细分类中,属于药包材,是药品的‘配件’,但我们橡一科技在产业里可不是配角。”橡一科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徐世伦自信地说。
行业中的地位,永远只凭实力保证。拿打破国外垄断的主力产品覆膜胶塞来说,橡一科技技术团队的创新探索为公司赢得了国际国内市场的尊重。
近年来,各类生物制剂、高端化学制剂接连问世,为不少疑难病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它们走出实验室,来到批量生产环节,胶塞就成为新问题。
“这些新药创新成分多,高敏感度成分多,老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研发稳定性更高的胶塞新品。”橡一科技研发部部长闫礼说。
国外已经研发出在丁基胶塞外覆盖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FEP(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的新型胶塞,价格高不说,供货还不一定及时。
橡一科技怎么办?
“当年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我们都能研发出国内首只丁基胶塞,现在也一定能攻克覆膜技术!”技术团队有决战般的勇气。
当时,他们只能找到几只样品和为数寥寥的论文,至于具体配方、制造工艺,则完全没有资料。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材料一定会带来新问题。ETFE和FEP都属于氟塑料产品,它有一个通俗的泛称——特氟龙。它具有卓越的化学稳定性,对大多数化学药品和溶剂表现出惰性,能满足生物制剂、高端化学制剂对稳定性的苛刻要求。但是,特氟龙的另一个特性让技术团队头痛不已。
“电饭锅内胆中那层黑色物质就是特氟龙,它有高润滑的特性,摩擦系数极低,‘不粘锅’的外号很贴切。”闫礼说,把特氟龙牢固覆盖到丁基胶塞上,是一个技术壁垒。
经过两年多反复试验,技术团队成功摸索出高温硫化共交连工艺,让特氟龙“听话”地覆盖到丁基胶塞上。经过检验,其品质不输外国产品。
“我们成功了!”团队成员相拥而庆。这时,国内生物制剂和高端化学制剂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产品有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传统产业当主角,在新赛道上争冠军。正是凭借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橡一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橡一科技已经拥有专利54件,其中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专利40件,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胶塞培训基地、省级专精特新骨干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多家世界500强药企和国内百强药企都成为橡一科技的客户,产品远销30余个国家和地区。
农历仲春二月的正定,嫩柳垂绦,繁花初绽。占地255亩、总投资11.6亿元的橡一科技医药包装新材料工业园,正在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加紧建设。
“新园区是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年产药用胶塞300余亿只,将成为行业内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药用包材生产基地。”徐世伦说,我们离“做全球最好给药系统综合供应商”的发展愿景又迈进了一大步。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