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烟花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5500米的山脊上空绽放,形成一条绚丽的“龙”,这场看似震撼的艺术表演,正在变成一场生态保护的噩梦。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西藏江孜热龙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合作实施了名为“升龙”的烟花艺术项目。尽管品牌方声称使用的是生物可降解材料,但这一行为仍在互联网上引发轩然大波。

“始祖鸟的烟花劝退了真正的户外人”等话题登上热搜,阅读量超过6000万。随后,日喀则市政府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始祖鸟与蔡国强也先后公开道歉。

高原生态伤不起的五个真相

01 五分鐘藝術秀,千年生態憂慮

这场争议性的烟花表演位于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海拔约5500米。艺术家蔡国强通过三幕烟花在山脊间点燃,形成了“龙”的形状,呼应龙文化与“生生不息”的精神。

始祖鸟方面强调,活动中使用的彩色粉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并在国际奥委会及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燃放验证中确认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品牌方还声称制定了“预防-监测-恢复”的全链条方案,确保不留生态隐患。

02 高原生态系統,脆弱超乎想象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指出:“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系统总体稳定,局部变化剧烈”。

该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为低、差等级的约占森林总面积40%,草原生态系统质量为低、差等级的面积占比则近70%。这种先天脆弱性使得任何外来干预都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03 可降解不等于无害,专业人士齐质疑

青海民族大学副教授华旦才让指出,生物可降解材料在高原环境中不一定能被降解。高寒、低氧环境显著延缓了物质的分解过程,中国科学院2025年的研究报告表明:青藏高原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只有平原地区的五分之一。

植物学家顾有容解释说,高山草甸的土壤非常薄,只有10厘米左右的草毡层,像毯子一样织密的结构维系着土壤和有机物。这类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

04艺术与环保的边界,全球案例警示

这场争议并非孤例。2023年,张家界天门山的灯光秀为宣传旅游在岩壁投射强光两小时,被环保组织质疑干扰鸟类迁徙,项目随后被暂停。

2024年,挪威北极圈的金属艺术装置引发冻土污染担忧,艺术家最终移除并道歉,承诺未来结合生态修复。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在生态敏感区开展艺术活动,必须将环境保护置于首位。

05 道歉与调查,事件尚未落幕

随着舆情发酵,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成立调查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表示将根据核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9月21日,始祖鸟与蔡国强工作室先后发布致歉声明。始祖鸟承诺“将依据评估结果与社会各界的反馈,展开及时有效的补救行动”,并推进“藏地环境保护计划”。

互联网观察人士、财经评论人张书乐认为,仅仅道歉是不够的,“如果在生态保护上做一些有益的行动,并且立刻行动,则可能达成更好的舆情平息效果”。

调查组已经赶赴现场。第三方环保机构也将开始环境评估。

专家建议,在生态敏感区办活动,至少应做三年生态影响的跟踪监测。这比任何艺术秀都更能测试一个品牌的真正诚意。

青藏高原的生态恢复动辄以几十年、上百年计。这意味着任何一次“看起来没事”的扰动,成本都沉在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