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亨利·基辛格博士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基辛格先后在尼克松和福特总统任内担任国务卿,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他一生中访问中国逾百次,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基辛格的外交理念以现实主义和权力平衡为基础.他深邃的洞察力,对于国际政治和外交事务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学说和观点,对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决策者以及学术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力。
在苏联解体以后,美国的一跃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发展到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与其比肩的地步。基辛格晚年接受记者采访谈到,他认为美国已经政治极化,眼下“过分关注”自身利益,其外交政策如果无法平衡美国和全球的利益,美国“将变得孤立”。。
如今特朗普上台,美国优先愈加严重,孤立主义、单边主义大行其道。为了美国的利益,特朗普动辄挥舞制裁大棒,摆出一副“谁不听话我就收拾谁”的架势。
可能基辛格早就预测到今天,他认为即便美国再强大,也不可能为所欲为,有些国家美国就不敢制裁。他列出了三个国家,而且其中一个还被认为是谁都无法制裁的。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基辛格说的这三个国家。
沙特阿拉伯
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的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利益,另外一个是战略利益。
经济利益指的主要是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沙特石油储量占世界16%,石油产量占世界的11%。沙特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大哥,在OPEC内有极大的话语权。
1973年,“十月战争”爆发后,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减少产量开展大规模石油斗争。沙特阿拉伯率先宣布对美国实行全面石油禁运,海湾6国决定从1974年1月1日起将原油价格提高128%。
受此影响,美国约有12%的石油供应受到影响,约有2万个加油站关闭;平均每天有300次航班被取消:汽车工业大幅度减产、滞销。同年,英国、日本先后因石油供应短缺而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联邦德国的失业人数比上一年增加近40%,荷兰被迫实行石油配给制。
除此之外,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与当时沙特达成协议,确定把美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并得到了OPEC其他成员国的同意。中东石油对外结算时使用美元,巩固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但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这一关系可能面临新的挑战与调整。一旦中东石油对外结算使用的货币变更,将从根本上动摇美国的利益。
所以,美国对沙特阿拉伯“石油武器”非常忌惮,与沙特阿拉伯搞好关系,对美国来说至关重要。
战略利益是指沙特阿拉伯在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沙特阿拉伯位于地缘政治的重要交汇点,东邻波斯湾,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贸易航线。西临红海,是连接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的必经水道。北接两河流域和新月地带,南面是也门和阿曼。沙特地处中东的关键地带,被誉为亚欧非大陆的重要枢纽。
中东地区安全局势复杂多变。沙特阿拉伯作为地区核心力量,对于阻止恐怖主义活动、维护海湾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沙特还是是伊斯兰世界的精神领袖,其影响力远大于伊朗。据2022年统计,全世界有18.4亿穆斯林。其中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占85%以上。伊斯兰教三大圣地中的麦加和麦地拉位于沙特境内,其中麦加更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拥有伊斯兰教最圣洁的建筑“麦克白”,每年数百万穆斯林前往麦加进行朝觐。如果沙特阿拉伯受到制裁,将会受到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反对。
沙特还花费巨资提高军队装备水平。在7年内连续向美国购买1000亿美元军火,其中包括F15战斗机和“爱国者”导弹。1987年更是以每枚一亿美元向中国采购了35颗东风洲际导弹,作为镇国神器,极大地增强了抵御制裁的能力。
此外,沙特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两国在多个领域有紧密的合作。沙特凭借石油收入积攒的财力,在美国投资了大量企业,这些企业涉及高科技、国际资源、软件开发等众多领域。这些企业不仅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还为美国提供了就业岗位,如果美国不计后果,对沙特进行制裁,这些企业将受到严重影响,肯定要遭到这些利益集团的反对。
这应该就是基辛格称美国无法制裁沙特阿拉伯的原因。
以色列
中东地区不仅有丰富的石油,还是地缘政治中重要的战略枢纽,历来是大国之间战略竞争的焦点。美国要想控制中东地区,消减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影响,防范抵抗之狐做强做大,就必须在这里培植一个美国利益的代理人,这个代理人就是以色列。
以色列是美国中东地区的铁杆盟友。
2013年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拜登曾说过:一个独立的以色列存在于中东地区符合美国的实际战略利益,如果历史上没有出现以色列的话,我们就必须要再“发明”一个……
以色列战略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北接黎巴嫩,东邻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与埃及为邻,南端则延伸至红海与亚丁湾。这样的位置,使得以色列成为了连接多个文明和大陆的枢纽。以色列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在地区事务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以色列在农业、军事、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在军事和情报方面的能力和技术,对于美国来说极具战略价值。美以两国在政治、军事和情报等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以色列周边地区存在许多安全挑战和敌对势力。
伊朗是以什叶派为基础的伊斯兰国家,强烈宣扬反帝国主义与反西方的意识形态。伊朗领导的“抵抗之狐”,对美国和以色列采取敌视政策,霍梅尼的理念把“除掉以色列”视为中东大局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以色列方面,更是一直将伊朗视为心腹大患,多次扬言要对伊朗核设施采取军事行动。
美国希望通过维护与以色列的紧密合作来应对这些挑战,因此不太可能对以色列实施制裁措施,以避免破坏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地区的稳定。
无论是在巴以冲突等敏感问题上,还是在其他国际事务中,美国总是无条件的支持和偏袒以色列。而以色列也始终站在支持美国的立场上,并且长期接受美国援助。
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和袒护,还与犹太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有密切相关。
2023年,美国的犹太人口约为750万,约占美国总人口的2.4%,是全球仅次于以色列的第二大犹太人聚集地。
犹太人创立或掌控着美国最为知名的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和其他重要行业。例如高盛集团、花旗集团、雷曼兄弟、黑石集团、所罗门兄弟银行、摩根索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及著名的投资人索罗斯、企业家巴菲特、戴尔、扎克伯格等,这些财团和犹太企业家, 在美国的经济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通过控制金融机构、掌握媒体话语权等方式,对美国的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犹太人在美国政治领域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芝加哥市前市长、白宫幕僚长伊曼纽尔,美国前国务卿克里、布林肯,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耶伦,都是犹太人。本文里提到的基辛格也是犹太人后裔。从 1916 年起到现在 100 多年里,始终有犹太人在联邦最高法院任最高法官。目前,在美国参众两院共计有近 40 名犹太人担任议员。美元霸权体系建立以后,历任美联储主席多数是犹太人。
犹太人大多数在美国都处于精英阶层,纽约市的犹太人达到了30%左右。他们遍布在各行各业,除了经商以外,他们还在法律、科技、医疗、娱乐、文化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像微软、脸书、谷歌这样改变世界的科技公司,都有犹太人创立者。
犹太人记者怀特曾公开表示过,美国犹太人在大学、电视、电影、科学和新闻界中,均有很高的地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些领域的走向。
这个实力庞大的犹太人社群在美国政治和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人口占比虽然少,却在大城市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他们的态度往往会对竞选总统的候选人产生决定性影响。
美国犹太人是美以之间的重要纽带,他们倾向于支持以色列,并有能力影响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从而也减少了以色列受制裁的可能性。
如果美国政府敢制裁以色列,势必会造成国内的混乱局面,甚至可能会发展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这也是基辛格认为美国不敢制裁以色列的真正原因。
梵蒂冈
梵蒂冈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内的“城中之国”,面积仅0.44平方公里,却拥有着举世无双的地位与辉煌。梵蒂冈是全球十多亿天主教教徒心中的圣城,是天主教会最高权力机构的驻地,也是天主教会最高领袖教皇的居所。
基辛格把梵蒂冈列为美国和谁也不能制裁的国家,出乎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一是这个弹丸小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被制裁的理由;二是制裁梵蒂冈的效果不一定好,却可能很坏,任何试图制裁梵蒂冈的行为都将受到世界各地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对。
根据梵蒂冈与意大利签订的《拉特兰公约》,梵蒂冈享有特殊的主权和豁免权,使其在国际事务中几乎免受外部干预和制裁,其他国家也很难越过意大利的领土对梵蒂冈采取直接的制裁行动。
同时,梵蒂冈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是联合国的观察员。
这使得其他国家在对梵蒂冈采取制裁行动时需要考虑到国际舆论和外交关系的影响,以免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对和抗议。
美国近三分之二的人是新教与天主教徒,而新教和天主教都是出自于基督教,梵蒂冈被很多人认为是基督教的发源地,是基督教的象征。在教徒的心中,宗教是十分的神圣的,总统想要争取这部分人的支持,肯定不可能轻易攻击梵蒂冈。
美国也想过控制梵蒂冈,特朗普曾窃听过教皇的谈话,被曝光后,引起很多基督教国家非常不满。梵蒂冈国土虽小,但是影响力却足以撼动世界。
梵蒂冈凭借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宗教旅游业获得了相当的经济收入,它拥有自己的货币(梵蒂冈里拉)和金融系统,以及一些经济活动,这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不依赖外部援助或贸易,从而降低了受制裁的风险。
尽管它在一些国际事务上可能受到争议,但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得任何试图对梵蒂冈实施制裁的行动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此外,梵蒂冈在美国这种庞然大物面前,显然不值一提。如果美国制裁这个与世无争的小国,难免遭受欺凌弱小的诟病。
梵蒂冈这个国家,不仅美国无法制裁,恐怕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制裁。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制裁的必要。
正如基辛格所言,一些国家无法被制裁,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改进现有制裁政策的思路。
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美国是实施制裁最多的国家,全球约有三分之二的制裁是由美国实施的。自从二战结束后,美国已经对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各种的单边制裁。
美国制裁的理由主要是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维护全球霸权以及应对国际紧张局势。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美国频繁动用制裁手段,不断破坏全球现有的秩序,对其他国家的利益造成影响。作为主权国家,面对美国的制裁和损害本国利益的行为,也可以对美国进行反制裁。但这样的互相制裁会导致两败俱伤,影响全球经济健康发展。所以,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利益冲突,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新华网:基辛格:若过分关注自身利益,美国“将变得孤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