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好看吗?

  从娱乐的角度说,少了一些情节的跌宕起伏,节奏十分舒缓,更像是一位少女在雨窗前回忆,有点诗意,更多的却是哲理涓涓道出,故事记录了一位隐于小城的高人。

  当然,艺术作品玩的是形象,不太可能将深刻的道理用令人信服的逻辑语言展开,以至于片子看完,会有很多的思绪,仿佛感觉到了什么,又仿佛什么也没感觉到,比如,关于孝,片子中的丁元英语出惊人,错对却难下定论。

  男主角丁元英由老戏骨王志文饰,表演值得称道,分寸恰到好处。

  有人说丁元英的原型是缠师李彪,从人物性格来说,差得也太远了。李彪张扬,元英内敛,不过,人在本性上都有二重根脉,网上的狂人,保不齐生活中是完全不同的另一面。看过李彪博文还是会有一种会意,太契合了,我选择丁元英就是李彪。

  丁元英既不缺少现代文化的意识,也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功底。片中的很多经典对白,极具冲击力,常会令人心头一震。

  我的重点不是评头论足,纠缠于错对。

  文化的东西,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东西,赞成也好,反对也罢,都不失为一种深刻的讨论。如果还停留在错对的二元思维中,不能说没文化,那也肯定是没“开化”。

  也许是年龄的原因,片中那些在商战中杀富济贫、虎口夺食的大手笔,不入法眼,故事而已,是一些忽悠看客的数术之道。王庙村的故事雕琢的痕迹很重,只为主角光环,想怎么赢都会赢麻了。真实的商场江湖,不管你能翻起多少浪花,最终的赢家注定是资本,而在中国,资本翻手云雨,左右腾挪,最终都是权力的棋局。

  我更多关注的是人性,是亲情、友情和爱情。

  丁元英,不仅在商战中天马行空,不守规矩,对父母亲情的处理也十分另类。他在片中向我们展现了子女对父母"无情"的一幕。

  父亲病危,丁元英一家人面临着着一种困难的选择:花钱续命,还是拔管解脱?

  兄长选择的是砸锅卖铁也要延续父亲的生命,哪怕是植物人,也不能不管;丁元英却平静地选择了拔管,让死亡线上痛苦挣扎的父亲解脱。他问医生治疗的可能性,医生回答说:最好的结果是植物人,医生等于暗示:没有什么希望了。

  丁元英选择了拔管,每个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选择?

  丁元英话一出口,就吓了在场的人一大跳:

  他问医生:"那我怎么做才能让父亲死?"

  丁元英着实吓了我一跟头,难怪一家人无法理解,不管你多么智慧,毕竟没有替别人选择死亡的权利。

  在去墓地的路上,妹妹问丁元英:

  "哥,如果我们已经砸锅卖铁,再也借不来钱了,但是还差一万元就能救活爸,那你说该怎么办呀?"

  "那他就死。"

  这个回答击碎了丁元英在妹妹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哥,你还是一个人过吧。"

  既然没钱了,假设也没有任何意义,丁元英只是太冷静,冷静得象玻璃一样失去了温度。

  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孝道一直渗透到政治体制。

  孝在古代,不仅仅是伦理学。周王朝是彻头彻尾的血亲政治,孔子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家训也是国法;这孝与权是一体两面的事。中国人讲孝道,也有非常虚伪的一面,孝也是政治治理的工具,我们今天觉得孔老夫子的孝道全是废话,在那个时代,妥妥的是治国大法。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诸侯本来都是一个族脉,五代传下来,哪来还有什么亲情,兄弟国互相攻伐,血亲纽带就这么个五世而斩,失去了约束力。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丁元英认为孝道未必有人性的温度。

  如果养儿的目的就是防老,那就失去了真情,失去连动物都有的本性,就成了一个未经儿女签署的商业协约,在出生那一刻起就卖断了你一生尽孝的义务。用丁元英的话来说这是"商业性的交换",这样的交换很温暖吗?既然是交换,也不需要谈得那么动情了。丁元英的逻辑也太狠了。

  也许,丁元英有他的道理,但是,人的一生在相处中毕竟是有情的,不需要忠孝的绑架,我相信朝夕相处中生命的融入,对我的亲人,明知无救,怕是也做不到丁元英的冷静。因为,那一定是痛彻必扉,不是有多高尚,是根本受不了。

  不过,我还是想弱弱地问一句: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养儿真的能防老吗?

  我老爸一直说:儿女平平安安,就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老人身体健康,就是对儿女最大的慈爱。

  有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

  这与我们赞美什么,反对什么,没太大关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