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刚一落地上海,就给中国送上了一份“大礼”,特朗普所担心的事,似乎真的来了。那么,阿尔巴尼斯此行送上的“大礼”是什么?美国又为何会担心?
7月12日,阿尔巴尼斯抵达上海,正式开始为期7天的访华之旅。从公开行程来看,阿尔巴尼斯此访的重头戏显然是经贸合作,尤其是在绿色能源、高科技和供应链安全等新兴领域。澳大利亚现在非常需要经济确定性,而中国不仅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能够带来实际增长的合作对象。
数据显示,中澳贸易为澳创造了将近60万个工作岗位。显然,阿尔巴尼斯希望继续扩大这一成果,也想通过与中方加强合作,增加澳经济的韧性。这也是为什么他带了14人的商业代表团,从矿产到银行,从能源到制造,几乎涵盖了澳经济的中坚力量。
除了“赚钱”,阿尔巴尼斯也在发出一个政治信号:澳大利亚可以自己作主,不再事事唯美国马首是瞻。过去几十年,澳大利亚外交策略深受美国影响,可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理念,逐渐让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盟友越来越不安。在贸易上,澳大利亚并没有逃过关税大棒,“奥库斯”也频频被美国单方面重新评估。在这种背景下,阿尔巴尼斯走出一条“澳大利亚方式”的路线,选择先到中国,而不是美国,就是一次明确的姿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澳大利亚送上的一个大礼——避谈台湾问题。就在阿尔巴尼斯抵华前后,美方又开始以“台海冲突”为由,向盟国施压。五角大楼三号人物、政策事务副部长科尔比直接点名日本和澳大利亚,要求它们“明确表示”,一旦台海发生冲突将如何参与。
对此,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康罗伊表态得很明确:不接受假设性讨论。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别逼我表态。这种拒绝“站队”的言论,和阿尔巴尼斯加强中澳合作的举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微妙但坚定的态度:澳大利亚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不是盲目追随美国的节奏。
其实,特朗普担心的也是这一点。早在他第一任期内,他就极力推动“美澳一体化”的防务结构,并以“安全换忠诚”的方式打压盟国的自主性。如今,他的亲信科尔比继续推动台海议题施压盟友,但澳大利亚明确说“主权优先”。这背后透露出的变化,是美国霸权逐渐失去黏性的体现。
事实上,美国内部的对台政策也并不统一。比如科尔比本人就曾在听证会上明确表示,台湾对美国来说不是“生死攸关”的利益,贸然对台做出安保承诺,会激化与中国大陆的冲突,得不偿失。所以盟友们也看得很清楚:美国自己都说不清楚底线,怎能指望我们为其火中取栗?
这就解释了阿尔巴尼斯为何“不见特朗普,先到中国”。对澳大利亚来说,与中国的合作是可测、可控、可收益的,而美国的“防御边界”在哪里,连美国人自己都还没决定好。因此,澳大利亚此次既是一次主动的外交选择,更是一次现实主义考量。阿尔巴尼斯知道,在这个多变的世界里,最靠得住的,应该是一个稳定、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
当然,中澳关系虽然处于改善期,但也不能忽视潜在的“绊脚石”。澳国内仍有反华势力,也有一些政客受美国影响较深。此外,如果澳在南海、台海等议题上再次追随美国步调,可能又会回到过去紧张对峙的老路。因此,保持中澳关系的独立性和稳定性,仍然是一个考验。
而对中国来说,阿尔巴尼斯的这份“大礼”值得珍惜,也值得善用。我们可以在现有经贸合作的基础上,拓展更广泛、更深入的战略合作,让中澳关系不仅“回暖”,更要“升温”。通过绿色能源、科技合作、供应链互通、人员交流等多领域推进务实合作,形成更多结构性依赖和共同利益,是中方稳定中澳关系的关键一步。
这一次阿尔巴尼斯访华,也许没带来什么惊天动地的协议,但他所展现的务实态度、经济导向和外交自主,已经足够让美国感到“情况正在变得不妙”。尤其是特朗普那一套“用胁迫换效忠”的旧套路,可能在今天越来越难奏效。总之,阿尔巴尼斯刚到中国,就“敲响了警钟”——不是给中国,而是给白宫,就看特朗普接下来要作何考量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