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从饶毅发言与协和“4+4”看医学教育
4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在 2024 年 “科学探索奖 - 医学奖” 颁奖典礼上,饶毅的发言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他直言:
协和医学院虽含着金勺子出生,有国家突出支持,有些方面长期领先,但也有不争气而落后的情况,存在不可谓很轻的任人唯亲问题。而他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是共和国在困难时期因国家和北京市发展需要应运而生。本土的首医起始条件简陋,多年缺乏北京市之外的支持,但能超额完成任务,几个附属医院在多个重要学科领先全国,包括优于协和的专业
饶毅此番言论并非孤立发声,近期协和医院 “4+4” 项目所引发的舆论风暴,恰是对其观点的一种侧面映照。协和 “4+4” 医学试点班,本是借鉴国际经验,旨在培养 “医学 +” 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尝试。该项目规定招收具有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生源学校最初限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部分高校,专业以理工科为主,后来逐渐扩大到国外顶级院校且文理兼收。
但随着董小姐事件的发酵,“4+4” 项目深陷舆论泥沼。公众质疑的焦点集中在招生环节是否存在漏洞,是否沦为某些特殊人群的升学捷径。从已有的信息来看,虽然招生规则明确对就读大学排名、本科成绩、相关课程学分等有着硬性要求,推荐信与实习经历只是辅助考量,但部分录取学生的本科专业与医学跨度较大,且毕业院校参差不齐,其中少数院校在公众印象中排名并不突出,这难免引发外界对招生公平性的猜疑。甚至有网友扒出复试名单中两位邱姓学生,结合董袭莹导师为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邱贵兴这一事实,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仍引发了诸多联想,这一系列现象都暗示着 “4+4” 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或许未能完全做到公开透明,让公众产生了任人唯亲的观感。
将协和 “4+4” 乱象与饶毅对协和医学院的评价联系起来,不难发现,二者都反映出协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公信力危机。协和医学院作为国内顶尖医学教育机构,头顶着诸多光环,享受着大量的资源倾斜。然而,在看似光鲜的外表下,内部管理与人才选拔机制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任人唯亲问题的存在,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抑制了优秀人才的上升空间,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术创新活力的下降,使得协和在一些本应保持优势的领域逐渐落后。
反观首都医科大学,凭借自身的拼搏与努力,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了学科建设的重大突破,在多个专业领域超越协和,这无疑是对那些过度依赖资源、却未能有效优化内部机制的院校的有力警示。医学教育关乎民众的健康福祉,承载着社会的殷切期望,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与人才选拔机制至关重要。协和医学院若想重塑形象,重回医学教育的巅峰,必须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彻查 “4+4” 项目等可能存在的漏洞,重建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体系,打破任人唯亲的不良风气,以实际行动赢回公众的信任。而对于整个医学教育领域而言,协和的问题与首医的崛起都是值得深入研究与思考的案例,只有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完善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才能推动我国医学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助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