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人形机器人未来价格会逐渐下降吗
7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上头条 聊热点##人形机器人未来价格会逐渐下降吗#3万9的机器人保姆来了!2025,我们真要和钢铁侠同住了?”“昨天还在朋友圈炫耀60万的机器人,今天刷到同款只要3万9。”北京亦庄一家工厂里,老李盯着手机愣了神。这可不是段子,而是2025年中国制造业正在上演的真实一幕——人形机器人价格断崖式跳水,曾经高不可攀的“科技贵族”,如今跌进3万元档,甚至被调侃:“比请个月嫂还便宜”。这场价格雪崩,到底是资本吹出来的泡沫,还是技术成熟的必然结果?先看价格到底怎么掉下来的。 过去一台人形机器人贵,贵在“关节”——伺服电机、减速器、驱动模组这三大件,一度占成本七成以上。比如特斯拉Optimus要用28个无框电机,光电机就烧掉十几万。而核心部件谐波减速器,以前一个进口的要5万块,现在国产厂商绿的谐波直接干到500元,价格砍了99%! 这背后,是中国产业链的全面突围:从英伟达Jetson AGX THOR芯片提供算力,到“双脑架构”让机器人走路和思考分开干,效率翻倍;再到像越疆Dobot Atom这样的国产机器人,精度做到毫米级,彻底打破国外垄断。技术一突破,成本自然“裸泳”。再看量产带来的“规模效应”。 2025年,被业内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深圳优必选的流水线上,Walker S2机器人24小时拧螺丝、搬货,出错率不到万分之一;上海便利店的补货机器人,背着北斗定位包,全天候厘米级导航不迷路;武汉一家的“量子2号”,白天在实验室打工,晚上回家擦桌子。 这些不再是PPT里的概念,而是真正在跑的真实场景。当产量从几百台冲上万台,研发、模具、供应链的摊子铺开了,每台机器的成本自然“坐滑梯”往下掉。但别急,C端市场靠的不是实用,是“心动”。 说实话,现在的人形机器人干活还不算利索,可消费者为啥愿意掏钱?因为“情绪价值”上头了。宇树科技R1卖3.99万,预售秒光;松延动力N2轻量机型同步上市;北京经开区甚至开起“机器人4S店”,还发补贴,最高能省1500。 就像那个会收拾餐桌的“量子2号”,它可能不如扫地机器人好用,但它能走、能说、像个人——这种互动感和未来感,让很多人愿意为“不完美”买单。市场教育,就这么悄悄完成了。当然,短板也明摆着。 高精度丝杠、力矩传感器还得靠进口,国产良率60%,进口能到95%;特斯拉Optimus的灵巧手用“空心杯电机+腱传动”,国内还在测试阶段。更现实的是,3.99万的定价,多数厂商 barely 盈利,靠硬件赚钱还早。但不可否认,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口: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车间,再走进客厅。它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未来劳动、陪伴甚至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者。 当比亚迪工厂的机器人开始替人干危险活,当你花一辆电动车的钱就能请个“电子管家”回家——这个未来,已经敲门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