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阻挠中国探月计划上的努力似乎并未奏效,嫦娥七号项目反而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参与国家的数量已经扩展到了7个,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嫦娥六号。预计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将肩负起在月球南极建立科研站点的重任,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从单纯的着陆向建立基地的转变,也预示着中国将与多个国家在探月领域展开合作,包括协助法国完成其首次月球登陆。

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遵循了“三步走”的战略,从无到有,从基础探索到基地建设,这一过程已经持续了20多年。通过前五次探测器的成功任务,中国在探月领域已经实现了绕月飞行、着陆和返回等关键技术。而这一战略的下一步,正是在月球上建立科研站点。

科研站点的建设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预计从现在到2035年,将主要围绕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站点具备基本功能,包括完备的综合科学设施。这将使得站点能够进行常规的科学活动,并开展一定规模的月球资源开发。第二阶段,从2035年到2045年,科研站点将扩展成为月球上的枢纽中心,设施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科研活动和资源开发将进入稳定和常规阶段。届时,月球科研站不仅是一个枢纽,还将作为未来火星探测的中转站。

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与几十年前的美国有所不同,不仅仅是为了在月球上留下足迹,而是随着科研站点的建成,将实现工作人员在月球上的长期驻留。随着第二阶段任务的启动,所需的航天员数量将增加,他们登陆月球并往返地球的频率也将提高。未来,航天员的招募规模将扩大,普通人访问月球也将成为可能。

中国的国际科研站计划已经吸引了多个国家的参与。2021年,包括俄罗斯、巴基斯坦、阿联酋、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在内的国家和机构已经加入。到本月中旬,土耳其也提交了申请。嫦娥六号、七号和八号的任务各有侧重,嫦娥六号的主要任务是探测月球背面并采集样本返回。嫦娥七号预计在2026年发射,将对月球南极地区进行勘测并开始建设科研站。嫦娥八号则将在2028年继续七号的任务,完成科研站的建设,并进行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试验。

国际合作在探月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阿联酋曾计划通过嫦娥七号将其月球车送入月球,但由于美国的干预,这一计划未能实现。尽管如此,阿联酋仍然是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伙伴。嫦娥七号将搭载来自俄罗斯、意大利、瑞士、泰国、巴林和埃及的科学仪器,这些仪器将围绕科研站的建设和应用进行研究。

中国的探月计划还包括了国际合作的宏伟蓝图,计划中的“五五五工程”将使合作国家达到50个,国际科研机构达到500个,海外科研人员达到5000名。与此同时,美国也推出了自己的探月计划《阿尔忒弥斯协议》,目前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

月球南极作为科研站点的选择,基于多种因素,包括极昼期间有利于人和机器的长时间活动。月球南极地区长达180天的极昼,为科研站点提供了稳定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此外,月球上的氦-3资源、钛铁资源以及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都是未来科研站点建设和运营的重要考量因素。

随着科研站点的建设和运营,中国将定期在月球和地球之间进行人员和物资的往返,为探索太空和建设前哨基地迈出坚实的步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