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
当南方的网友,被集体热傻!
北方的网友,也惊讶地发现了——
不对呀?这个山头,去年我回家的时候,都还是光秃秃的一片荒土!
而现在呢?今年的暑假回家,它咋突然绿成了这样!
鄂尔多斯的网友,也给看哭了!
原本的荒漠性草原,硬是给绿成了湿地草原
曾经的【蒙西荒原】一个荒原,现在居然也能够出片儿了!
漫山遍野,全都是满目的绿色
内蒙的网友,现在随手一拍!
好家伙~
这不是windows的系统桌面吗?
还有凡尔赛的!
这位网友,他说今年雨水偏多
曾经草木凋蔽的地方,今年给下雨下成了北欧
“敢问这是什么景点?”
不好意思!
内蒙古 医科大学 西门
各位,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
几乎是全国人民,都在喊热!
但是呢?有一个地方,他们是例外
那就是你仔细看啊——
内蒙古、甘肃、河北 这一片华北区域
他们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居然最高能达到200%以上!
这什么概念?雨水!太丰富了…
你看这个宁夏的网友,说他昨天晚上告诉孩子:吃剩下的坚果记得把盖子盖上,不然的话容易受潮!
说完之后,他自己都震惊了
宁夏这个地方,什么时候担心过【潮湿】这种事儿?
以前都是馒头放一晚 硬成了砖头!
现在倒好,薯片吃不完 软成了馍馍
内蒙古的网友,现在更是集体发力!
随手拍的蓝天白云马儿跑,就霸占了评论区
你再看这
一个 雾锁山头
一个 云压天境
你敢信?这样的景色,居然全都出自于内蒙古!
各位!以上的所有细节、所有故事,都在证明着同一个道理——
那就是中华大地之上,降雨的趋势,正在发生一场历史性的转移!
国家气候中心做过一次统计:自打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北方地区的降水就开始逐渐地增多
我们从小在地理书上学到的知识
就是夏季的雨带,主要分为四条
主雨带 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
次雨带 位于江南南部至华南地区
长江至黄河之间、以及江南地区,分别还有一条雨带
这4条雨带,对于当地的气候、农业生产,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谓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
每一个省份 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令作物!就是这么来的~
然而现在呢?雨带的整体北移、北扩!
在最近的10年时间里,已经变得愈发的明显
在气象领域当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论文,都因此而生
今年的夏天还没结束,去年夏天 内蒙 甘肃 宁夏 山西
这些地方的草地,都因为雨带北扩、降水增加,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产
啥意思呢?草变绿了、树变多了、荒漠的土地减少了
可以利用的面积,现在反而是越来越大!
这才有了视频开头,这些看似凡尔赛的发言出现
曾经光秃秃的荒山,现在被绿草给占领
心中有草,哪里都是呼伦贝尔!
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确实有着一条意义重大,并且影响深远的【分界线】
什么线呢?那就是400毫米 等降水量线
没错~这个地图,但凡上过初中的粉丝,应该都不会陌生吧?
这条地理分界线,它就如同是一道隐形的闸门!
以它界限,向东南方向前进
你会看到——湿润多雨、森林繁茂、农耕发达、人口密集!
而在西北侧——则是大漠孤烟、干旱少雨、草原辽阔!
并且传统的农业形态,也是以畜牧为主,人烟相对稀少
所以古往今来 历朝历代!
人口的流动趋势,基本上,都是按照由西北荒漠,向东南沿海,这个大方向在前进!
在历史的进程当中,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它决定了咱们国家人口的分布、农业的分布、经济形态的分布
放在古代的农业社会,说它是【国运之线】确实不夸张!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网上有越来越多的人讨论:说降雨带北移,将会给中国带来历史性的机遇!
而这样的讨论,还并不只是地摊文学,茶余饭后的幻想!
而咱们中国的气象学之父:竺可桢前辈
他在50年前,就做过一次科学论证
叫做《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而研究的结果,就是古往今来,温度,它本身就带有周期性 存在明显的升降过程
并不是到了现代社会,才因为碳排放而推高的
在中国历史上,气温高的时候 雨水就会增多
降雨带 就会向北移动
而相反呢?气候变冷 雨水南移
这个时候农业产出,也会相应地减少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啊~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向中原地区南下,都是发生在气候偏冷、雨水较少的时候
因为北方没了降雨,产出就无法平衡供给
只能够策马南下 逐鹿中原了...
所以看懂了吧?为什么在网上,会有雨带北移,历史机遇的说法出现
就是因为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当中
前两次 遇到这样的场面
就分别诞生了汉、唐 两大盛世!
虽然当今的中国,已经从农业社会,彻底发展为了工业社会!
气候,对于人类产业活动的影响,已经相比古代大幅度地减弱了!
但是在当下 此时此刻
每一滴降雨,都在续写着新的篇章!
就连孩子们 追着羊群跑过的脚印,都比往年,要深了半分!
你看吧~再过些年头,说不定大青山的绿意,还能蔓延到更北的山脊!
蒙西的荒原上,也能开出 连片的野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