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郓哥在武松实施复仇行动中出了力,就把他当成“正义”的一方,但郓哥之所以会搅进这个局,并不是出于正义感,而是一个“利”字。 郓哥靠在街头卖果子为生,挣些散碎银子养家糊口。而西门庆是郓哥最大的客户,经常照顾他的生意。但是,自从西门庆与潘金莲勾搭在一起之后,郓哥就断了经济来源。 王婆为西门庆穿针引线,西门庆天天去潘金莲家里,无暇照顾郓哥的生意。王婆却从中得到了许多利益。这不是在郓哥碗里抢饭吃吗?郓哥激愤之下,把这件事兜了个底朝天,这才引出了武大捉奸不成所被毒杀、武松血溅狮子楼等一系列事件。 郓哥在武松复仇的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帮助武松,一是他根本没有选择,二是惧怕武松,三是对王婆等不忿,同样不是出于正义感。所以郓哥根本就是个利字当头的市井之徒罢了。 市井之事,就要从“市井”的角度来分析,那么,这件事之后,郓哥会落得个什么下场呢?
从官方层面,不会给郓哥好果子吃 首先,阳谷县的一把手是阳谷县令,他对全县所有事务、百姓有着生杀予夺的权力,是阳谷县当之无愧的最高长官,是大宋进行钦命的阳谷县的县令,在森严的统治秩序下,没有人敢去挑战他的权威。 作为一个县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在三年一考中能够获得一个“优等”,然后上调到州府任职,实现职业生涯上的升迁。 要想获得优等的考评,除了民生经济之外,治安和教化也是极为重要的考评内容,而在这一事件中,武松当街连杀三人,不仅在阳谷县轰动异常,便是周边州府也为之震动,毕竟这样的恶性案件极为罕见。 而西门庆与潘金莲通奸,潘金莲谋杀亲夫、王婆教唆谋杀,这一系列有伤道德风化的事件,在坊间流传,风气糜烂至此,县令难道没有失察失教的过失吗? 况且,武松还是公职执法人员,又是县令亲自引进的“专业人才”,县令无论如何都脱不了干系。 对于这起事件,从县令的角度来看,只要郓哥不戳破,就不会有后来的这起惊天大案,只要把事情捂在盖子里,大家相安无事,县令才不管西门庆和谁通奸、潘金莲有没有谋杀亲夫呢。 你一个卖水果的破落户,咋这么多事呢?县令根本不需要亲自下场收拾郓哥,只要一句话、一个示意,足以记郓哥吃不了兜着走。
从吏员的层面,同样要收拾郓哥 根据大宋的官制,除了县令是朝廷委派的官员之外,阳谷县绝大多数公职人员都是吏员,他们是辅佐县令治理阳谷县的佐员,终生没有当官的可能性。 但是这些吏员大多数是本地人,县令干满三年就走人了,他们却要一直在阳谷县生存下去,很自然地,基于利益的原因,这些吏员在当地形成了一个或者数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把持基层政治、包揽诉讼、维持治安、收取赋税、训练兵马,承担了几乎所有的日常事务。 县令却不得不依赖这些吏员,没有他们,县令就是两眼一抹黑。双方是共生共存,利益与共的关系,所以别看他们只是微末小吏,在一个县治中,对于普通百姓来讲,同样是天一般的存在。 仍然,这些小吏仍然需要“中间人”,既是为了方便操作,也是为了利益切割,同样还有面子问题。而西门庆就是最重要的一个“中间人”。 西门庆原来是一个破落户,最后却成为阳谷县赫赫有名的财主,他凭什么发迹的?他能够包揽诉讼、上一手,显然已经和这些吏员勾搭一体。 从西门庆打赏郓哥的“豪气”推断,他给这些吏员的上供难道还能少了?西门庆被杀,势必影响这些吏员的收入,他们能不恨郓哥吗?再者,武松制造的数起命案,负责治安的吏员势必要吃县令的挂落,他们能不恨郓哥吗? 郓哥为了一个利字,他们也是一个利字。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些吏员能放得过郓哥吗?
市井之间,郓哥同样没有容身之地 武松被发配了,郓哥还在阳谷县,武松有一身无人敢惹的好本事,郓哥可没有。谁最想收拾郓哥?当然是西门庆的家人亲族了。 要不是郓哥多事,西门庆能被杀死?被害人心理大抵如此。他们不会认为西门庆做错了什么,只会把郓哥当成害死西门庆的凶手。 虽然西门庆死了,但他的妻子、亲族皆在,家产也还在,依然是阳谷县有名的财主,他们要收拾郓哥,真是再容易不过了,无权无势无武力的郓哥凭什么跟他们对抗? 而市井间的那些百姓,眼里也只有一个利字,急公好义、满腔正义的君子,在市井间是个稀罕物,更多的是刻薄尖酸、利益相争、满腹的小心思,能够为一点利打破头。 像郓哥这样一个在市井打混的,得罪了县令、得罪了吏员、这些人跟郓哥无亲无故,会给郓哥好脸色看?
从品性上来讲,郓哥就是那种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的人。跟这样的人交往,没有一点安全感。
如果郓哥为了正义揭穿西门庆和潘金莲的事件倒也罢了,可很显然他是自己的利益被侵犯之后,出于“我不好过、也不让你好过”的心理。
在这起事件中,郓哥拿了不少银子,也出了口恶气,可从此之后,得罪了合县上下所有的人,郓哥在阳谷县再也容身之地,什么赢家?输得最多的就是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