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胖虎
编辑/一夏
《唐朝诡事录》第一季拍了213天,当时招来了很多同行笑话。
如今,第三季拍摄已超6个月,却有很多导演、演员觉得羡慕。
当内娱活人郭靖宇在春交会大胆开麦,你能听到太多大实话:
在他看来,“舍不得力气,吃不了苦,不下真功夫,只想赚快钱,就没有资格抱怨行业现状不好,更没资格抱怨平台不给你过会。”
他的信念和解决办法是,“在任何时候,苍天不负苦心人。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原创IP。不要一直给网络小说打工,也不要一直给流量演员打工。”
另一方面,他加磅入局微短剧。除了要做《唐诡》《灵魂摆渡》的衍生短剧,他亲自创作的《烟雨神游记》IP,长短剧将一起开发。如果内容独特,吸引大批剧粉,将成下一个养老IP。

对各大视频平台、电视台、长短剧制作方、影视剧创作者来说,在“长短互融”的大趋势下,如何扬长避短?生财之道是什么?如何在市场厮杀中占据一席之地?值得探讨。

做头部短剧,
千万级投入能赚钱吗?
郭靖宇入局很早,做过的短剧堪称“实验血泪史”,又名那些年一起踩过的坑。
他直言,《江城诡事》播得还可以,但“也是赔钱的,而且属它赔的最多。”

究其原因,在没有IP影响力的情况下,他们还在用长剧思维做短剧。
长剧创作者大多是作品逻辑,但短剧是产品逻辑。长剧创作者做短剧绝不是降维打击,更需要取长补短。在未来,随着量越来越大,产值越来越高,短剧一定会捧出更多人才和精品剧。

中广联合会副会长、首视协创作规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京盛也指出,在存在形态上,长剧有“三短(板)”,制作周期长、成本高、观看门槛高,而这刚好对应微短剧“短平快”的长处。
从内容形态看,长剧有“五短”:为长而长的内容注水,叙事拖沓和节奏缓慢让人难以忍受,题材重复循环令人失去兴趣和新鲜感,创作手法的固化和老套造成审美疲劳,对当下社会情绪和年轻受众心理鉴赏口味的变化缺乏了解。

不过长剧所具有的成熟稳定的题材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表达方式,厚重而丰富的内容承载力,以及社会、人生、价值等深度的思考力和表现力,都是长剧的优势所在,不可能被一朝取代。
微短剧发展迅猛,但内容上的肤浅流俗,审美格调上的简陋,题材上的边缘化趣味,艺术上的粗俗与草率,还有对观众浮躁心态和不稳定情绪的简单迎合与发泄,是它的弊端,都得扬长避短。
他强调长剧短剧并非对立,应通过扬长补短实现共生共融,共同构建多元的市场格局。
既要加速长剧的内容更新,也要加速短剧改变目前的粗糙简陋面目。“长剧对短剧,要去除鄙视链,微短剧对长剧,也要弱化企图打破长剧实现的独霸市场的野心,要弱其志而强其骨。”

在实践上,完美世界影视正在将短剧的紧凑叙事、强节奏感引入长剧创作,去除冗余情节,提升叙事效率;同时也尝试在短剧中融入长剧的人物塑造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提升内容深度。
他们正在宁波拍摄的微短剧《再婚爱人》,就邀请了长剧导演顾贇贇执导,同时正在开发与《香蜜》相关的微短剧,构“长剧+短剧”的IP联动开发,让同一IP在不同载体中释放多元价值。

长信传媒除了《唐诡》衍生的《唐诡奇谭》,《灵魂摆渡》的《灵魂摆渡·十年》,南洋系列也在做衍生短剧,《狮城山海》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市场上第一部投资过亿的精品微短剧。
爱奇艺的《朱雀堂》,由万茜、秦俊杰主演,资金投入对标长剧达到千万级。总制片人丁成琳说他们在“用短剧的外壳装长剧的灵魂”,高投入高标准,以此推动短剧从短平快转向短精优的升级。

此前,霍建华、黄宗泽、阚清子主演的悬疑题材中剧《搏忆》今年将播,被业内寄予厚望,被认为是捅破天花板的爆款种子选手。可以想象,引大咖入局,靠故事取胜,将不断颠覆行业格局。

从红果到腾讯、百度、咪咕,
2025年怎么做竖短?
除了长短剧互融、横短不断攻破天花板,竖屏短剧也在加速狂奔。

无糖文化创始人,小糖罐短剧主理人杜浩认为:“短剧的本质是为了适配观众不同的适应场景,横屏具有更充沛的沉浸感与细腻度,而竖屏更注重及时满足感和情绪价值,横屏竖屏要相互反哺、结合。去接纳理解学习不一样的逻辑。”
《点石成金》的导演、编剧唐十一则认为,无论横短还是竖短剧,都在综合“情绪与故事”这两点,竖屏也要呈现出它的价值观,横短也在讲爽点、情绪点问题,没有必要分得太开。

在竖屏短剧上,红果最有发言权。
针对“什么样的题材能够赢得红果更多扶持和帮助”这个问题,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表示,目前整个行业都在鼓励创新,解决同质化问题,红果更加如此。“直白一点说,在短剧领域里面比较少见的题材,肯定相应会得到我们的扶持政策。”
去年12月,红果推出了精品短剧“果燃计划”。
据介绍,果燃计划会主动评估和投资一些稀缺品类里的优质精品项目,红果平台内的分账政策,也会优先向一些内容稀缺品类做倾斜和扶持。

不仅如此,短短四个月,红果已经跟央视总台、各地媒体广电集团、影视机构、明星名人,以及一些头部短剧公司达成了项目合作,已经敲定的项目接近小30个。此次春交会,红果也与首视协一起推出了“红果短剧果燃计划-首都视听产业协会绿色推荐通道”,助力精品短剧的发展。
此外,北京市广电局也策划推出了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最终将推出100部好故事好作品和40位优秀创作者,将有机会获得平台签约、资金扶持、人才落户、平台实习。
乐力也承认,如果纯追随流量的话,同质化看起来是无解的。
因为一个题材火了之后,观众期待看到更多同类作品,由此催生市场上一些跟风剧。但其实迎合流量“非常卷,极其卷”,乐力鼓励从业者与其投入追流量的卷,不如做自己擅长的事。“我们国家这么大的市场规模,这么多的受众,没有哪个题材真的把内容做到大家喜欢是活不了的。”

腾讯视频银河工作室的曹睿则从“度”“路”“果”上拆解创新。
在“度”上,腾讯视频一直提倡做微创新,不提倡颠覆性的创新。“跟风没有问题,因为这是被市场验证过的东西,但大家不要去巅峰过往的东西,还是以观众爱看为主。”
“路”即赛道 ,腾讯视频从2023年一直在提倡做男频内容,目前很多男频剧集播放、生产出来,因为稀缺性等优势,效果还不错。
而“果”则是代表了平台态度,“腾讯平台永远非常开放,包容所有的创新类型和创新题材,同时愿意对有创新或有思路的剧集、内容给予一些扶持和鼓励。”

很多人关心,腾讯为什么不加码竖屏?
曹睿表示,做竖屏他们目前还是得先学习的心态,做也会特别看中故事和内容。
不管横的还是竖的,只是换一种形式,他们做剧的本质,追求的还是最新的、最好的故事。
至于如何做一个竖屏爆款出来?
在总结《好一个乖乖女》的方法论时,出品人李峻丞提到从剧本到导演、制作、后期、发行,每个板块都得是长板,因为一部剧的成果是由一个木桶的短板决定的,你的短板决定了你最终呈现的效果。他坚信,做剧,每一个板块都不能缺失。在此基础上,《乖乖女》的价值观起了一定作用,它对女性独立的极致诠释,助力它一遍一遍有观众二刷、三刷,深挖其中的认知。

《富贵逼人太甚》的导演、编剧周潇表示,她创作短剧,比起短平快,更追求情绪的原始欲望,特别是女频会更追求女性的原始欲望,同时注重每一个角色人物的塑造。
盛世文和的创始人,《夺娶》和《噬心》的总制片人侯奕含也表示,创作女频剧时要挖掘女性隐秘的情感诉求。
今年的电视剧导演大会上,爱奇艺CEO龚宇也分享,他们请了北大教师来讲男性女性二战之后的审美的变化。发现了男人的审美变化基本没有,女性的审美变化一直在变。借用王晓晖的“非典型女主”观点,即女主永远是非典型的,女人可能一开始爱哥哥,后来爱弟弟,后来爱大叔。

无论怎么变,把观众放在首位没有错。
宋方金在北影节听到这句话,“干电影的现在干不过短剧人,就是因为观众需要什么,短剧就拍什么。我们电影人总是想拍我们想让观众知道的。”横屏、竖屏不重要,重要的是观众在哪里,创作者就在哪里。
放眼其他平台,咪咕数媒近日发布了“繁星·沐光3.0”计划,继续“网文+短剧”两手抓策略,咪咕数媒副总经理马李永表示,他们计划全量开放咪咕全版权的精品IP,进行优质剧本的改编创作,还会设置剧本扶持基金,将短剧的收益反哺给作者,让好IP源源不断生长。

此外咪咕还会有百部短剧做共投共制共享的开放计划,题材涵盖男频女频、现言古言,亲情年代,以及喜剧、悬疑、武侠等,已经与九州等数十家的头部公司开展合作。
百度百家号内容运营负责人于轲分享了“百度短剧合伙人计划”。
今年4月,百度联合YY、爱奇艺、七猫、点众、阅文等头部近20家短剧合作方,共同发起了百度短剧的首发联盟,未来整个2025年,百度APP会持续投入上亿级别的资金和现金、流量,来产生至少将近300部独播的自制精品。

去年8月,百度开启了付转免功能,进一步呼吁或引导大家在百度APP做免费短剧,目前百度短剧有三种合作模式,分别是免费分账、付费转免和免费独播。
免费分账采用的是爬坡加分账的流量激励模式,于轲表示:“我们想做开放共赢的短剧内容生态,并通过多元变现模式拓展商业化渠道。”

短剧市场新趋势:
AI+,大屏+,出海+
至于2025年的短剧市场,还有哪些想象力?
首先是AI,这是春交会被多次提及的关键词。
比起前两年业内对AI从天而降的惊喜和担忧,经过三年验证,目前从业者对AI的运用有了初步认知。AI一方面能帮助省力,同时精准地了解观众的需求,抓取用户的“爽点”。
不过要纯粹利用AI创作出高质量、可用的完成形态作品,尚有些困难,它更像是个好助手。
爱奇艺自主研发的剧本工坊,可以快速生成剧本大纲和分集梗概,并对剧本从主题、题材、人物、情节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不过,AI只是工具和辅助,切勿迷恋,重要决策依旧要交给有专业水准、有温度的主创团队,唯有他们最大化尊重好内容、好故事以及观众的情感需求,才是正解。

百家号已于4月中旬对外发布了一个短剧全流程制作平台,有创意生成剧本、剧本生成分镜、分镜生成视频等功能,借由AI技术进一步简化短剧的制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工具相较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的AIGC短剧工具,旨在通过降本提效让短剧从业者可以更专注于精品内容的创作。此外,百度也在尝试用AI提升短剧的消费与互动体验,包括用AIGC实现在评论区里搭建剧中人物的AI模型,用户在观看过程中,能随时随地与剧中角色互动聊天。
在内容侧,完美世界影视拟打造100集左右创新型AI影视短剧《世说新语》,以轻体量叙事形式展现魏晋名士的精神境界,而大芒刚刚上线的短剧《姜颂》,它的片头全部用AIGC创作,由芒果的AIGC棱镜内容创作团队完成。
其次是大屏。
欢网科技副总裁&首席数据官吕海媛分享,智能大屏在目前中国家庭覆盖率已经超过90%,爱优腾平台上的视频流量,大屏已经占据达到了50%以上,大屏深入到千家万户,短剧进入这个生态中是一个完全全新的领域。
短剧在手机等小屏上观看,属于满足个体需求,在大屏上则发生了变化,有一些家庭代际的呈现,合家欢的场景,这是小屏侧目前无法覆盖的用户群体。
精品微短剧在大屏运营,也进一步提升了频道的收视活力,例如江苏卫视的热力微剧场,在春节期间突破微短剧同时段地方卫视前五名,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等频道的微短剧剧场收视均有提升。

2024年,卫视大部分采用后晚间深夜段来进行短剧试水,但是到2025年,时间开始向黄金时段靠拢,紧接黄金剧场的尾部。
湖南卫视除了率先推出的730大芒剧场,今年还会再增加一个11点档以后的短剧时段。

东方卫视则有“中国微短剧品质东方”计划,在东方卫视的黄金时段每周一到周五的晚上9点档,大概是12分钟左右的容量。

最后,内容出海也是一个讨论重点。
爱奇艺副总裁、总编辑王兆楠分享,全球化退潮背景下,要想讲好中国故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回归文艺创作的规律,尊重文艺作品中人的主体性。以《我的阿勒泰》为例,王兆楠提出以“陌生化的审美、个体化的叙事、普世性的情感”跨越文化壁垒。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双聘教授邱章红分享,他曾经手一个短剧出海的项目,把在国内的爆款微短剧《厂花》转到印度去,这部在国内有1.2亿充值的短剧,印度方给的反馈却认为,剧中有请客吃牛排、家族耻辱等情节,一定程度上冒犯了印度文化。这让她意识到,微短剧出海并不是对剧本进行单纯跨语境、跨语言的一种翻译,再找一些本土的作家进行迁移就行。
为此,她们推出了银狐微短剧智能化创作平台,内嵌一个价值评估系统,把原始的剧本扔进去,进行语义解构,进行价值提炼,再重新跨文化重写,最终进行伦理降敏,话题降敏,呈现目标地的剧本输出。
在讲好中国故事上,《国色芳华》和随之而来的 “ 牡丹经济 ”, 是 传统文化 与影视 作品相结合的 好例子。芒果 TV 编委会副总编辑、版权中心总经理任旭提到, 未来 芒果 会更加注重传统文化 的 全球化传播方式,借助芒果 TV 国际 A PP 还有海外传播的能力,把中国的文化和元素向全球化进行推广。
此外也会继续通过传统IP的衍生,做好跟年轻用户互动的玩法,比如《国色芳华》中女主的玉算盘,通过小芒电商五天之内售出2000个,也是IP变现一个新案例。

客观来讲,平台与政策的双向推动进一步催化了剧集市场的成熟,尤其是中短剧的蓬勃发展。
未来,行业仍旧需要在内容深度与技术应用间找到平衡点,避免陷入流量内卷或工具依赖的陷阱。在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回归到最平和的心态潜心创作,才是守正之道。
千万短剧已经出现,下一个引爆行业兴奋点的东西,我们翘首以待!

视觉| 蛋蛋
运营 | 晓满、杜杜
请联系:TDDshangwu(微信ID)
转载
请联系:manxiaoyu001(微信ID)
桃叨叨的小桃子聚集地
追爱豆 · 看剧 · 聊电影 · 吃瓜
↓关注【AKA桃叨叨】视频号,收获更多快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