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两栖登陆舰曝光以后,国内就有不少军迷朋友翘首以盼国产垂降战机的公开,毕竟美军垂降战机+两栖攻击舰的搭配已经深入人心,很多人也形成思维定势,认为两栖攻击舰就该搭载垂降战机使用

【075两栖攻击舰】

但直到075形成战斗力以后,国产垂降战机依旧不见踪影,这让很多人无比疑惑我军的两栖攻击舰究竟会搭载什么样的空中平台?

垂降战机和两栖攻击舰

作为中国海军的最大竞争对手,美军垂降战机+两栖攻击舰的配置已经经历过一次迭代,早年间是AV-8垂降战机被部署到塔拉瓦级和黄蜂级两栖攻击舰上。

【美军AV-8B】

F-35B服役后,又和新一代美国级两栖攻击舰成为黄金搭档,美军甚至还利用美国级改装了所谓的闪电航母计划

但实际上垂降战机和两栖攻击舰的结合并不是二者的作战用途决定的,而是美国军事建设的需求所致,美军中装备垂降战机的军种只有一个就是海军陆战队。

之所以会装备垂降战机,是因为美国海军干不好为海军陆战队提供空中遮断和掩护的任务,海军陆战队寻思求人不如求己,干脆寻求一种可以部署在两栖攻击舰上的固定翼飞机

【AV-8B起降】

两栖攻击舰的飞行甲板长度比正经航母短的多,而且没有装备弹射器,这意味着常规起降的舰载机是无法在两栖攻击舰上部署的,垂降战机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正好当时英国的鹞式战机在马岛战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战果,美国也就引进了这种战机并且将其部署在两栖攻击舰上,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军参与的JSF项目启动以后,海军陆战队提出了新的隐形战机必须具备垂降改型,这就是F-35B的由来,客观来说,在JSF项目上提出垂降需求是极为失败的一举。

【F-35B原型机】

为了兼容垂降型号,海空军的常规起降版本不得不在机体性能上付出巨大的牺牲。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因为F-35B这个搅屎棍,F-35系列要比现在成功的多。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局面,主要还是垂降战机的技术太过复杂,尤其是要在五代机上实现垂降功能,要冒着极大的技术风险。

即便美国工程师借鉴了苏联雅克-141舰载机的垂降方案,F-35B还是成为了整个F-35系列里故障率最高,飞行性能最差的型号。

【F-35B残骸】

而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得到的垂降功能也多少有些华而不实,设计师做出的取舍最终被证明是不划算的。

也是因为看到了美国在研究第五代垂降战机中的教训,我国对于研制第五代垂降战机兴致并不高,美国人的航空技术储备要比我国雄厚得多,最后还是搞出了一个浑身毛病的F-35B。

我国选择不触垂降战机这个霉头也是明智的选择,再说我国并不存在美军那样尖锐的军种矛盾,海军舰载机完全可以满足海军陆战队的协同作战需求。

【F-35B起降】
成飞垂降战机问世

就在很多人已经打消了看到中国自己的垂降战机念头的时候,网络上突然曝光了成飞设计的一则垂降战机技术专利,原来中国航空工业并未放弃攻克垂降战机这一技术产品。

【成飞垂降战机专利】

更让人惊喜的是,成飞的垂降战机采用了一种和F-35B完全不同的动力方案,基本上解决了垂降战机的动力系统面临的一些设计难题,为国产垂降战机提供了新的思路。

成飞的垂降战机方案没有选择F-35B的单发设计,而是改以双中推布局,其实对于舰载机来说,双方布局要合理的多,F-35舰载型采用单发设计本就有些离经叛道。

不过成飞方案的双发构型采用了颇为古典的双发串联设计,而非更加常规的并联。

【成飞垂降战机】

在成飞的设计中,位于机身靠前的第一台发动机会利用可旋转的机身喷口实现垂降功能,同时在进入水平飞行的时候也能通过喷口提供额外的推力,类似于鹞式战机的垂降方式

第二台发动机不承担任何的垂降功能,仅仅提供水平飞行时的主要推力。

这样的发动机布置使得成飞省略了垂降战机所需的升力风扇和垂降传动机构,这些子系统本来会成为垂降战机难以摆脱的/p>

【成飞垂降战机专利】

成飞还利用额外的推力喷口取代了F-35B那样的矢量喷管设计,进一步简化了系统的复杂程度,以一种简单得多的方式依旧实现了垂降功能。

不过成飞这一方案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串联式发动机有一个老毛病就是容易过热,历史上采用这一布局的飞机基本都存在类似问题。

而且成飞方案中,两台发动机共用一套进气装置,怎么保证散热可能会成为一个技术难题

其次由于第一台发动机需要设置额外的喷口,这意味着战机的隐身外形会遭到破坏,而且在飞行过程中喷口还会产生额外阻力,这都会影响战机飞行性能。

【推力喷口】

F-35已经证明,如果机体减阻没做好,哪怕用上动力超强的顶级发动机,也无法实现较好的高速性能。

但不管怎么说,成飞的这一方案确实算是一种研制第五代垂降战机的新思路,不过该机最后能否落地,光是作为技术储备也有着相当高的价值,避免了我国在垂降战机领域出现技术空白。

#深度好文计划#

资料来源:

【1】美军紧急发帖:F-35B坠毁,寻线索.百家号.2023-09-18

【2】杜朝平. 扶摇直上九霄云——垂直起降战斗机回顾与展望[J]. 舰载武器,2004,(03):60-66+94.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