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侯畅 济宁报道
芒种已过,济宁市兖州区一片生机盎然:一望无际的麦田金灿灿的好不耀眼,到处都是农人忙碌的身影;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一批批“土特产”进入千家万户;农村环境更优美、基础设施更完备、回兖州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选择兖州?或许,在兖州区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可以找到答案。
处处有新径
眼下,正值平菇采摘关键期,小孟镇郭户、梅营、苏户等村的种植户们抢抓时间节点,或忙碌地装菌包,或仔细地摘菌子……大家各司其职,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面对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大量宅基地和房屋院落闲置的情况,小孟镇选择食用菌产业作为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发展“庭院经济”的首选产业。累计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25处、闲置大棚2处,摆放菌包60余万个,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庄,带动70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40余万元。
小孟镇利用闲置宅基地种植平菇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兖州模式”入选山东智库报告,兖州区酒仙桥街道付家楼村“共享村庄文旅融合模式”获评全省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典型案例,新兖镇入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名单,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牛楼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2023年,兖州区全面启动“百区千村”三年行动,焕发出乡村振兴蓬勃发展新活力。有资源、有家底的乘势发展“农旅融合”牛楼模式;无资源、无家底的创新突破“一引四联双受益”的管口模式;有资源、没家底的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庭院经济”的小孟模式,这些乡村振兴新模式吸引了大量青年返乡创业。
小孟镇郭户村的“80后”农民夫妻回乡创业,注册成立了菲阳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里及周边村庄40多名剩余劳动力就业,人均月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兖州区兆福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兆福回乡创业,2021年生产绿色果蔬1750吨,营业收入达到720万元,利润146万元,成为兖州周边最大的果蔬生产基地。众多“新农人”带头“崛起”,赢得“丰景”一片。
孵化新载体
“五一”假期期间,兖州区颜店镇史家村田园花语露营地热闹非凡,自助烧烤、大棚采摘、篝火晚会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的田园花语露营地刚开放,就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这让我们信心满满。”史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转奎介绍到。2019年,史家村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支部+合作社+股民”的合作经营模式,打造“史村田缘”田园综合体,8个高标准大棚内,火龙果、草莓、口感番茄采摘项目吸引了大批周边游客前来游玩。大棚附近建造的水上冲浪乐园、嬉雪乐园滑雪场、“田缘花语”露营地,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一站式”体验。目前,史家村田园综合体年产草莓等水果16万余斤,累计接待游客15万余人,年均实现增收60余万元。
颜店镇史家村田园花语露营地
小孟镇的菲阳平菇、新驿镇的瑕丘鸡枞菌和大安镇的恒农羊肚菌种植基地正在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兖州区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漕河镇管口的“麦香田园”农业综合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综合了科技成果孵化中心、良种加工储存和生产托管服务等项目。
拓展新链条
兖州人假期回乡,除了玩之外,最想吃到的是家乡特产、熟悉的“童年味道”;临行前也总是被家人用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塞满车子后备箱。小小的特产,既承载着无法割舍的乡愁,也映照着广阔的消费市场。
位于颜店镇红庙村的山东禧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鱼罐头的电商企业,公司利用红庙村集体闲置荒废宅基地建设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厂房,打造“韩老味”乡土品牌,通过抖音带货直播,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推广销售,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实现年营业收入200余万元。“嵫阳山”煎饼、“前海辣椒”……有了红庙村这一样板,颜店镇全镇10余个村开始探索电商经济发展集体经济。
大安镇则另辟蹊径,搭建配套服务产业链和推进精深加工产业链,全区形成了“品种选育—品种展示—繁育生产—良种加工—质量检测—物流配送”一体化完整产业链,带动了100余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兖镇牛楼花海彩田
在新兖镇牛楼村,村党委联动6个村,投资建成了牛楼小镇、花海彩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拓展观光、采摘、民宿等产业链条。油菜花节期间,单日游客量可达4万余人次,日均门票收入30多万元。为拉伸延长产业链条,150吨油菜籽在这里被深加工,成为“牛楼小镇”品牌菜籽油;青少年研学游市场进一步开拓,累计接待1.5万人次,实现营收270万元。同时,占地1500平方米的“兖选臻品”运销中心,入驻了今麦郎、益海嘉里、樱源食品等10余家企业50种产品,探索出了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市场协同发展的新模式。
而“选择兖州”,正是因为乡村振兴路上有“新”可“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