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帝朱棣,朱元璋的四儿子,封为燕王,坐镇北京,侄子建文帝登基削藩,打压藩王,朱棣起兵造反,最终胜利而成为大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所以叫永乐皇帝。

后来徐皇后去世,在北京地区寻找万年吉地,最终选在了昌平,于是破土动工修建自己的豪华大墓——长陵。

照片来自昌平摄影师:荷叶飘香 迁都北京,成就万世功业。后世子孙皇帝,陆续埋葬在这里,最后达13位皇帝之多,形成了长陵居中,子孙后世分列两边的格局。就好像一大家子聚会,老祖宗坐在中间,子孙在两边一样。 长陵作为十三陵的第一座陵寝,规模是最大的。后世子孙没有敢超过老祖宗的。清朝乾隆年间,对十三陵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其他皇陵的地面建筑都进行了缩小,也就是拆大改小十三陵。只有长陵没有改小,相反把其他陵上的材料,拿来修补长陵,永乐皇帝真应该感谢大清朝的乾隆皇帝。

这么大的工程,肯定是乾隆皇帝亲自拍板的。 最终长陵大殿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到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长陵的大殿和其他地上建筑又经历了100来年的风吹雨打,特别是大殿的殿顶已经严重受伤,

照片来自1912年,阿尔伯特·卡恩 后来民国时期,又拿出资金来进行修复,使长陵大殿得以保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组长陵老照片,就是修复后拍摄的。拍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能够看到这组老照片,要感谢一位的德国的摄影师,她叫赫达·莫里逊,

1933年到1946年在中国,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其中就包括十三陵长陵这座照片。 长陵是十三座陵寝中保存的最好的一座,所以很多摄影师来到十三陵,一要拍神路,二就是要拍长陵。拍摄这组照片的时候,长陵的地面建筑保存基本完好。 下图是长陵的祾恩门,面宽五间,黄色琉璃瓦,当时能够看到院内地面长满杂草。

下图探出的龙头是祾恩门台基上的龙头,而旁边的建筑就是嘉靖年间所立的御碑亭。

下图中可以看出当时院内有很多样子很奇特的松树,如盘龙一样。可惜如今院内看不到这两株盘龙松树了。

下面这个是小建筑,是用来烧东西的,祭祀的时候烧祝帛,祝文的地方。

下图就是著名的长陵的祾恩殿,俗称长陵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旧物之尊啊!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级别最高的建筑,是国内著名的金丝楠木大殿。

院内的松树很有一种气势,如今这个角度的松树没有了。

下图是从长陵明楼上看下面的石五供和棂星门。

下图是从长陵明楼的门洞中看石五供和棂星门。

下图前面的是棂星门,后面就是高大的明楼,明楼后面就是巨大的宝城宝顶了。

透过这组老照片,可以看出长陵变化不大,基本上都和现在差不多,变化最大的就是陵寝内的一些树木,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树木无存了。 (注明:老照片来源于网络,照片所有权属于照片所有者,小编只是搬运工,如果侵权,立马删帖) 老照片带你穿越时空,见证从前。 喜欢老照片的话,就请持续关注吧!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希望在这里,成为一处大家沟通交流的平台,如果您知道老照片背后更多的故事,希望您积极留言,建讲给大家听。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动动手指点赞和转发。 更多精彩内容,陆续呈现,大槐树期待着你的关注。 100多篇精彩美文,必定有你喜欢的,就请持续关注吧! 你的关注和转发,就是对作者的最大的支持。 你的转发,你的朋友会感谢你。 文中广告,动动手指,点击一下。谢谢!

作者:大槐树,70后,北京人,古迹的记录者。 热爱文物古迹,喜欢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老东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古迹的美丽;四海漫游路上的探路者,喜欢把旅游中的景物,推介给大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记录更多的历史,更多的传统文化。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