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明朝那些事儿》的著名文史作家当年明月,曾在作品中感叹说:“古人活了一辈子,就追求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不管他生前多么厉害,在我翻看史书的过程中,最多也就几页纸,能够留下一小段的,在生前也已经是厉害得不得了的人物,更多是如你我一般无法在史书上留名的人。”

当年明月的这段感慨让人思绪万千,追求青史留名的古人,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点用尽毕生功夫,但能够做到的人却不多,而有的人一生中尽管没有做出太多的事业,却能够凭借着自己的作品而轻松做到这一点,比如宋朝的李禺。

对于李禺这个人,相信大家都不是很熟悉,其实我也不是很熟悉,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太多他的相关事迹,可见当年他只是一个无名之辈,不过他却有一首妙趣横生的奇诗流传了下来。 这首诗名为《两相思》,男子读的时候是丈夫在思念妻子的《思妻诗》,女子读的时候却成了妻子在思念丈夫的《思夫诗》。

首先来看《思夫诗》,它的全文为:“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一直目不转睛地望着远处家乡的方向,长时间不眨眼睛,让眼睛都已经变得干枯,但却依然看不到家乡的你,只能见到那重重的山水,你可有看见我思念你的真心?酒壶已经空了,心情却越发寂寥,想起你时脑海中就只剩下你的容颜,再写不出真正的诗,很长时间没有收到你的信息,我独自在夜下思念着你,以及我们那可爱的孩子。

再来看《思妻诗》,它的全文为:“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年幼的孩子在思念他的父亲,憔悴的妻子在思念远出未归的丈夫,在这寂寞的夜晚里,只剩下孤妻幼子共同的影子,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哪怕是寄出了家书,却也因为距离太过遥远而没有收到回音,尽管思念的真挚情感让人不停想要写诗,但握住笔时却写不下去,斟了一杯酒却迟迟不敢喝,怕把酒喝完了依然无法缓解自己心中的悲伤,我们之间的感觉天地也知晓,可此时却只能遥望山水,看不到山水背后的你。 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出了这首《两相思》的奥妙,它之所以是《思妻诗》的同时还是《思夫诗》,那是因为阅读的顺序不一样,顺着念是思念妻子,倒着念就成了思念丈夫,在文学体裁上,这叫做“回文诗”。

回文诗在中国出现的时间非常早,目前公认最早的一首回文诗是官员苏伯玉的妻子,因为思念丈夫而写的《盘中诗》,苏伯玉为晋朝人或者汉朝人,可见回文诗最晚在晋朝就已经出现。 唐朝的著名史学家吴兢,在《乐府古题要解》给回文诗下了定义,说“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也就是回文诗是可以根据不同的顺序,组合成不同诗歌的。 当然也有很多人看不起回文诗这种艺术形式,觉得它仅仅是构思巧妙有趣,但读完以后却不能给人真正带来什么,不会让人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 比如说李禺的这首《两相思》,我们读的时候也觉得很有意思,但读完以后也只不过是记得它可以顺着念也可以倒着念,顺着念时是丈夫思念妻子,倒着念时是妻子思念丈夫,除此以外就很难有更多印象,能够记得其中具体诗句的更是寥寥可数,但像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登高》,那都是一读之下就再也难以忘记的。

因此很多学者都认为回文诗只是“小道”,平常用来做做文字游戏还好,却不能够将主要精力投注于此,从李白、杜甫没写过什么回文诗,但却成了诗歌的巅峰,李禺虽然写出了很精妙的回文诗,但却默默无闻来看,事实似乎确实如此。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参考资料:《关于回文诗》、《千古奇诗两相思》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