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宏杰说:不读中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

千百年来,中华文化长河奔流不息,沉淀出无数灿若星辰的瑰宝。

每一段历史,都是一幅气象恢宏的文明画卷。

历史纪录片就如一扇窗,打开这扇窗,我们就可以回到那一段段悠久古老的岁月中,感悟历史的浮沉,领略灿烂的文化。

这个寒假,我为大家推荐14部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历史纪录片。

看完这些纪录片,你就能带着孩子读懂国学文化。

01

上古时期:《黄帝》

纪录片《黄帝》,讲述了黄帝一生纵横黄河流域、创造无数文治武功的故事。

5000多年前的古中国,正经历着中华文明开创的传奇时代。

据说一个叫黄帝的人,在世界东方的这片土地上,开启了众多的伟大创造。

他接连打败了炎帝与蚩尤,组建了一个庞大的部落联盟,最终形成了中国的雏形。

此外,他还发明了马车,推广了百谷,规范了音律,制定了历法……

可以说,他就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今天,所有的中华儿女,都奉黄帝为共同祖先,称他为人文初祖。

读懂这部纪录片,你可以了解华夏文明的起源,感受先民们的伟大创造精神。

02

夏商周:《甲骨王朝》

《诗经·玄鸟》里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商朝在夏商周三代之中承上启下,它也是华夏有史记载的第一个盛世。

央视纪录片《甲骨王朝》,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现了最新的甲骨文研究成果。

每一块甲骨,每一段卜辞,都承载着古老的历史记忆。

全片通过甲骨文解码,既展现了商文明的独特性,也勾勒出夏商周三代在政治制度、文化信仰上的传承与演变。

通过这部纪录片,你能够了解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脉络、社会制度,以及神秘的占卜、祭祀仪式,引发你对古代文明的深度思考。

03

春秋:《楚国八百年》

公元前770年,随着周平王东迁洛邑,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春秋时代正式开启。

这一时期,周王室的权威日渐衰弱,中原地区诸侯国林立。

这些诸侯国为了争夺领土,相互间不断斗争,中国历史也进入了第一个大分裂时期。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讲述了春秋时期楚国的历史:

从楚人先祖建立基业,到问鼎中原,继而衰落,最终被秦国所灭。

通过对楚国盛衰历程的介绍,它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时期壮阔的历史画卷。

当时,除了军事上的较量,各种思想也开始碰撞、融合。

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不仅能了解春秋这段历史,更能探索我国各种文化思想的源头。

04

战国:《风云战国之列国》

如果说,春秋时期各国在彼此较量、相互争霸之余,尚讲礼治和秩序。

那么到了战国,就完全进入了信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时代。

纪录片《风云战国之列国》,就以各种史料为基础,重现了帝国时代到来前夜的战国纷争。

战国时代,七雄争霸,其结局为六国灭亡,秦一统天下。

在这两百多年间,伴随着混战的,还有种种变法图强,英雄辈出的故事。

一部战国史,就是一部变法史,也是一部士人扬名立万的历史。

这部纪录片,可以帮你穿越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你感悟王朝的兴盛与灭亡,提升自己的心胸格局。

05

秦朝:《帝国的兴衰》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纪录片《帝国的兴衰》,开头就介绍了秦国的历史。

秦国先人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诸侯,封地地处西陲,原本既弱小又贫穷。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221年,秦国击败齐国,完成并吞六国的大业。

可在统一之后,秦国却实行严刑峻法,最终导致民不聊生。

结果仅过了十五年,随着陈胜吴广起义,秦国很快就灭亡了,可谓“其兴勃焉,其亡忽焉”。

看完秦朝短暂的兴衰历程,相信你对历史会有更多的体悟。

06

汉朝:《我从汉朝来》

汉朝,是一个缔造出璀璨文明的强盛帝国。

今天,我们追忆汉朝,可供参考的除了典籍,其实还有汉画像石。

汉朝人把他们的日常镌刻在石头上。

这些石像历经劫波,一直留存到今天,是一部生动鲜活的汉代历史记录。

《我从汉朝来》,就以汉画像石为主题线索,向我们展示了汉代人的现实生活情境:

比如人们怎么祭祀祖先,怎么出门,孩子怎么做游戏,男子怎么打拳……

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部汉代历史课,更是一场跨越两千年的文化之旅。

它让我们意识到:汉朝虽已远去,但其精神血脉依然流淌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

07

三国:《三国的世界》

一千多年前的三国很遥远,但关于它的故事却历久弥新。

三国时期,战争不断,生灵涂炭,可就是这样一个黑暗的时代,英雄豪杰辈出,也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三国的世界》是首部全面探索三国的大型纪录片。

其中既有对历史与大事件的梳理,也有对各种人物的介绍、点评。

比如智多近妖的诸葛亮,雄才大略的曹操,义薄云天的关羽……

看完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了解到:

在那个英雄豪杰、名士辈出的“乱世时代”,其实藏着每个中国人必须要懂的生存格局。

包括处世之道、人情世故、计策谋略,以及在人生关键时刻的取舍。

08

唐朝:《唐之韵》

提到唐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唐诗。

在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这个时期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纪录片《唐之韵》,讲述了从唐朝建国到亡国的唐诗发展历程。

它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串联唐代各时期的著名诗人,并通过人物的背景、事迹来介绍其有代表性的诗篇。

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登高》……

古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诗意象,已成为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这部纪录片,让你在欣赏唐诗韵味的同时,还能领略唐朝的灿烂文化,更能感受到唐人的胸襟、气度。

09

宋朝:《说宋朝》

陈寅恪先生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以其繁荣的经济、发达的科技和灿烂的文化闻名。

纪录片《说宋朝》,讲述了宋朝320年间的那些事。

本片通过专家解读、文物展示等方式,展现了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从北宋的繁华盛世,到南宋的风雨飘摇;从宋词的典雅韵味,到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发明。

每一段历史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通过本片,我们可以领略宋朝在文化艺术上的成就,如宋词、山水画和理学等,感受宋朝的风雅。

10

元朝:《一代帝师八思巴》

纪录片《一代帝师八思巴》,聚焦元朝初年藏传佛教领袖八思巴的生平。

八思巴自幼随伯父赴凉州与蒙古宗王会谈,促成西藏和平归附蒙古,奠定元朝对西藏的统治基础。

他因卓越的佛学造诣和政治智慧,被忽必烈尊为国师。

后来他又升为帝师,开创了元朝“帝师制度”与政教合一的治理模式。

他还创制蒙古新字,被官方定为“国字”,用于诏书、钱币与碑刻。

此外,影片还展现了他主持“曲弥法会”、协调汉蒙藏关系的史实,介绍他在元代政治、宗教和文化融合中的关键作用。

八思巴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元代的政治与文化。

11

明朝:《历史纵横:明史-大明皇帝》

学者牟宗三说:

明朝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是一个充满极大活力的时代。

《历史纵横:明史-大明皇帝》,是一部以帝王视角切入的纪录片。

全片以明太祖朱元璋开篇,到崇祯帝殉国,完整呈现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轨迹,涵盖靖难之役、土木之变、万历怠政等关键事件。

它既呈现“天子守国门”的刚烈气节,也反思“洪武严刑”与“万历荒政”对国运的深远伤害。

本片可作为简明版“明史大纲”,可以帮你快速了解朝代更迭的逻辑。

同时,明代“治乱循环”的历史现实,也可以引发你去思考历史规律与人性复杂性。

12

清朝:《清宫秘档》

《清宫秘档》是一部被誉为“历史教科书式的”文献纪录片。

本片依托一千余万件清代原始档案,包括传位遗诏、奏折等珍贵史料,揭示了清朝260年的政治、文化与社会面貌。

通过档案解密,它也为观众解开了如顺治出家、雍正继位等历史谜团,为我们还原历史真相。

正如片中所述:“历史的真实不是戏说,而是档案中的每一个细节。”

观看本片,你不仅能窥见清王朝的兴衰密码,系统了解清朝政治制度、社会风貌及重大历史事件。

同时也能以史为鉴,更加理解传统与现代的复杂关联。

13

近代:《甲午》

近代中国处在历史动荡当中,充满了屈辱,也蕴含着变革。

纪录片《甲午》,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为核心,回溯两国自19世纪中叶被迫打开国门后的近代化历程。

影片以翔实的史料,对比了清朝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差异:

清朝虽建立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却因腐败、军费挪用及制度僵化而惨败;

日本则通过全面改革迅速崛起,逐步废除与西方的不平等条约。

本片揭露了清廷避战求和、军事指挥混乱等历史教训,强调以史为鉴的现实意义。

从中,你能够明白制度、文化、经济等复杂因素如何影响着国运。

14

现代:《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是理解现当代中国必看的纪录片。

本片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线,系统梳理了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21世纪初,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百年历程。

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通过大量珍贵历史影像、档案文献和专家解读,揭示了中国如何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如片中所言:大国之兴,兴于制度与文明;大国之衰,衰于封闭与傲慢。

观看此片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个人视野的拓展与民族道路的深层思考。

人为什么要看纪录片?

因为世界广博,而人足迹有限,如果不看纪录片,你就不会意识到自我的狭小与无知;

因为时间易逝,而人生苦短,如果不看纪录片,你就无法体会到生命的厚重和内涵。

这些尘封的历史故事,将快速地打开一个人的眼界和格局。

正所谓,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看懂这14部历史纪录片,让你的孩子开阔视野,掌握历史知识,提升文化修养,收获强大的思想力量。

点个赞吧,与所有家长孩子共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