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亏损4.7万亿,54个地铁城市,只有两个在盈利,某地地铁公司拖欠员工工资高达两个亿,这就是曾经爆火的地铁经济,如今形势逆转,地铁从赚钱的香饽饽,一夜之间变成了榨干地方财政的吞金兽,惊天大逆转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个新闻,深圳地铁集团发布了一个重大公告,说的是2024年,深圳地铁出现了334.6亿元的巨额亏损,消息传出,全国震惊。

原因很简单,因为深圳地铁曾经是全国地铁的“盈利王”,是中国最赚钱的地铁城市,没有之一,可是这才过了短短两年时间,深圳地铁就从“盈利王”变成了“亏损王”,直接从天上跌到了地底,看着如此魔幻的场景,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其实你完全不用震惊,因为地铁不赚钱,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不只是深圳在亏损,全国28个主要城市中,扣除国家补贴之后,只有福州和上海两个城市在盈利,其他的城市,哪怕是北京也是亏得一塌糊涂。
先说北京的情况,根据我查到的数据,北京地铁一年卖票的收入只有68.28亿人民币,可是它的运营成本却达到了惊人的202.82亿,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北京地铁一年就能亏140亿,几乎就是每2天就亏掉了一个小目标,简直就是吞金巨兽。
还有郑州地铁,扣除国家补贴,一年亏损55.9亿人民币。
更夸张的是西部的大城市兰州,负债率高达82.4%,员工欠薪已经好几个月了,如果不是国家在支持,简直就是无法处理。
还有什么广州、西安、重庆、成都这些网红城市,地铁也全部亏得一塌糊涂。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北京、深圳、广州这些城市因为地铁而出现的负债,已经超过了3000亿人民币,全国28家地铁公司加起来,总负债已经突破了4.7万亿,比全球震惊的恒大还要离谱。
看到这种场景,很多人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地铁会这么亏钱?我们每天出行不是都在花钱买票吗,难道还不够覆盖地铁的运营成本?今天我就来好好聊下这个问题。
先说第一个原因,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高得离谱。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统计,每修一公里地铁,平均成本需要7-8亿人民币,如果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算上拆迁和地质改造的成本,这个数字还要翻一倍以上,比如说上海19号线的建设成本就达到了惊人的20.32亿元/公里,几乎就是全世界最烧钱的交通项目之一,而全国大城市基本都修了100公里以上的地铁线路,按照这个标准去建设,那就意味着仅仅就是修地铁就要花掉一个城市7000-8000亿人民币的财政收入,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而且不只是修地铁烧钱,地铁的运营维护成本也是高得离谱。
根据深圳地铁透露的数据,算上人工成本、电力消耗还有设备更新,深圳每年需要支出120亿人民币才能维持地铁的基本运行,相当于每3天就要烧掉一个亿,简直就是离了大谱。
我知道有人会说了,那我每天上班都在出钱啊,每次在地铁站都是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这么多人抢着花钱,难道还不能覆盖成本?

首先第一点,地铁的拥挤一般只集中在两个时间点,一个是早上7-9点的上班高峰期,另一个则是下午5-8点的下班高峰期,然后就是节假日和双休时间,在这些时间里,地铁运力的确发挥出了应有的价值,大赚了一笔,
可是在其余60%的时间里,地铁上面几乎就是空无一人,很多城市的偏远线路,一节地铁车厢里面,经常只有1-2个人,但是该有的人员还有电力开支可一点都不会少,这样的闲置时间占了绝大多数,这是地铁不赚钱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来看第二点,地铁票价真的无法覆盖运营成本,因为国家修地铁的初衷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而不是为了赚大家的钱,所以地铁和公交车一样,票价具有公益性质,比如说北京的实际票价大概是4.5元/人次,如果按照运营成本去算,这只覆盖了1/3,也就是要涨价到16元一个人才能勉强维持运营,那样就偏离了民生项目的定位,所以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票价,一直都被国家严厉管控,不允许出现大幅度票价上涨的局面。
这就是地铁亏损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再来看第二个原因——地铁的关联产业出现了大崩盘。
全国很多城市,地铁的盈利根本就不是靠卖票,而是要依托于地产行业,说明白点就是地铁修过去,周围的楼盘房价会水涨船高,这才是地铁公司盈利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这两年楼市的情况大家也清楚,全国都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水平,当地产领域开始不赚钱了,就会一步步传导到地铁领域。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深圳,为什么深圳会从“盈利王”变成“亏损王”?
因为深圳地铁的崛起,当初就是和地产行业绑定在一起的,2017年的时候,深铁集团在“宝万之争”中脱颖而出,他们拿出了663亿人民币成为了万科的第一大股东,双方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既然如此,那地铁和万科的地产项目自然就是如影随形,有地铁的地方就有万科,双方相互成就,成为当时一大经典的商业案例。
根据统计,2019年,深铁集团从万科获得的投资收益高达112亿人民币,哪怕是疫情时期的2022年,他们都获得了31.65亿元的高额分红,这就是深圳地铁能够持续多年盈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是2024年发生了什么事情?随着全国楼市遇冷,全国的商品房销售面积大幅下滑,万科的赚钱能力严重缩水,根据他们自己公布的数据,2024年末期,他们的短期有息负债达到了惊人的1573.2亿,到了2025年上半年的时候,需要偿还的债券本息就超过了207亿。

那深圳地铁集团作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所以他们连续多次向万科输血,仅2025年截至目前,我所知道的,就已经提供了70亿人民币的援助,如果从2024年开始统计,那他们向万科输血的金额,累计已经达到了150 亿元,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再加上现在深圳的很多楼盘也卖不出去,这就导致地铁+物业的运营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困难,根据数据统计,深圳地铁地产相关的收入暴跌两个46%,这就是深圳从“盈利王”变成了“亏损王”的重要原因。
而且不光是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经常坐地铁的朋友应该清楚,地铁口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串联好实体商业体,像深圳的东门步行街和武汉的江汉路,实体商业也是地体集团盈利的一个重要渠道。

再说明白点就是,如果那里的店铺全部都能租出去,租金高,那就能反哺地铁集团的收入,如果那里的店铺全都闲置了,那就会影响地铁集团的盈利。
可是现在全国的实体商业是什么场景?根据我查到的数据,武汉光谷广场的商铺空置率高达37%,南京地铁的商业租金暴降了20%,还有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商业项目,也出现了大量流拍的现象。
还有以前和地铁紧密相连的各大商业中心,从2023年至今,基本都出现了人流量的大幅减少,当大家收入降低,开始减少外出购物的时候,间接地就影响到了地铁产业的盈利。
而且不只是我上面提到的两个原因。
全国的地铁之所以会出现大规模的亏损,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个原因:超前规划只图眼前利益。
在以前土地财政的黄金时期,修地铁几乎就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首先第一点,能够拉动GDP,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然后第二点,能够拉动卖地,让地方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
最后第三点,地铁是城市的一大政绩工程,只要你修了,那就会得到广泛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修地铁的钱还不用马上出,反正也是债务透支。
在这样的情况下,全国各地,只要有点想法的城市,全都会大修地铁,所以导致很多地铁修到了一些偏远地区,比如说,宁波地铁高塘桥站和布政站修在了农田里,佛山地铁的3号线,和昆明的地铁线4号线还刻意避开了主城核心区,难道他们不知道这里人烟稀少吗?
不是的,他们非常清楚,可是他们当初规划这个地铁的时候,想的就是招商引资,吸引更多人的前往居住,想通过这种摊大饼的方式把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大。
可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地铁不是万能的,还有疫情这个黑天鹅,以及国家对地产行业的管控,这些都打乱了他们的布局,所以导致地铁这个赚钱的香饽饽,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榨干地方财政的吞金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