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要开东盟峰会,本来是东南亚国家的主场,结果特朗普硬是把焦点拉到中美身上。
又是逼中国在芬太尼、稀土、大豆上妥协,又是喊着要见面访华,口气大得很。
可转头美国通用、福特的CEO就找上门,说稀土断货要停产,急得直跺脚。
特朗普在东盟峰会前,先跟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凑一块儿,签了个85亿美元的稀土生产战略合作协议。
这里面美国直接拿30亿出来,投给澳大利亚的稀土集团,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想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他还特地放话,说明年美国的稀土就能“用不完”,到时候要让中国稀土跌成“白菜价”。
这话听着挺霸气,可美国自己人先拆了台,负责稀土战略的部长公开说,欧美稀土产业的技术水平,跟中国差了整整40年,就算现在砸钱搞研发、建工厂,没个十几年根本追不上。
为什么这技术差距这么难补,得先搞清楚稀土不是挖出来就能用的。
稀土从开采开始,想要成功的从矿石里面把稀土给提纯出来,过程是非常难的,更别提最后加工成能用的材料了,所有的步骤都是需要最核心的技术支持的。
中国现在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加工产能,不是靠运气,是几十年技术积累、产业链完善的结果。
美国早年间把稀土产业转移到国外,现在想重新捡起来,光有资金不够,技术团队、生产设备、熟练工人,哪一样都缺。
更打脸的是,美国自家汽车企业已经扛不住了,通用、福特这两大汽车巨头,最近因为稀土断货,不少汽车零部件都供不上了。
现在不管是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还是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零件,都离不开稀土。
没了稀土,生产线就得停,这两家公司的CEO急得直接找特朗普,让他赶紧想办法,再拖下去不光要减产,还得大量停产,到时候几万工人的饭碗都可能受影响。
一边是特朗普喊着“摆脱依赖”,一边是车企要“断粮”,这矛盾根本藏不住。
稀土不单单只是在汽车上面能用到,在新能源电池上,智能手机上,甚至是军工的一些装备都是需要用到稀土的。
美国如果真的稀土断供,受影响的不只是汽车业,整个高端制造业都会跟着出问题。
之前美国想找其他国家合作搞稀土,比如跟印度、越南谈,可这些国家要么技术不行,要么产能跟不上,根本没法替代中国的供应。
85亿协议看着多,可比起40年的技术差距和急需稀土的产业需求,根本不够看。
除了稀土,特朗普还在大豆上给中国提要求,他明确说,希望中国今年至少买美国3000万吨大豆。
可我们的态度很明确,能不能买先不说,美国得先让步,解决我们关心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这么硬气,看看这几年的大豆进口数据就知道,以前美国是中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国,可这几年我们早就拓宽了进口渠道。
我国现在已经不再需要从美国来进口大豆了,阿根廷和巴西的大豆,也成为了我国的首选,特别是巴西,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上很多的大豆都是来自于巴西。
2023年中国从巴西进口了8000多万吨大豆,从阿根廷进口了近1000万吨,反观美国,那一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大豆还不到3000万吨。
美国豆农和农场主早就急坏了,之前靠中国市场的时候,大豆价格稳,销量有保障,不少农场主还扩大了种植面积。
现在中国买得少了,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出去,价格还一个劲跌,不少人都亏了钱。
他们多次给美国政府施压,让特朗普想办法让中国多买大豆,可特朗普没算到,中国已经不是只能从美国买大豆的时代了,采购渠道多了,自然有底气谈条件。
我们提的条件也很实在,想让中国买大豆,可以,但美国得先放开高端芯片限制,取消对大飞机、发动机这些高精尖行业的制裁和关税。
先是芯片,从2020年开始的时候,美国就已经不断的对我国的芯片产业进行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
美国刚开始的时候,只是不让先进的芯片卖到中国,后来渐渐地发展成了又限制一些芯片研究的设备和原材料。
不仅如此,美国还不允许荷兰ASML、韩国三星等一些企业对中国的出口。
这直接影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等领域的发展。
在飞机领域,我们的C919刚实现商业运营,美国就想着用关税、技术限制卡脖子,比如在飞机零部件供应上搞小动作。
发动机作为飞机的“心脏”,美国一直限制相关技术出口,生怕中国掌握自主研发能力。
这些限制不取消,想让中国在大豆上妥协,根本不现实,特朗普心里其实清楚,这些条件他不敢轻易答应。
放开高端芯片限制,等于让美国失去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筹码。
取消飞机、发动机的制裁,美国相关企业也会有意见,毕竟他们之前靠这些限制赚了不少钱。
一边是豆农的压力,一边是科技领域的“霸权”,他根本平衡不了。
除了经贸问题,特朗普还在会面这件事上频频释放信号,他说希望能在韩国和中国见面,时间就定在10月31日到11月1日。
可我们外交部的回应很明确,特朗普目前还没有明确通知,这事没法敲定。
他还提到明年年初要访华,可我们这边也没给确切说法,就一句“明年再说”把这事放了下来,为什么中国不着急,核心原因就一个,看行动不看嘴炮。
之前中美多次会谈,美国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嘴上说要加强经贸合作,转头就加征中国商品关税。
我们已经吃过好几次亏,现在更看重实际行动,不是听特朗普说什么漂亮话。
如果他只是想靠见面营造“合作氛围”,却不解决芯片限制、稀土关税、大豆采购背后的实际问题,就算见了面也没用,反而浪费时间。
而且从现在的局势看,美国更需要通过会面来缓解国内压力,车企要停产、豆农要卖豆、稀土依赖没法解决,这些问题都得靠和中国沟通才能找到办法。
中国不着急,是因为我们手里有筹码,也有足够的耐心,稀土供应我们说了算,大豆采购我们有选择,科技领域我们也在自主突破,根本不用看美国的脸色。
还有个细节值得注意,特朗普想在韩国见面,选的时间刚好是东盟峰会前后。
他这么做,一方面是想借助多边场合施压中国,另一方面也是想在国内选民面前刷存在感,毕竟明年美国要大选,他得让选民看到自己在对华关系上“有作为”。
可中国不吃这一套,我们只看实际利益,不搞形式主义,如果美国不拿出诚意,就算在韩国凑一块儿,也谈不出什么结果。
其实这次东盟峰会前后的中美博弈,本质上是美国的“霸权焦虑”遇上了中国的“发展底气”。
特朗普之所以在稀土、大豆、会面这些问题上频频施压,就是怕中国在关键领域越来越强,动摇美国的霸权地位。
美国以前靠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在全球产业链中说一不二,可现在中国在稀土加工、大豆采购、科技自主等领域越来越有话语权,美国没法再像以前那样随意拿捏。
就拿稀土来说,中国不是故意“卡脖子”,是美国自己放弃了稀土产业,现在想重新搞却没能力,反过来怪中国。
大豆采购也是,中国拓宽渠道是市场选择,美国自己竞争力下降,却想靠施压让中国买,没道理。
中国的底气,来自于完整的产业链、广阔的市场,还有在关键领域的自主突破。
稀土产业我们有技术、有产能,大豆采购我们有多个渠道,不怕被“卡脖子”。
科技领域我们虽然面临限制,但自主研发的脚步没停,在芯片制造、研发上,都有新的突破。
反观美国,现在内部问题一堆,汽车业因为稀土断货要停产,农业因为大豆卖不出去愁坏了,科技领域虽然还占优势,但想遏制中国却越来越难。
特朗普想靠狠话、靠协议来挽回局面,可现实一次次打醒他,时代变了,美国再也不能单方面给中国提条件了。
接下来就看特朗普怎么选了,是继续嘴硬,看着国内企业陷入困境,豆农利益受损。
还是愿意坐下来和我们好好谈,这都要看最后特朗普是如何选择的了。
毕竟可是没有多少时间留给他们了,美国的车企和大豆到现在都已经等不起了。
反观我们中国,现在早就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管最后美国选择的道路是什么,都是可以从容应对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