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放榜后,一个现象悄悄火了:不少分数够得上清华北大的学霸,志愿表上填的却是国防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这些“非传统顶尖名校”。有人说这是“清北遇冷”,但在家长和学生眼里,这更像是一场关于“读书意义”的清醒抉择。

清华北大天塌了!今年中国最顶尖的学霸们正在集体抛弃清北

江苏理科前50名里,7个孩子放弃清北选择国防科大;浙江高分考生转头扎进南方科技大学的实验室;还有家长宁可让孩子读本地二本,也不愿去离家远的名牌大学。曾经“非清北不去”的执念,正在被“稳定就业”“为国所用”“离家近”这些更实在的需求取代。

为啥大家突然换了心思?说到底是算盘打得更清了。就像一位家长说的:“国家花大力气培养的人才,要是毕业后跑到国外不回来,爸妈生病都见不着面,这书读得再牛有啥用?”疫情期间,多少留学生隔着时差焦虑父母的健康却回不来,这成了很多家庭心里的“疙瘩”。现在选学校,家长们先问三个问题:毕业能在国内安稳扎根吗?学的本事是不是国家急需的?将来能常回家看看爸妈吗?

学生们的想法更直接:名校光环不能当饭吃。有个全省前五十的学霸选了国防科大,理由很实在:“这里包学费、包分配,学的无人机操控、网络安全都是硬技术,毕业就能给国家干活,比抱着名校文凭找工作踏实。”南方科技大学的学生更不愁出路,学校和大疆、腾讯这些大厂合作紧密,实验室里的项目就是未来的工作敲门砖,没毕业就被企业“预定”的大有人在。

这股“务实风”里,藏着两代人的观念转变。以前家长总把“清北”当终点,现在更看重“孩子过得安稳”;以前学生听家长安排,现在自己算得明明白白:“读书不是为了贴标签,是为了以后能用上本事、过好日子。”有老师因为学生不报清北急得想解散家长群,结果被家长们怼:“孩子选对路比选名校重要,你懂啥?”

当然,还是有人怀念“名校情结”,觉得顶尖学霸就该去清北。但更多人在为这种转变点赞:当年轻人把目光投向国家需要的领域,当“为国育才”的学校越来越受欢迎,这不是教育的退步,而是成长的进步。就像网友说的:“孩子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国家缺什么,这才是真的‘觉醒’。”

清华北大天塌了!今年中国最顶尖的学霸们正在集体抛弃清北


清华北大天塌了!今年中国最顶尖的学霸们正在集体抛弃清北


清华北大天塌了!今年中国最顶尖的学霸们正在集体抛弃清北

从追光环到重实用,从看名气到问需求,今年的高考志愿选择,藏着一个朴素的道理:读书的意义,从来不是考进哪所学校,而是未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能为生活和国家做些什么。当学霸们带着清醒的目标走向更适合自己的舞台,这或许正是教育最该有的样子——让每个努力的人,都能在热爱的土地上发光发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