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大家都看了吗?虽然因为时差,咱们这边开始的时候都已经凌晨一点半了,但还是挡不住体育爱好者激动的心情,很多人甚至专门定闹钟熬夜看开幕式,精神可嘉。

这个画面还是很有创意的

对于开幕式的评价,各人褒贬不一,但总体上称赞多过于吐槽,如果忽略那些引人不适的LGBT元素的话,还是可圈可点的,称得上是创意十足。其中,女性力量的展现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不管是从下面缓缓升起的女性雕塑,包括法国女权运动家奥兰普·德古热、西蒙娜·韦伊等人,还是穿着银色铠甲、骑着铁马在在塞纳河飞驰的女战士,都是在致敬伟大的女性。

这并非巴黎为了博眼球刻意为之,而是女性力量本就是这届奥运会的主题之一。一个冷知识,巴黎奥运会是历史上第一次男女参赛选手人数相同的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此评论称,这是体育史上最重要的“女性时刻”之一。

要知道,从不被允许参加奥运会到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女性运动员们整整走了一百多年。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她们不亚于男性的体育精神,实现了从被拒之门外到撑起奥运会半壁江山的中坚力量。

金戈铁马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女性运动员是如何一步步“闯入”奥运会的。

第一届现代意义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1896年举办的,法国贵族顾拜旦是主要发起人之一,后者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这个人很矛盾,他一方面在教育领域提倡男女平等,并多次谴责某些行业对女性的歧视,但他又反对女性参加体育比赛,理由是剧烈运动对身体有害,不利于生孩子,而且女性也不适合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

因此,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毫无悬念地将女性排除在外。为了表达对奥运会歧视女性的抗议,希腊女子斯坦玛塔·拉维瑟在马拉松比赛结束后的第二天,沿着男选手们跑过的路线跑完了全程,向世界发出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呐喊。

到了1990年,女性的身影才开始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据说是因为顾拜旦对国际奥委会的掌控力减弱,所以才给了女性运动员参赛的机会。

顾拜旦

但受制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和思想风潮,女性能参加的项目只有网球、高尔夫这种所谓的“淑女运动”,总共也只有来自5个国家的11名女运动员参加。别看参赛人数少,意义却非同一般,奥运会的大门就此向女性打开。

只不过,这扇大门开得属实有点窄,顶多算开了个门缝吧。1905年的国际奥委会大会上,本来要把女性参赛提上日程,用官方的形式确定下来,但在顾拜旦的阻挠下,最终并未成行。

在之后几届奥运会中,国际奥委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将花样滑冰、网球等项目纳入正式比赛项目,并允许女性参加。观众们蜂拥而至,来观看女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矫健身姿。

不过,观众们更多的是抱着猎奇的心态来的,女选手前来参赛也要下很大的决心,因为要面临巨大的非议。

1908年伦敦奥运会赛场上的女射箭选手

当时,欧洲女权运动发展得如火如荼,法国女运动员艾丽斯·米莉艾特创办了国际妇女体育联合会,该联合会在1922年举办了第一届女性奥运会,地点正是法国巴黎。这次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出现的十位女性雕像中,其中一位就是米莉艾特。

本来是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但因为国际奥委会不满她们挪用“奥林匹克”这个词,对其进行了严厉谴责,米莉艾特也被视为男权社会下的“挑衅者”。

然而,女性运动员并没有因此放弃战斗,反而越挫越勇。在她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女性体育赛事涌现,从而迫使国际奥委会不得不重视女性的参赛权利,世俗偏见和社会风气也因此动摇。

此后,越来越多的奥运会参赛项目向女性开放,女性运动员的数量也不断上升。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中,女性参赛比例一直在稳步增长,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性选手占比44.35%,2016年里约奥运会升至45%,2020年东京奥运会为48.8%,直到今年的50%。

中国女排选手朱婷

为了增加女性运动员的数量占比,国际奥委会想了不少办法。一边在大项中增加女子项目,一边减少男子小项。个别项目更是专为女性设置的,比如艺术体操。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的女性运动员就超过了男性。到了本届巴黎奥运会,在中国代表团全部405位运动员中,女选手多达269人,占比66.42%。

中国女运动员多是有原因的,黄种人的身体条件相对黑种人和白种人具有先天劣势,尤其是田径项目,所以我们的优势项目大多为灵活性和技术性较高的项目,比如跳水、乒乓球、射击等,培养出一大批顶尖的女性运动员。

与此同时,女性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也有了很大提升。她们用不输男运动员的超高技巧和拼搏精神,征服了体育爱好者,也俘获了各大品牌的芳心。

以在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异彩的谷爱凌为例,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再加上出众的外形条件,获得了许多品牌的关注。仅在冬奥会结束后第一个月,谷爱凌就拿到了30多个代言,价值超过2.2亿人民币,成为当之无愧的“商业女王”。

冬奥会赛场上的谷爱凌

其他在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的女性运动员,也或多或少接到了代言。在女性经济崛起的当下,运动员们健康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品牌吸引了更多流量,品牌也为运动员带来了商业价值和赛场之外的出镜机会,属实是双赢局面。

最后,我们为什么需要女性运动员?不仅仅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调查报告显示,与男性运动员相比,女性运动员的功利心更小,更少以金钱为导向,在某种意义上更能代表体育精神。

正如屡次跌入低谷但从未放弃拼搏的中国女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勇前行,这就是女性运动员存在的意义。#长文创作激励计划##夺冠2024#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