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同仇敌忾,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打赢了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建设环境,也证实了毛主席的那句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图 |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在1955年的授衔中,我军共授予57位开国上将军衔,其中有19位直接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占了三分之一的人员。有三位开国上将为了战争胜利功劳很大,但是在战后很长时间很少有人提起,甚至被误以为未参加过,他们是谁呢?
九兵团司令员王建安
1907年10月,王建安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红四方面军出身,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八兵团司令员。1949年2月,军委统一编制,王建安任第三野战军七兵团司令员。
1952年8月,王建安被任命为志愿军九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领23军、24军跨过鸭绿江,换防20军、27军回国。根据志司部署,23军、24军布置于中线战略要地五圣山、五里亭一带,接替38军、40军的正面防务,与美第3师、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9师和首都师等部对峙。
图 | 王建安上将和妻子牛玉清
1953年1月25日,联合国军为了试探当面志愿军23军的防御稳定性,集中美第7师1个加强步兵营在8个炮兵营、1个坦克营和1个战斗轰炸机联队支援下,向23军201团防御地域芝山洞南侧高地发起猛攻。王建安直接指示23军军长钟楚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201团歼灭美军150余人,自己仅伤亡11人,牢牢地守住了阵地。
1953年夏,志司集中指挥各兵团向联合国军发起夏季攻势。九兵团在王建安指挥下,5月13日至26日,23军、24军向连以下阵地发起第一次进攻,歼敌600余人。5月27日至6月23日,向营以下阵地发起进攻,歼敌5900余人。为志愿军谈判赢得了主动权。
随后,李承晚公然破坏停战协定,志司决定,立即组织金城战役。7月13日晚,王建安来到24军指挥所督战。晚上21时整,24军突然发起进攻,迅速歼灭注字洞南山、杏亭西山守军2个营4个连和1个营大部,后两日连续攻占432.8高地、杨谷以北地区和金化以北地区,共歼南朝鲜军1.46万人,收复土地24平方公里,粉碎了南朝鲜破坏停战谈判的阴谋。
图 | 王建安(左)
1954年,王建安回国。此后,连续任沈阳军区、济南军区、福州军区三个大军区的副司令员,从来没干过正职。而和他同级别但是战功比他差很多的许世友,却一直干大军区司令员。
为什么对王建安的功劳提到比较少呢?一是他参加抗美援朝比较晚,没有指挥大的战役;二是回国后,他一直担任副职,关注他的人少;三是王建安为人一直比较低调,叶剑英曾评价他不计职务高低,任劳任怨。
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
甘泗淇,1904年12月出生于湖南宁乡,红二方面军出身,解放战争后期,任第一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司令员是彭德怀。
1951年8月,甘泗淇被任命为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再次配合彭老总工作。到朝鲜后,甘泗淇深入分析战场形势,了解之前战时政治工作开展特点,亲自深入前沿阵地,与广大官兵谈心交心,积极做好阵地战中的思想工作,极大调动了参战官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图 | 甘泗淇和妻子李贞少将
1952年10月14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发动了“金化攻势”,我军叫上甘岭战役。在为期43天的战役中,甘泗淇要求参战部队深入广泛开展宣传鼓动活动,开展火线入党、火线立功活动,广泛调动大家参战积极性。
广大官兵坚持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叫疼,战至最后一人仍坚守阵地,涌现出一大批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式的战斗英雄。战后,甘泗淇与邓华等志愿军首长亲自慰问坚守阵地的部队,并指导部队总结经验,开展战评活动,激励干部战士迎接新的考验。
为了激励官兵开展立功争当英模活动,甘泗淇组织志愿军政治部颁发《志愿军立功条例》,极大调动了官兵杀敌立功积极性。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仅志愿军政治部就给153名官兵记特等功、授予二级以上英雄模范称号。志愿军部队涌现出了30多万名功臣,14个团、51个营、648个连、849个排、4391个班荣立集体功。
图 | 甘泗淇(左一)
1953年4月,甘泗淇从朝鲜回国,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64年2月5日,因积劳成疾在北京病逝,享年60岁。
为什么对甘泗淇的功劳提到比较少呢?一是他不像别的兵团司令或者军长带兵打仗,从事的都是不显山露水的政治工作;二是甘泗淇60岁就去世了,而很多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开国上将活到了80岁以上;三是从朝鲜回国后,他一直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未当过大军区政委。
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聚奎
1904年12月,李聚奎生于湖南安化。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7月,军委决定原四野13兵团为主组织东北边防军,李聚奎为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志愿军还没跨过鸭绿江前,从1950年10月11日开始,他就组织后勤部人员通过火车和汽车,昼夜向朝鲜北部地区提前运送各类作战物资器材。后勤运输战线上的指战员本着“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胜利”的信念,将大批作战物资运过鸭绿江。
图 | 毛主席和李聚奎
抗美援朝初战前3个月里,随着志愿军作战向纵深发展,朝鲜的地形、美军的空袭、参战兵力的猛增、运输线拉长,给后勤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第一次战役以后,美军开始对志愿军狂轰滥炸,夜间作战部队也不能生火做饭。李聚奎结合自己在长征路上吃过老百姓炒面的情况,提出多向部队供应炒面。在他号召下,东北和国内许多家家户户炒炒面,仅仅到了1950年11月底,第一批200万公斤炒面就送到了前线。
志愿军战士一口炒面,一口雪,解决了部队吃饭的燃眉之急。负责志愿军后勤工作的副司令员洪学智说:“如果没有炒面,就解决不了部队最低限度的物资保障。”
1951年3月的一天,李聚奎前往志愿军司令部开会,由于夜间开车,不敢开车灯。快到志司的时候,车子被地上的突出物猛烈颠动了一下,李聚奎感觉腰部剧痛昏了过去。醒过来后,到了志司检查才发现,原来是腰椎骨折了。
图 | 李聚奎(右一)
在第五次战役开始前,李聚奎指挥后勤力量,共向前线运送粮食19万吨,各种枪弹2亿多发,炮弹670万发,汽油29万桶,战救器材200多吨以及其他大批物资器材,收容伤病员20万名,就地筹措粮食12万吨,保障了第五次战役作战的胜利。
为什么对李聚奎的功劳提到比较少呢?一是他从朝鲜回来早,1952年初就回到国内,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二是1955年,李聚奎去地方工作,任石油工业部第一任部长;三是抗美援朝期间,他主要从事志愿军后勤保障,一直当打仗的幕后人物。
虽然抗美援朝很少有人提起王建安、甘泗淇、李聚奎,但是他们对赢得战争胜利的功劳是不容忘记的,向老将军们致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