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李白生于繁荣的唐朝,拥有着满腔的才华,他的诗句深得皇上的喜爱,被很多达官显贵邀请写诗,但李白的才华又岂是轻易能彰显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请的动他。他一生放荡不羁,不受束缚,更不会被一些世俗迷乱眼睛,心中只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所有的诗句对他来说都是宝贵的。

说到李白,家喻户晓的诗句应该还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虽然字句之间比较通俗易懂,但却又给人一种浪漫空灵之境,仿佛此时人已经置身于他所处的状态,特别能打动人。于浪漫之中续写自己的情感,抒写时代的点滴,李白也因此成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浪漫诗人李白的作品不似普通的诗人一般,他的笔下不是铮铮的豪言壮语,不是气若山河的现实骨感,而是充满了他自己独特的韵味。 在唐宋八大家中,李白占据了一席之位,也拥有了诗仙的著称,他的作品是很多人不能企及的。很多人觉得李白是天才,他的才华一定是被神仙赋予的,但李白从小就苦读诗书,在学习上花费的功夫也一点不少。在他5岁时就能诵读六甲,而很多5岁的孩子还在嬉戏奔跑。李白虽然诗句写得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但他一点也不柔弱,相反还十分的喜爱剑术。

开元715年,李白15岁,他已经写了很多诗句,一个15岁的青年的文笔就得到了很多文人骚客的赞赏,可见他的天赋也是极强的。握着笔的他一碰到纸张就能行云流水地写出一篇佳作,字里行间也有丰富多彩的情愫,每个字眼都恰到好处,不得不让人拍手叫绝。但李白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不会因为一些人的称赞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反而是继续学习,丰富自己的阅历。 他一生欣赏了很多风景,也歌颂了很多大好河山,在他的诗句中留下了自己到过的地方的痕迹。诗仙的眼界也十分的宽远,他不拘泥在一个地方,他的世界里还有很多的风景没有看尽,于是在他24岁时毅然离开自己成长的故土,开始自己的游历生活。在他游历的过程中,见识了很多东西,也结识了至交好友孟浩然、王昌龄,他们三人的文采都是极好的,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产生灵魂的碰撞。

李白一直都是一个很感性十分的重视感情的人,因而在王昌龄左迁的时候为了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同情,也是对他朋友怀才不遇之际的同样感愤,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佳作,也在与孟浩然离别时留下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李白的心中有诗词歌赋,在他的心中这些就是他的生命,在权利和财富之下他根本就不为所动,像极了一个艺术家。他的才华也没有在他年轻的时候带给他很多财富,穷困像是艺术家的通病,但他依然没有停止自己手中的笔,继续着自己的诗词生涯。

在李白30多岁时,有幸将自己的诗句展示给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看,一如既往地深得好评。其中人们熟知的《蜀道难》也是贺知章最为喜爱的一首诗,他的才华就这样一步一步的被发现,有了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极力称赞,自然也会传到皇帝的耳中,唐玄宗也是惜才之人,他一看到李白的诗句也移不开眼睛。 随后便召李白进宫,亲自见一下这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当然李白作诗的能力也不是吹嘘来的,在天子的威严下,一览无余,将玄宗的问题一一破解,深得玄宗的赏识,因此也被留在宫中作为翰林陪皇帝共享作词的乐趣。

可好景不长,在开元盛世之下很多的隐患一一爆发,安史之乱也是一触即发,国土一下就陷入危难之际,李白也只得离开避一避风头。自从安史之乱以后,李白的生活就被打乱了,随着岁月的流失和年龄的增长,他还是被病痛缠身,留下一首《临终歌》,离开了这个世界。 李白的死因一直都是一个谜团,有的说是他好酒,在醉酒后不慎掉入水中溺亡,也有的说是恶病缠身亡故的。但不管是怎样的,他一直都是值得尊敬的诗人,就连诗圣杜甫也称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两人也是忘年之交,但杜甫的风格与李白截然不同,一个是浪漫主义诗人,一个是现实主义诗人,但这也不妨碍两人的关系。 在彼时的时代背景下,在繁荣开放的年代他的才华得到了施展,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人们重视才华懂得欣赏,这才能让李白的诗句流传几百上千年,名垂千古。在好的时代下才能诞生出李白这样的才子,也因为李白,人们对唐朝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时代和名人都是相互成就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