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点关于笛安的东西,提到了其他两位80后著名作家的成名都不太光彩,郭敬明是靠那啥成名,韩寒也可能是靠那啥成名。有小伙伴问,到底是靠的啥。这才发现,原来还有些小伙伴不知道他们两个的那点破事儿。因此今天就写篇文章说一下郭敬明“抄袭门”和韩寒“代笔门”。 郭敬明抄袭事件是早就实锤了,《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十多年前法院就做出过判决。此外,《幻城》抄袭日本动漫作品《圣传》,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只不过原作者没有找上门来。小新之前的文章中也写过,这里就不具体说了。

下面重点说一下韩寒代笔事件。在2012年之前,韩寒身上有无数闪亮的标签,比如“80后代表人物”、“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2010《时代周刊》,排名第二)、“中国十大直言君子之一”。南方系报刊更是不惜笔墨怒赞韩寒,一再把他称为“唯一的一盏明灯”,《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孩子。 但是到了2012年,这位一直以敢说真话著称的公知,却被人质疑是假的。最先是麦田发了一篇题为《人造韩寒》的文章,质疑韩寒奇迹背后是他父亲和营销团队的功劳。不过这哥们儿三天之后就倒戈了,说自己冤枉了韩寒。这个时候,“打假斗士”方舟子出现了。

方舟子花了很多时间找证据(这个过程中社会各界有很多人在找证据,这里以方舟子为代表),总共写了四十多篇“考证”文章,总结下来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类: 1.基于韩寒本人及作品的证据。 韩寒早期的纪实、写实作品的内容和文字中体现出与韩寒年龄、阅历不相符的时代烙印,比如《求医》中的主人公经历完全像是韩寒父亲韩仁均的生活经历;比如《书店》的视角和口吻像是一个中年男性,而当时韩寒只有14岁。另外,韩寒语文成绩很差,“得的地”都分不清,不太具备写长篇小说的能力。

2.基于《三重门》手稿的证据。 当时韩寒为了自证清白,拿出了《三重门》的手稿,但没想到陷入了更为被动的局面。因为大家发现这个《三重门》手稿有很多的低级错误,比如“功亏一篑”写成“功亏一贯”、“组稿”写成“姐搞”、“眼睛”写成“睛眼”、“秒表”写成“表秒”等等,以及多处串了行……再加上没有什么修改痕迹,看起来很像是抄写稿。另外,韩寒在课堂上写《三重门》的时候,《三重门》的稿子似乎已经交到了出版社。

3.基于韩寒接受采访时的表现的证据。 韩寒在采访时经常表现得非常茫然,对自己的作品根本不熟悉,就连《三重门》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都说不上来。当然,韩寒自己说是不屑于回答这样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证据都存在“以有限去否定无限”的问题。我们知道,文学创作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劳动,创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是有无限可能的。只要韩寒能认字、能写字、有基本的汉语写作能力,即使他的作品是别人代笔的,但如果当事人不主动承认的话,谁也无法实锤他是别人代笔的。 不过,韩寒代笔虽然没有被实锤,但也可以说是基本被实锤了。因为韩寒在这个事件中的表现,多少有些不打自招的意味,对比他事件之初和事件中后期的表现,对比“韩白之争”和“方韩之争”中韩寒的表现,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1.“韩白之争”中韩寒咄咄逼人,“方韩之争”中韩寒两次主动撤诉 在“韩白之争”中,韩寒表现得像是一个勇猛的斗士。面对白烨、李敬泽、陆天明等前辈作家、批评家们毫不露怯,甚至声称“早就看这些文学评论家不顺眼”。

但是面对方舟子的打假,韩寒却两次起诉,又两次主动撤诉。有人可能会说,事情毕竟相隔4年,后来的韩寒长大了,当父亲了。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看下面一点。 2.事件初期韩寒态度坚决,后面忽然就萎了 事件初期,韩寒表现得也很刚,不仅骂骂咧咧说了很多脏话,还悬赏2000万找代笔证据。这个时候,我们是看不出从08年到12年这四年,韩寒成熟了多少。但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利证据出现后,韩寒忽然就萎了,忽然就“成熟”了。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代笔简直是最大的侮辱和讽刺,比抄袭还要大。当年鲁迅被人污蔑抄袭,他可是到死也没有忘怀。犀利的韩寒,怎么忽然就这么大度了?

3.事件之后,韩寒好像没出过啥书了 事情背后,韩寒好像没有再出过书了,而是改行当导演了。讲道理,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最好的自证清白的方式,难道不是再写书、出书吗? 总之,小新认为,韩寒代笔事件是几乎被实锤的。虽然这个事件可能永远没有答案,但大家心中都早已有了判断。 大家认为韩寒是代笔的吗?欢迎交流,谢谢阅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