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正能量的海底特战巨片《蛟龙行动》,为什么春节票房如此失败?】春节假期进入尾声,电影大战的结果出炉,胜负板上钉钉。我们抱有很大希望,以为花费10亿、能重现《战狼》系列和《红海行动》辉煌的大制作《蛟龙行动》,能荣登榜顶。结果是大片排名垫底。上映3天后,首位《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11.65亿、票房占比43.5%、排片占比29.8%。《蛟龙行动》票房1.54亿,票房占比2.9%,排片占比6.7%,各项指标总排序第6位,惨败。这种失败确实不应该发生。尤其是当下国际风起云涌,中国快速崛起,自去年11月珠海航展以来中国军事高科技装备频频亮相,近日人工智能"深度求索"大模型惊天出世,打败世界顶尖的一众美国Al,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爆棚,正缺渲泄窗口之际。在这从未有过的观影环境的烘托下,宣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主旋律影片《蛟龙行动》本应横空出世,飚升第一。但它的票房失败,让我们大失所望,确实令人痛心。查找原因,我们认为有这样几点。第一,故事情节瞎编乱造,打破了观众的常识,得不到认可。张涵予扮演的艇长在执行侦察和打击远海岛上敌核基地时,侦察到附近敌潜艇上敌人内讧,擅自决定转移航向去救援受伤人员。这是战场纪律决不允许的,真实的指挥员也不会如此弱智。应把这一情况及时上报,并毫不犹豫地继续执行既定任务。又极其荒谬地从被救敌俘口中得知,岛上没有敌基地,而是在水下隐藏着2个敌潜射核基地,转而向这2个基地发起"蛟龙行动"。仅从一敌俘得到情报,不多方印证,不请示报告,居然做出重大决定改变行动方向,匪夷所思。第二,无故插入与主题无关的、不合时宜的煽情情节和故事情节,分散了主题展现,让人出戏。张涵予饰演的艇长在决定本艇的生死存亡时刻不是集中精力处理险情,争分夺秒果断指挥,而是吹口琴《中国核潜艇兵之歌》,通过扩音器传到每一个战位。明显模仿《上甘岭》坑道中唱"一条大河波浪宽"。可那是战斗间隙,鼓舞士气的需要,而这是全体艇员在生死关键时刻,根据统一指令准确及时地操作。有些驴头不对马嘴。煽情效果没达到,还冲淡了紧张气氛。还有黄轩饰演的蛟龙突击队队长与于适饰演的突击队战士之间的关系,到最后才让人看懂。这一游离主题的分支不要也罢。第三,把《蛟龙行动》与曾经大获全胜的《红海行动》强行捆绑。导演和很多演员都参加了两部戏的拍摄。但先前成功的剧并不能给后来的戏增光添彩。其中由蒋璐霞饰演的女突击队员在影片前期好像并不存在,牺牲时又过于惨烈,重复了她在《红海行动》中给同队男友牺牲前吃糖的情节。在重伤情况下能想到吃糖,在这两部戏中都是过于煽情的败笔。《红海行动》以发生在2015年也门撤侨为背景,《蛟龙行动》发生在"未来",中间相隔十几二十来年,两戏强行相绑,年轻指战员都应进入中年,张涵予舰(艇)长早就退休了。《红海行动》因有真实背景,观众想通过电影了解真实的惊险解救过程,吸引大批观众。而《蛟龙行动》没有这样的优势,全靠好故事吸引人,可惜瞎讲的故事吸引力太差。尽管《蛟龙行动》毛病很多,但突出的优点也很多。一是所有演员演技到位,张涵予 、黄轩、杜江、于适、蒋璐霞、王俊凯等演员都很称职,尤其是青年演员王俊凯只靠眼神演戏,很传神。二是战斗场面尤其是在敌潜艇内和敌水下基地内的枪战,在中外所有枪战片中可排第一。不愧为10亿的大制作。三是潜艇水下作战的惊险和处置决心的千均一发,尤其是张涵予和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在攻击哪一个目标时的对话情节,更让人心弦紧绷。四是水下洞库里的核潜艇基地的规模和现代化,以及出航时的情节,潜艇里的各种装置,都是吸引人的地方。《蛟龙行动》瑕不掩瑜,不失为一部现代特战大片,宏扬了爱国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不看此剧甚为可惜。我们呼吁广大网友春节之后,带家人孩子去影院观剧。单位团建活动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这部戏为主题。凡是爱国人民群众都应以自己的行动支持主旋律影剧,给戏剧创作人员以鼓励。何况这是全国乃至世界第一流的、最精彩的特战枪战片。仅冲这一点,就是军迷的视觉大宴!#票房难破10亿# #一起热议电影吧# #你贡献票房了吗# #票房前六#

蛟龙行动春节票房为何如此失败

蛟龙行动春节票房为何如此失败

蛟龙行动春节票房为何如此失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