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低头请求中方放行,再一次向外界表明,仁爱礁只能按中国的规矩行事。
菲律宾单方面宣称,日前已对非法坐滩于中国南沙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实施补给与人员轮换。
如若属实,表面上看这是一次“突破封锁”的胜利,实则是一场在中方严密监控与规则主导下的妥协性运补。
而所谓“未发生任何不幸事件”,不过是菲方在强闯屡败、生存告急后,低头请求中方放行的无奈结果。
中国以高度克制与坚定立场,再次向世界宣告:仁爱礁的主权属于中国,任何非法存在都必须在中国设定的规则下行事。
【补给非“闯关成功”,而是“求饶式妥协”】
近年来,菲律宾屡次打着“人道补给”旗号,企图以军事手段固化其在仁爱礁的非法存在。自1999年“马德雷山号”故意坐滩以来,菲方长期试图通过运送建材加固舰体、修建永久设施,妄图造成既成事实。
对此,中国始终坚决反制,多次依法拦截其运补船只,尤其在2024年6月至2025年9月间,菲方至少五次组织强闯行动,均被中方海警力量在半月礁、仁爱礁外围成功阻截。
此次9月5日的补给,绝非菲方所谓“胜利突破”。公开AIS数据显示,菲律宾海岸警卫队“巴加凯”号、“马拉帕斯卡”号等船靠近仁爱礁24海里范围,便被中国海警5304舰、23514艇、4302舰等24艘舰船组成的封锁网严密包围。
菲方小型补给船未开启信号,极可能是为规避监控偷偷作业,但最终仍需通过外交渠道向中方通报,并接受现场核查,确认仅运送食品、燃料等生活物资,无任何建筑材料后,中方才予以放行。
而这正是2024年7月中菲达成临时安排的核心内容:补给可有,但必须在中国主权框架下进行。菲方此次行动,实质是被迫接受中国规则,承认中方对仁爱礁的实际管控权。
所谓“成功”,不过是中方基于人道主义考量,在确保主权不受侵蚀前提下的有限让步,而非菲方的“外交或军事胜利”。
【美国撑腰成“纸老虎”,菲方战略误判存妄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补给期间,美国两艘军舰在南海“例行巡逻”,试图为菲律宾壮胆。然而,美方并未靠近仁爱礁,更未介入对峙,仅以远距离“存在”姿态示强,实为“口惠而实不至”。
这一幕再次印证:在涉及中国核心主权问题上,美国并不愿与中方正面冲突,其所谓“协防”承诺,不过是虚张声势的政治表演。
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近期频频鼓吹“军事是外交后盾”,叫嚣对抗中国,显然受到挫败刺激。而外交部长拉扎罗则强调“通过对话与和平机制处理”,两人立场分裂,暴露菲政府内部的战略混乱。
事实上,菲方早已陷入两难:若继续强闯,不仅无法突破中国海警防线,反而可能引发更大摩擦;若放弃补给,则坐滩士兵将面临断粮、病亡风险,国内舆论压力巨大。
菲军方发言人宣称“不会让士兵挨饿”,恰恰说明其处境窘迫。
菲方所谓“战术求饶”,本质是生存危机倒逼下的无奈低头。中国以“断供+监控”组合拳,成功迫使菲方回到谈判桌前,接受中方主导的秩序。
【中国以“规则之网”重塑南海博弈格局】
此次事件,凸显中国在南海维权策略的成熟与升级。中方并未一味强硬封锁,而是构建了一套“合法、合理、可控”的管控体系:
一是技术封锁:在仁爱礁潟湖入口布设渔网,阻止菲方快艇偷运建材;部署“南拖185”拖船待命,随时准备对破船实施强制拖离,形成强大威慑。
二是全程监控:无人机、无人艇24小时巡航,配合雷达与AIS系统,实现对菲方动向的精准掌握,任何异动皆在掌控。
三是外交反制:坚持“事先通报、现场核查、人道放行”三原则,既展现负责任大国风范,又牢牢掌握规则制定权。未来若菲方再试图运送建材,中方将依法坚决拦阻,实施强制执法。
【结语:破船终将沉没,但底线不容挑战】
“马德雷山号”已锈蚀26年,结构濒临解体。它不仅是菲方非法存在的象征,更是中菲博弈的“人质船”——菲方不敢撤,否则颜面尽失;中国慢慢拖,以免激化矛盾。
然而,时间站在中国一边。随着自然风化与中方持续施压,这艘破船终将沉入海底,而菲律宾的非法主张也将随之瓦解。
中国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但前提是尊重事实与国际法。仁爱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无论从历史、地理、法律还是实际控制角度看,都无可争议。菲方若继续煽炒议题、勾连外部势力,只会进一步丧失道义与战略主动。
此次补给事件再次证明:南海的规则,由中国制定;仁爱礁的主权,不容分割。中国以智慧与定力,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效果。对于菲律宾而言,认清现实、遵守承诺,才是唯一出路。否则,等待它的,将是更严厉的反制与彻底的失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