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1
最近,观众们感觉自己好像捅了古装探案剧的窝。

《朝雪录》刚刚收官,同类型的《定风波》便紧随其后接档播出。两部题材风格相近的古装探案剧“无缝衔接”式的联播安排,让部分观众产生了明显的重复观感和审美上的疲劳。
《定风波》的播放数据表现不算突出,但不少看了剧集的观众反映,该剧在案件设计、人物塑造以及制作细节上其实展现出了不小的诚意和水准,整体内容质量尚属不错。
回顾近年,古装探案题材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始于《唐朝诡事录》取得的成功。然而,之后涌现的众多同类剧集中,并非每一部都成功复制了其热度,或赢得了同样广泛的口碑认可,效果呈现出明显的分化。
目前,市场上仍有不少古装探案剧待播。这些待播剧集题材相似,最终能否在播出时精准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克服类型疲劳,并赢得良好的市场反响与观众口碑,目前仍是未知数。
1+1<2
纵观近几年的古装剧市场,以探案为主题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不过,其中绝大多数并非单纯的古代探案故事,而是古装偶像剧与探案元素的结合体。真正像马伯庸小说改编的《长安十二时辰》《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或是口碑极好的《唐朝诡事录》这样,核心聚焦于古代背景下的案件调查和推理过程的剧集,数量反而较少。
当前的主流模式,是热播的《定风波》和完结不久的《朝雪录》所代表的类型。它们大多将整部剧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案,每个单元主题各不相同,由男女主共同参与破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一起经历危险、解决难题,彼此的感情也逐渐升温,这种一边查案、一边恋爱的模式,在古装探案剧中已经非常普遍。

然而,“古偶+探案”的混合模式并不是万金油,实际操作起来甚至面临不少困难。
首先从剧情上看,写好一个逻辑严密、引人入胜的悬疑故事本身就不容易,悬疑探案剧受众的标准也更加严格,很多作品为了迈过这道坎都选择了不同的侧重方向。
比如《朝雪录》就巧妙地将宣传核心集中在男女主的互动和CP感上,吸引古偶观众进场。而《定风波》整体质感有余,但案件设计相对简单,就拿引入剧情的第一案来说,许多观众就表示自己提前猜出了剧情走向。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喜欢看注重情节和逻辑的悬疑推理剧观众,与喜欢看浪漫唯美的古偶观众,本就是重合度不高的两类人群。同时对这两种元素都感兴趣的人可能只有一小部分,一部剧想要同时牢牢吸引住两拨口味不同的观众,相当考验编剧功力。
另外,悬疑探案故事通常需要塑造一些形象复杂、背景阴暗甚至性格阴郁的配角来制造氛围和悬念。这些演员可能演绎得足够精彩,但放入一部整体基调偏轻松、明亮、侧重谈情说爱的古装偶像剧中时,往往会显得格格不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观感。
观众看多了古装探案剧,观察人设时也是火眼金睛。有观众就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古偶男主不是王爷就是查案的官职?”无独有偶,女主人设也出现了同质化趋势,自从《御赐小仵作》凭借“女仵作”的形象取得成功后,女主的身份就高度集中在这一职业上。

《定风波》的男主萧北冥依然是神捕营第一神探,女主人设倒是尝试了擅长查案且武功高强这样略有不同的设定。但其展现的江湖人物群像和整体氛围,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莲花楼》《唐诡》等之前成功的作品。虽然相似的人设也许更易于剧情发展,却容易导致新鲜感不足。
总的来说,当前充斥市场的所谓古装探案剧就像披着探案外衣的古偶。悬疑和言情一旦顾此失彼,就会失去一部分受众。在新鲜感和深度上,古装探案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古装探案的魔力
如果说在电视剧时代,《少年包青天》和《大宋提刑官》是观众的古装探案启蒙,那么近年来这一类型的兴起,则可以追溯到《唐朝诡事录》。
《唐诡》没有追随当时流行的甜宠套路,而是将无CP群像的硬核探案与东方志怪元素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石桥图、长安红茶、人面花等超自然情节与唐朝的历史人文背景相互交织,也为后续作品开辟了新方向。
随后,《莲花楼》进一步融合了武侠江湖与连环奇案,凭借原著IP的火热与演员表现成为年度热门,不过也因为创作难度较高而难以复刻。
而小成本制作的《御赐小仵作》则提供了另一种探案形态,没有流量明星加持,靠扎实的仵作验尸细节、严谨的案件逻辑以及男女主自然流动的情感走向,依然赢得了观众。同样,《大宋少年志》虽涉及朝堂权谋,但草蛇灰线的设计和六位少年各展所长的合作模式,亦有别样的风味。

这些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推动故事的核心永远是环环相扣的探案过程。《御赐小仵作》中依靠血迹形态、骸骨拼合锁定真凶,细节交代清晰广受好评,可见专业可信的推理过程是留住观众的关键。
《唐诡》的优势则在于案件与中式恐怖的扎实结合,并且皇室权斗的政治暗线贯穿全剧,穿针引线的剧情让观众记忆犹新。剧中也不乏细腻的情感,比如“仵作之死”单元对仵作“位卑而任重”的职业理解鞭辟入里,让观众泪目。
并且,这几部作品的人物以群像为主,虽然个别作品也包含CP,但其中的CP只是锦上添花。情感线始终服务于主线剧情,避免了喧宾夺主,这也是悬疑受众好评连连的原因之一。

当然,《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锦囊妙录》《大理寺少卿游》《热血长安》等作品,同样做到了悬疑和人物情感的平衡。它们或结合官场博弈,或以“猫妖”少卿的设定带来新鲜感,或将人物CP结合轻喜剧风格,在悬疑之余增加了不少看点。
古装探案的魅力也并不局限于严格定义的悬疑剧。更侧重人妖之间情感羁绊的《无忧渡》,虽然是悬疑氛围服务于情感表达,但由于剧情丰富,也是观众心中质量上乘的悬疑佳作。
这些作品证明,无论悬疑是不是绝对核心,只要节奏明快、人设新颖且有亮点,依然能提起观众兴趣。

悬疑探案的终极吸引力在于如何满足观众对参与智力解谜的渴望。无论是志怪奇谈、科学验尸、数学推演还是江湖恩怨,案件本身具备的专业可信度和逻辑严密性是根基。其他元素也许能作为丰富剧作层次的调味剂,但作品成功与否还是取决于它们能否自然地融入探案主线。
气数将尽?
曾经佳作频出,如今陷入套路,打开待播目录却发现古装探案剧的存货还剩一沓。
最值得关注的是一批以唐朝为背景的大剧,首先就是万众瞩目的《唐朝诡事录之长安》。《唐诡》的两部前作分别获得了8.0和8.6的豆瓣高分,如果续集仍能保持前作水准,或许将再创经典。
另一部以大唐为背景的《大唐迷雾》以狄仁杰(冯绍峰 饰)为主角,在单元案中讲述盛世下权欲交织的图景。主角神探天团共破东方志怪奇诡案件,让人难免联想到《唐诡》。
《唐宫奇案之青雾风鸣》则讲述了李佩仪和萧怀瑾揭露宫闱秘史和诡异奇案并收获彼此的故事。虽然定位为古装悬疑剧,但选择白鹿和王星越两位在偶像剧市场具备号召力的演员,说明CP可能仍是主线,让人难免忧心作品会否陷入古偶和悬疑两两相失的僵局。

除了这些唐代背景剧作,还有一批同样主打探案但设定不同的新剧在拍摄或排播当中。
根据古龙小说改编的《金色》由实力派演员辛芷蕾、尹昉担纲主演,立足于经典原著,或许能吸引部分观众,悬疑+武侠的设定也很有看点;《御赐小仵作2》因第一季的好口碑承载着观众的厚望,不知会否吸引新观众进场。
另一部由罗云熙主演的《魅影神捕》同样是单元案结构,融合了志怪和少量权谋元素,讲述探案冒险故事。但神捕司男主+仵作女主的设定十分眼熟,这也意味着对剧情编排的要求很高,如果处理不好容易显得杂乱和老套;《天书黎明》则是东汉悬疑+民俗惊悚,背景设定和人设都较有新意。

另外还有几部剧,虽然也带有悬疑色彩,但本质上是古装言情剧,悬疑元素更像是佐料。
王星越、徐若晗主演的《红尘四合》走的是轻喜剧路线,轻悬疑和轻权谋的剧情看起来是主线,但依然偏向于CP;许凯、田曦薇主演的《子夜归》主打的是古装奇幻爱情,即使爱情依旧是主线,但也许“志怪+悬疑”的配置可以复刻《无忧渡》的口碑。

面对这么多待播古装探案剧,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观众的口味和耐心是否还足够支撑起它们的热度?
这些待播剧的名字和设定听起来有相似之处,几乎都带着“奇案”“诡案”之类的标签,人设大多也困于捕快和仵作。观众的热情是有限的,如果新剧依然只是重复相似的套路和设定,大家很难因新鲜感而看下去。
说到底,古装探案剧能否成功,关键还是案子本身的质量。如果一部剧只顾着堆砌各种流行元素,但案件本身写得潦草、人物也单薄,那么无论演员阵容多强,制作有多精良,最终也很难真正吸引观众。
“奇案”的招牌挂得到处都是,但这股古装探案剧的热潮,究竟还能持续多久呢?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