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5日讯(通讯员 贾平高)“真的感谢你们,没有法院的调解,我们被拖欠的工资还不知道怎么要回来,我们连起诉状都不会写,更别提打官司了……”老丁感激地向法官说。

原来,老丁是一起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的当事人,和他一样情况的还有另外52名农民工,其中12名为残疾人。该起纠纷经醴陵市人民法院速裁团队的倾力调解,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兑现,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醴陵某服饰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服装设计与制造。老丁等53人自2012年开始就在该服饰公司从事外包装工作。今年2月,老丁等人被告知公司经营困难,通知其不再上班。但公司在经营期间已拖欠老丁等53名工人工资款近200万元,老丁等人多次向公司讨要工资无果,遂通过当地镇政府联系到法院。

醴陵法院立案庭了解到老丁等人的情况后,考虑到其中大部分工人身患残疾,行动不便且年龄较大,无法通过网上或到现场进行立案,当即决定开通“绿色通道”,上门立案。

立案调解。

经与当地镇政府和诉讼代表联系,干警如约赶到镇政府办事大厅,向老丁等人了解案情、梳理法律关系后,耐心指导其书写起诉状,并详细介绍诉讼流程,让大家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进行了立案。

服饰产业系醴陵当地的优势产业,且该系列案涉及农民工人数众多、金额较大,既关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关乎法治化营商环境。醴陵法院对该系列案高度重视,速裁团队法官仔细研判案情后,从降低维权成本、高效化解纠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角度出发,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力促案件调解。

在调解过程中,法官向服饰公司负责人释法明理,劝导其体谅农民工赚钱养家的不易,同时阐明不履行义务将承担的法律责任。负责人表示,公司经营多年,之前业务也还好,只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业绩下滑,导致目前公司确实存在困难。关于如何充分化解工人与公司之间的矛盾,法官提出了以时间换权益的方案,给服饰公司时间让其经营,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支付工人工资。

最终,该方案得到服饰公司负责人与老丁等人的一致同意,大家纷纷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法院出具了调解书。至此,该系列案件得以成功化解,从立案到结案仅用28天时间。

一份工资,背后承载着一份生活的保障和一个家庭的希望,而特殊群体的烦“薪”事更是宜解不宜结。醴陵市法院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对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实现快立、快审、快执,缩短办案周期,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