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着,等待着,《英雄浩气 凛然千秋:一等功臣们的故事》, 终于迎来了出版时刻。在八一建军节前,与读者正式见面。在书籍出版的日子,让我听听作者的心声。

问: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决定去写一等功臣们的故事?

作者:工作这些年和政法部门打交道,和军队打交道,更是接连采访了张楠(武警山东总队政治部批准张楠同志为烈士,追授“中国武警忠诚卫士”奖章。201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张楠“时代楷模”称号)、王成龙(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追授王成龙同志“齐鲁时代楷模”称号。武警部队追授王成龙烈士为“中国武警忠诚卫士”称号)等典型人物,更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追踪报道长清孝里六烈士的正名之路。烈士的事迹深深打动着我们和平时期的人,是他们的英勇无畏,舍生取义成就了中国的脊梁。因此,我们有义务让英雄的事迹走近时代,走近群众。

在我了解到我们身边其实就有很多活生生的一等功臣后,内心按捺不住激动。为何我们不去挖掘他们的故事,去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去宣扬他们的英雄浩气呢?于是,我开始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走访采访,单位的支持,读者的热烈回响,让我看到了我所做的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于是就坚持在日常工作之外,抽出时间去联系,去拜访,去打开功臣们的心扉,去串珠成链,让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功臣形象跃然纸上。

当然采访中,其实很多功臣,面对已经40年的战场往事,不愿意再次提起,因为这里面有他们痛的记忆。“说了有啥用?”这是我们面对的最多的质疑,我说,“我们记录不只是为您,是为了和您一样的战友,我们需要了解你们,更需要记住你们。”其中,一等功臣都昌林就提到,“他在参加活动的时候,突然发现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们的血与火的历史,从此他开始有意地去说,去讲述,他觉着他有责任让这个时代的人了解那一段历史。”

正是这种双向奔赴,成就了这本书的基础,也凭着这种精神,我一个一个地完成了英雄事迹的寻访和报道。英雄们也从怀疑、忐忑到心安和感动,继而形成对我的认可。这样,也就有了这本书。所以我觉着,采访的过程就是心与心的沟通的过程。

02问:采访过程中,让你最记忆深刻的点是什么?

作者:这20位功臣中,有18位在战场上立功。他们中让我最为感动的就是战场上的勇敢和情谊,还有面对家人时流下的热泪。

什么是无畏?韦昌进将军,面对战友的牺牲,面对自己眼球被炸出,他呼唤炮火,“向我开炮”;面对敢死队的选拔,17岁的宫维权站起来说:“我当突击队员有三个条件,一是军事技术,我在全连战士中是拔尖,应当让我先上;二是家庭条件,我家是‘万元户’,弟兄五个,没有后顾之忧;三是我还没找对象,光棍一条,没有更多的牵挂。”111阵地战斗白热化,人人都发了一颗光荣弹,吕传智更是在“大重九”的烟纸上写下遗书,其中有“一家不圆万家圆”的豪言壮语。战场有多惨烈,“高地周围,一天要落下二三百吨的炮弹,我们死守,敌军拼命想夺回去。就这样,这个高地就像是一台绞肉机,天天吞噬着双方军人的生命,57天的时间7连15个人牺牲,伤的就更多了。”亓树杰说。

什么是战友?对此,一等功臣王立品说,“战友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把后背交给他的人。”我的理解是,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任何人都可以为他人挡枪,为他人拼命,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为了猫耳洞战友的安全,166阵地的李忠良班长,面对越军投过来一颗手雷滚落进1号哨位时,想都没有想,用左手迅疾抓起手雷扔向洞外,就在手雷刚刚被抛出手之际,手雷爆炸了,班长李忠良的左手被炸断、鲜血顿时喷涌而出,而战友们安全了。在这一刻,没有任何利益得失的计算,只有群体利益的最大化。王龙川和张峰,是一对但凡是拍照几乎都在一起的两个人,两个兄弟,在惨烈的战场上天人永隔。当时张峰在救助受伤的战友,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因此迟缓了行动的他被一梭子子弹扫中。一等功臣张东仓,为了保护军事地图,纵身跳崖,而为了救回这名战场编号为“02”的重要人物,牺牲了三名战友。还有都昌林和梁岭两人争着去炸掉敌人5号洞这个硬骨头,都是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对方。

什么是亲情?战场的钢铁硬汉,面对父母时总是最柔情。“上前线的时候,父亲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去公社和战友家询问有没有消息。”王兆强说,到了战场,更加珍惜父母无私的爱。王龙川深夜回家,喊母亲时,居然失声说不出话,看到母亲膝盖乌黑,家里好几大碗的香灰,他明白了母亲都做了什么。刘洪回到家,母亲非让他脱掉衣服,看看儿子的一等功怎么来的,是不是全身打成了窟窿。王作言狙杀9名敌人,炸死41名敌人,回家看到妈妈的身影,他迅速敞开车门跑到妈妈身旁,“娘,你的儿子回来了。”这一声娘,让多了不少白发的老妈,立马眼圈就红了。然后,做娘的突然蹲下身子,摸着孩子的腿,“腿没有炸了去!好,好,受伤了吗?”这个场景,让硬汉王作言至今想起来依然热泪盈眶。段胜利说,“我妈知道我去了前线犯了脑血栓,父亲也因冠心病住进了医院。”每次说起,段胜利都难掩悲痛。

03问:出这本书,你对其有什么期待?

作者:其实,从一开始,我只想把他们的故事采集起来,然后用自己的力量传播出去。但我觉着,网络的信息是迅捷的,但也是易逝的。渐渐地,我的内心有了一种责任,那就是我要为功臣们树碑立传。于是,我开始走进自己不熟悉的出版领域,尝试联系各种出版社。但和我想象截然不同,其中有很多的无奈。但我始终认为英雄们的事迹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社会需要他们,我坚信这一点。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也是英雄们的鼓励,让我始终不放弃,直到山东大学出版社看到了本书的价值,还申报了教育部的主题出版,结果成功入选。那一刻,千斤重担感觉卸下了,比过年还要高兴,我当时通知功臣们的时候说,“我终究没有辜负你们的期盼。”

其实,我对这本书,有更多的期待。在马上印刷的时候,我对功臣们说,“书出版了,只是第一步,真正推向市场,得到大家的认可,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才能实现让英雄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望。”我不敢奢望此书成为畅销书,但一定不愿看到他销声匿迹没有动静。我希望新兵读到他,会立志成为英雄的一员;我希望青少年们,能从这些故事里感受到真诚,汲取到营养,以英雄为榜样,涵养浩然之气;我希望普通读者们,能从功臣的战斗历程和人生经历中体验人世的悲欢离合、亲友战友的情义无价,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让我们的民族敬重英雄、爱戴英雄,英雄辈出。

我知道自己仅仅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但是很多善意的人们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一位大姐得知我为功臣写传后,给我发来了一段文字,“我在你身上看到了英雄无悔的答案,不管世事的无常和繁杂,你自坚守自己的选择并用于实践,中国有汝辈而多了希望,新闻人因你们而行业生辉。”大姐谬赞了,但我由衷地感激每一位给予鼓励的他们、感谢。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记者 李培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