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大家都清楚,历史书主要是记录了一段时期的历史,就像是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记录的一样,要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才能够称之为历史。出现在历史书上的人物,不是历代帝王就是各方大儒,但是一小孩发现,自己的爷爷的名字竟然也出现在书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历史书中惊现爷爷名字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们的教育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善,城市中的孩子都还没有接受启蒙教育,就别说在农村中的孩子了,能在适龄年纪入学就已经是好的了。在湖南省的一个小小村庄里,有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姓姜,性格十分开朗,刚刚入学,开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但是由于教育系统的不完善,他们都是直接从一年级上起的,并没有接受过什么学龄前教育,也就说明,他们刚刚开始学习声母韵母,刚刚开始识字。小姜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一定会写。 但是正因为这样,他们对知识十分的感兴趣,在一个老师的办公室里,他们发现了一本高年级的历史书,虽然他们看不懂上面的字,但是还是能够看见上面的插画的,正当他们看得十分入迷的时候,一个名字闯入了小姜的眼睛。经过老师们一段时间的教导,一年级的孩子们已经认识一些简单的汉字了,小姜对书上的“姜景舒”三个字感到十分的熟悉,好像是自己爷爷的名字,但是他也不敢确定。于是决定回家找爷爷,解决这个疑问。
放学后,小姜没有像往常一样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然后结伴回家,他的心里还是对那个名字充满疑问,于是他一放学就冲回家,急忙跑到爷爷身边,询问到底是不是爷爷的名字。姜爷爷在听到孙子的问题后,开口大笑,笑完后对他说,没错,那就是爷爷的名字。但是,小姜又好奇了,历史书中看着本来人物就少,再加上自己爷爷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人物,为什么名字会出现在历史书中呢?原来,这中间,还藏着一个古董的故事呢 听爷爷讲述上历史书原委 姜景舒出生在20世纪初,家中世世代代都是农民,自然,姜景舒也不例外。1938年,已经长成壮小伙的姜景舒自然也要劳作,为家中减轻一些负担,在一次耕作途中,他正和自己的两个兄弟在山中开荒,希望能够多种点粮食,没有想到一锄头下去,却听见“铛”的一声,金属的声音从锄头下传来,几人十分好奇,赶忙扒开泥土,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个说黑不黑,说青不青的金属物件,还长得十分奇怪,正正方方的,四个侧面还有四只羊头,三人之前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用途,只觉得稀奇,连忙抱回家中。
抱回家中之后,姜景舒又仔细的打量了一番,还是摸不着头脑,又用家中的秤称了一下重量,发现这个东西有六十余斤重。看见这个东西乌漆墨黑的,姜景舒一家以为是乌金一样的宝贝,于是连忙藏起来,并且十分珍惜。但是古人的话语真的很有道理,就像《增广贤文》中所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快,大家就知道,姜景舒挖出了一个宝贝。 由于湖南长沙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物出土,于是一个古董贩子闻风而动,来到了姜景舒的家中,开出了四百大洋的价格,想要买走这个神秘的东西。由于姜景舒当时家中有数十口人,再加上战乱,生活十分窘迫,于是就答应了,经过乡绅、里正、村长等人的层层剥削,四百大洋到姜景舒手中只有二百余大洋,但是有总比没有强,于是,这个神秘的物件就从姜景舒手中转手到了文物贩子手中。
爷爷“锄”出的宝物多灾多难 经过描述,大家应当已经猜到这件东西是什么了吧,没错,这个东西就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最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在古代,鼎是当时的贵族和皇族吃饭的东西,再加上“羊”和“祥”同音,本来羊型的鼎就十分罕见,再加上四羊方尊制作工艺精细,形状优美,可以说是当时青铜工艺的一个顶峰了。由此课件四羊方尊的贵重和稀少。被转到文物贩子手中的四羊方尊,价值已经远远不是最初的四百大洋了,虽然文物贩子也不知道这个具体是什么东西,但是还是把这尊鼎卖出了二十万大洋的高价。 当时的政府也收到了消息,由于当时长沙倒卖文物的行为屡禁不止,为了防止这件文物被一些只认钱的奸商倒卖给外国人,当时的政府立即派出警员调查此事,并且将四羊方尊没收并上交给了更高一层的湖南政府。当时的湖南市政府并不知道这个物件那么贵重,就将其扔在办公室中间,长达三个月之久。后来在日军侵占长沙之后,四羊方尊被送往湖南市的银行进行保管。
不久,当局政府决定撤出长沙,为了不让日军得到完整的长沙城,于是决定火烧长沙,长达两天两夜的大火,不仅损坏了长沙绝大部分的建筑,也把四羊方尊弄丢了。四羊方尊经过辗转,历经多人之手,甚至还曾被毁坏成十几块碎片。在1952年,被湖南市的文物委员会中的一人发现,于是找人将其修复,在博物馆建成之后,将四羊方尊移交到博物馆。到这时,四羊方尊才算完成了它的磨难之旅。
结语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虽然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是那是针对人的,对于脆弱的古董和文物来说,一次磨难就可能是它们的灭顶之灾。四羊方尊虽然历经磨难,但还是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我们在战乱时期,流失海外的文物至今都还未全部寻回。这都需要我辈的努力,去将它们一件件接回家。
参考文献
《欧阳文忠公文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