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铭铭子‍‍‍‍‍‍‍‍

2024年的行业剧一如既往地不温不火。

《城中之城》押中了金融这一热门题材,以当代银行人的视角上演了一场勾心斗角的戏码,在群像上俘获了一波观众,不过也难逃某些金融桥段有“降智”的评价。

同为金融行业剧的《前途无量》和双男主医疗剧《手术直播间》都属于爽剧,遵循的是“主角一直赢”的根本逻辑,但这份爽感套在银行和医疗这种严肃行业上难免打折扣,有观众没爽到,反而吐槽剧情失真。

《赤热》《梦想城》执着于半导体和大数据领域,多少吃了一拨“自带高门槛”的亏,让不少观众光看简介就望而却步。

这些剧虽然行当不同,但都因各种因素走向了不温不火的命运。事实上,这并非偶然,而是国产行业剧的常态。

那么,行业剧为何难出爆款?未来行业剧还有可能突出重围吗?骨朵通过与一些有职业剧创作经验的编剧对话,再结合国内已播行业剧的现状,从职业题材的选择、人物刻画的巧思、对行业准头的拿捏上,勾画出了行业剧理想中的样子:案例不失真,人物不失焦,行业观察不失分寸。

题材:上有专业,下接地气

据骨朵数据显示,近4年市面上的国产职业剧中,骨朵热度在70以上的只有19部,70以下的却有27部,且将近一半的职业剧热度均未到60。其中,《完美关系》虽然热度达到77.52,但豆瓣评分仅有3.7;而《平凡的荣耀》《启航:当风起时》的骨朵热度为63.75和59.89,豆瓣评分却达到7.5和7.7分的高评分。

可见,相比于国内其他题材的剧集,行业剧在口碑和热度上更加难以平衡,一度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

再细看热度指数在70以上的19部职业剧中,12部都是围绕律政、医疗、警察行业展开的。可见,在国产行业剧的市场上,容易获得高口碑的还是老三样。尽管也有像《新闻女王》《理想之城》这种着眼于传媒、造价师等小众行业的剧集广受好评,但类似的尝试还是少数,尚未激起什么水花。国产行业剧远远未做到真正破圈,仍然缺少一部真正成熟的精品。

口碑上佳的《风吹半夏》《启航:当风起时》等行业剧,都以对年代细节的还原在同类题材中占了上风。《风吹半夏》中通过复古的服装与年代金曲,把时间线索交代得非常清晰。整部剧的主时间线是1996年-2002年,延展的时间线可以追溯到1991年,每一个节点都与观众的个人回忆吻合。《启航:当风起时》里复古的色调、80-90年代初风靡的大哥大以及随处可见的录像厅,也很容易把观众拉回到那个年代。

这两部剧分别改编自小说《不得往生》和《我们的时代》。《启航:当风起时》的编剧卓越泡沫告诉骨朵:“有小说在前,年代感这方面会有参照,因为我们想取一个改革开放的大事记和中关村发展大事记二者中间的子集部分,所以带着这个命题去找答案。对于职业剧这一个领域,改编是有一定优势的,如果是原创,需要编剧有这个领域的专业经验,或邀请专业的顾问参与。

对于年代风浓厚的行业剧来说,小说改编要比原创剧集更具有先天优势。但回到现实题材的行业剧上,衡量的点就不只这么简单了。

一方面,这与剧集本身选择聚焦的行业有一定关系。警察、律政、医疗、房地产这几类作为行业剧中反复被拉出来的典型,得益于不断有大量社会案例做支撑,编剧进行田野调查后,剧情在专业度上不至于偏颇过多。

比如编剧六六在准备《心术》的过程中曾在医院考察了两年;为了《女不强大天不容》又亲自到媒体行业实习1年;为了写《安家》这部剧,做了10个月的社会调查,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门店,采访了不少故事。

医疗行业剧《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的编剧王子,把视角放在医疗行业中心脏外科这一细分领域,也是出于长期观察的考量。“选择心脏外科,是因为我看到一篇国产人工心脏研发的新闻,该技术在国外很早就有了,但国内研发进度当时是第一次了解到,觉得有挖掘空间。我本科读临床医学,医学上的新技术对我有吸引力,为了写人工心脏,扩展成一个关于心脏外科的故事。不过,我对医学的大概认知,还不足以应付心脏外科的高度专业性,所以我找了一位心脏外科医生做剧本的医学顾问,是安贞心外的一位主任,每集剧本写完,会第一时间发给他看,有错误的地方他会指出,我会修改。”

同是医疗剧的《问心》的编剧周艺飞也曾走访上百位医生,进行了长达两年半的田野调查,从手术室全貌到常规医疗仪器,再到手术器械位置和病历本内容,都经过医学顾问的指导和校对。

法治题材剧《底线》中涉及40多个案件,涉及网络直播与MCN公司之间的劳动从属关系、正当防卫的处罚等等,既是现实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利益纠纷,也是取材于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现象级事例。

除了已经被创作者们趟出一片天的热门行业外,不少行业剧也涉足半导体、大数据等小众领域,对于这些“剑走偏锋”的新尝试,可谓各行有各命了。比如《梦想城》作为一部聚焦科技创业的电视剧,本可以深入探讨行业的真实困境,但剧中对大数据技术的描述和一些高大上的技术操作场景,在行内人士眼中可能显得过于简单化,但对普通观众而言,又不具备充足的吸引力。

针对一些小众行业剧,卓越泡沫表示:“我自己的感觉,不是每个赛道都适合来改编和创作的,冷门题材的优势和局限是并存的。举例子说,殡葬题材和临终关怀类,其实是特别适合原创或改编的题材,但是以目前观众的需求,是有些冒险的,毕竟观众追剧是为了消遣娱乐,沉重的题材不是他们的首选。”

另一方面,行业剧虽然涉及行业,但落点仍在情节本身。职业的东西做到极致,有必要;但可看性,才是首要。

编剧王子对这一点也颇有感触:“我觉得,专业性和可看性不冲突,而是两个可以互相加分的项目。如果观众想看百分百专业的职业故事,可以去看纪录片。但电视剧是娱乐产品,首先应该侧重可看性,在有了可看性的基础上,再去完善专业性。当遇到两者冲突的情况,先保证可看性,然后再想办法去圆专业性上的漏洞。”这个时候,行业剧接地气的一面就需要被放大了。

“门槛的高与低不取决于创作者,而取决于观众。”卓越泡沫说,“剧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一个过程,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给市场。剧没人看,自然就没人这么写了,就像十五年前的电视剧市场,只要打开就是婆媳和家庭关系,审美严重疲劳,后来婆媳剧一度成了真空,这几年又开始流行了。市场始终是平衡的,控制平衡的扳手一直在观众的手里。”

但接地气并不意味着行业剧要靠家庭伦理等情节与观众“套近乎”,用家长里短和情情爱爱去写某一职业,也容易背离行业剧的初衷,成为情感剧和“玛丽苏剧”。比如《亲爱的翻译官》《谈判官》等,引发热议的并不是对行业的思考,而是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

国产职业剧叫好不叫座的现状,消耗的是观众对职场题材的耐心,同时也冒犯了那些被戏剧化呈现的职业。

谈及职业剧领域的选择,卓越泡沫认为:“第一是自己感兴趣,会做且有信心做好;第二是取材得有意思,有东西可挖掘,这个题材是自带表达欲的;第三,观众对这个领域是新奇的、接受的。即便你选择一条孤独的、小众的路,最终也是为了拥抱大众。”

人物:连接行业和情节的关键

一直以来,行业剧在人物刻画上都备受争议。有的行业剧写到最后就会变成批皮恋爱剧,以刻板印象刻画人物。

比如《完美关系》顶着行业剧的名头,写着“霸道总裁+傻白甜”的故事,与公关行业没沾边;《手术直播间》中双男主郑仁与苏云的关系被描绘得过于深情,他们在手术台上的默契配合,更像是在上演一出兄弟情深的戏码,而非在进行一场严肃的医疗手术。

编剧王子认为:“如果只试图把职业的东西做到极致,但人物塑造却草草了事,塑造出的角色全是刻板印象的堆积,其实才是一种偷懒。无论什么剧,核心在人物塑造,观众一旦爱上这个人物,对这个人物产生共情,这个人物就算弹棉花,观众也会看下去。而如果观众不爱这个人物,他驾驶宇宙飞船也是乏味的。”

可见,行业剧的重中之重是写具有灵魂的人, 而不是单纯为情节服务的工具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打破刻板印象。

拿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以女性为中心的行业剧来说,女性形象正在变得多元化。《问心》中的方竹青主动远离不幸福的婚姻,放弃儿子的抚养权,去追求自己事业上的进步,与传统意义里相夫教子的女性大相径庭。

还有《关于唐医生的一切》的叙事视角,虽围绕女主展开,却并没有凸显“事业女强人”这一标签设定。王子表示:“在我周围,能看到很多出色女性,她们并没有得到过男性的扶持,性格也绝非所谓‘女汉子’或所谓的‘男孩性格’,而是保持了所有的女性特质,包括一些被世人认为是女性‘特有缺陷’的特质,比如情绪化。但她们仍然把事业做得很好,也有各式各样的魅力。所以,我想写一个不完美但专业的职业女性,在旧的生活被感情毁掉的时候,她完全依靠自己的双手,重新构建起新的生活。”

这些剧中的女性角色们不避讳展现自己的欲望,勇敢追求自己的事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职场能力。

此外,群像式的人物关系也是行业剧的一大魅力。《启航:当风起时》就通过群像展示了很多角色的跌宕命运。“群像是对主角的非常重要的补充。我很喜欢《启航》里的许洋,他是个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的人,很惧怕改革带来的冲击。我们喜欢看英雄主义,喜欢看主角摧枯拉朽,但是往往那些有着瑕疵和局限的人,更能让观众产生共情。”卓越泡沫补充道。

同样在群像上值得称道的还有《城中之城》,“大叔+小生”这种以老带新的黄金搭配,交代了陶无忌、田晓慧等毕业生代表的“职场新手”和赵辉、苗彻代表的精英群体这两代金融人的传承与博弈,在面对金钱诱惑时,他们或坚守职业底线,或一步步堕落,这种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增加了群像的看点。

更进一步来讲,行业剧中一直有争议的话题还是人物情感与职业元素的搭配。从过往播出的行业剧看,“行业混搭爱情”成为行业剧流水线生产的模板,造就了大批的“外行行业剧”。而用职业去推动感情的发生,才算得上是搭配巧妙

编剧袁子弹聊到了《小夫妻》这部剧的最初设计:“这个剧最开始吸引我的地方,是想讨论婚姻权利的问题,当社会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婚姻类的职责分配和权利的占比,其实也是会发生变化的。它聚焦于婚姻关系,但这个婚姻关系就是因为职业变化带来的。所以从这部剧的属性上看,情感这部分跟职业基本是一比一的。但是最后的呈现和剧本差异比较大,还是挺可惜的。”

还有《关于唐医生的一切》中也有循序渐进的情感线。先拿男女主的CP来讲,一个是工作狂,一个是医院里公认好人缘的麻醉科主任。叶主任不止是唐佳瑜在手术台上最坚实的后盾,还会默默替她解决不少人际和生活上的问题,而这方面,恰恰是唐佳瑜不擅长的。他们俩的爱情线,是成年人进退有度,不撒狗血的朦胧暧昧。

再拿唐佳瑜与欧阳真予这对战友为例,起初互相看不顺眼,但当唐佳瑜看到欧阳每次都会用美容针默默地替捐献者缝合,哪怕这并不是她的责任时,唐佳瑜也从欧阳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两人的关系也有所缓和。

在这部剧中,无论是爱情的萌芽还是并肩战斗的友情,依托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是职业线的严密造就了感情的扎实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几年的行业剧里,越来越多普通人的职场奋斗史被搬上了荧幕。医疗剧中被“神化”了的医生,也逐渐被赋予人味,他们也是有“缺陷”的普通人,也会面临种种困境。

譬如,《问心》的男主林逸在职场之外,也会面对扩心病家族史的困扰和高昂医疗费的窘境;《平凡之路》里全然没有了以往律政剧中“年薪百万”“能力超群”的完美律师形象,更着重挖掘律师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讲述了家境、学历、样貌都很普通的小律师潘岩初入职场的故事。没有金手指,没有强背景,主角身上初出茅庐的窘迫感让不少观众窥见了自己的影子。

“作为观众,我觉得吸引我去看一个剧的永远是人物命运。在职业剧领域,王牌是跌宕的人物命运+精彩的职场案例。”编剧王子说道。

难上加难,未来职业剧能否再搏一搏?

说到优秀职场剧,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最佳。它或许是《实习医生格蕾》,或许是《Legal High》,又或许是《迷雾》。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结构紧凑、叙事简洁、凸显出的行业问题值得思考。正因此,这些行业剧通常能够在短短几分钟里,迅速地吸引我们。

反观国产行业剧,总让观众觉得“一眼假”,总能挑出它的毛病。骨朵通过与编剧的交流,了解到目前在实际创作中,最难以解决的其实是对行业“准头”的控制。

《欢乐颂》《小夫妻》等的编剧袁子弹就这一点表达了她的看法:“真正的问题是,我们非常难以模拟特殊职业的人对这个世界的思索。比如说医生这种职业,同样看到病人因救不过来惨死的情况,普通人和医生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普通人觉得这是一个重大剧情,对医生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日常,这种东西很难去模拟。即使我试图往这个方向靠一下,医生也许不应该这么激烈的发泄,但事实上你的态度跟他依然有差别。由于医生常年承受生死养出来的豁达,他会在什么点上有动于衷,你很难抓到,而医生本人很容易抓到那个点。”

而前期编剧做的大量采风和田野调查工作,只能了解各行业的职业规则、禁忌、热门话题等,不在剧中出现基本的常识性错误。但要想深入了解一个行业,以“行内人”的视角写剧,这些还远远不够,这也是行业剧最难过的一关。

你可能能够去采风到一两个大事件,但想一次性就让人家把心防放下是很难得的。所以他输出给你的信息,根本让你触不到这个行当的核心,这就是问题。每个行当是有壁垒的,在这个行业环境里面会塑造一群人,这群人的生活习惯和状态等细节是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同频的。比如写金融行业,我们谁也没有操盘过上亿的单子,你并不知道他面对这些事儿的真正心理,也体会不到他那种兴奋和成就感。所以最难学的不是制度或规则本身,而是在这背后形成的一个心理暗示和精神面貌。

卓越泡沫也从行业剧市场的角度给出观点:“我自己的体感,职业剧在目前市场上是下行趋势。一是能够开发的职场题材已经不多了,二是职场剧还是过于垂直,会先天抛弃掉一部分观众。如果一个垂类爆款剧播不过一个全民类不那么爆的剧,那么就会有人替你去计算性价比,久而久之,职场题材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王子则是从人性刻画方面指出了当下行业剧的困境:“职业剧最大的悬浮是不敢也不能写人物的复杂性,因为复杂包含阴暗面,包含人性的自私和灰色。真善美,现在只有‘善’和‘美’,‘真’比较少,因为‘真’有时候不善也不美。”

从这点上看,《理想之城》确实有其他行业剧不具备的优点。剧中没有纯粹的好人,但聪明人却很多,算是对人性中灰色的一面有所展现,就连女主也不是仁义心软之人,在自己濒临被迫辞职的当口,把前男友对集团隐瞒的资产告诉大老板,赢得了老板信任。

但这毕竟还是少数,《城中之城》里的赵辉、《前途无量》里的罗莎,都是把灰色作为主色调的角色,也在剧播期间引起热议,奈何要么下线快,要么戏份少,还是不能成为行业剧的主线。

不过,这些编剧们仍然有创作职业剧的热情,也就当下行业剧的困境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袁子弹认为:“如果说我们现在写一个职业的话,其实编剧可以把自己细化到某一个类型中。比如说专门写军事题材的,专门写罪案题材的,而且有职业背景入行的特别好,你自己之前工作过,有过一个职业经历,其实是很占优的。如果能在某个行业扎得更透明,相对来说就比新接触行业去学习的编剧出现的破绽要少很多,或者说要合理。”

早几年前,不少影视剧制作团队已经启用具有专业背景的编剧。《法医秦明》的原著作者本身就是法医;《继承人》的编剧段祺华是一位有着30多年从业经验的律师;《外科风云》的编剧朱朱毕业于北大医部,并有临床经验。虽然在一些细节上仍被观众吐槽,但整体呈现还是相对真实。

编剧王子认为:“田野调查不是一部剧是否悬浮或好看的决定性因素。好的采访会带来宝贵灵感,收集资料也是必须工作之一,但电视剧是虚构的艺术。未来我还会再写职业剧,大概会挑选符合人物特质的职业领域。”

无论如何,发展到现在,我们能拿得出手的职业剧依然寥寥无几。从各平台待播剧集片单来看,今年或许还会出现行业剧之争。《即刻上场》《盛怒》《在不安的世界安静地活》《橙色光芒》《成家》《走起!我的天才街坊》《三十九二十八》等多部行业剧领域五花八门,剧集市场对国产行业剧的探索仍在继续。

一方面希望有更多具备专业背景的人士加入行业剧的创作队伍,另一方面还是爱惜行业剧本身的羽毛,“没有那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避免陷入“拍一行毁一行”的同质化怪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