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晚年的时候,能够经常见到毛主席的人不多,谢静宜算一个。
作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谢静宜在那个年代仅凭经常能够见到毛主席这一点,就足以让谢静宜成为许多政治人物争相拉拢的对象了。
原本,作为机要秘书的谢静宜要是在那个年代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的话,或许是能够发挥一定积极作用的。
然而,缺乏政治经验的谢静宜却错失了这样的机会,在那个年代犯下了不少的错误。
尽管在政治上的不成熟使得谢静宜在后来被解除了职务、开除了党籍,但作为曾经的机要秘书,谢静宜却一直将毛主席视为自己最为崇拜的人。
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关于谢静宜是一步步在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故事还要从1950年说起。
1950年,15岁的谢静宜正在读高中。当时军委来商丘招机要员,正在上高中的谢静宜放弃了学业,报名考试,并被顺利录取。
在军委的机要学校进修了两年之后,谢静宜在1952年进入了中南海,在中央某局当机要员。
进入到中南海之后不久,谢静宜就在一次活动上见到了周恩来总理。
当时看到周总理的谢静宜很是激动,主动上前等机会与周总理握手。看到年轻的谢静宜,当时周总理就问道:“小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
谢静宜回答说:“我是机要局的!”
周总理又问:“机要局的同志我大多认识,你是新来的吧?”
谢静宜说:“不,我来了大半年了,新同志不变成老同志,是不准到这里来的。”
听完谢静宜的话,周总理大笑道:“你这个小鬼好勇敢啊!”
就这次对话,让周总理对谢静宜有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周总理将谢静宜介绍给毛主席,谢静宜同样给毛主席留下了很深的影响。最终在1959年时,谢静宜成为了毛主席身边的机要秘书。
初见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对于谢静宜也比较感兴趣,于是就问了一些谢静宜在成为机要秘书之前的事情。
谢静宜当时告诉了毛主席自己在解放前挨自家四叔打的一个故事。
毛主席也很是好奇,便问缘由。
谢静宜告诉毛主席,小时候因为生活在国统区,所以对于共产党、八路军了解得并不多。
有一次,自己在学校的时候跟着老师学了一首反共的歌曲,然后自己也不懂事就哼哼着这首歌回家。
“老百姓,好百姓,大家骂一声,八路害人精……”
当时的谢静宜根本不知道歌里面唱的是什么,更不知道共产党和八路军是什么。只知道回家被四叔听到后,就挨了一巴掌。
一直到解放战争,自己的家乡解放之后,年岁稍大一点的谢静宜才知道原来共产党是帮着天底下穷人翻身的党派,八路军、解放军都是人民的子弟兵。
听完谢静宜的讲述之后,毛主席笑眯眯地说道:“小谢,这支歌好啊!他们本来想让你骂共产党、八路军,结果适得其反,你反而参了军,加入了共产党。你看这是多大的好事啊,这就是坏事变好事,这就是辩证法嘛!”
就这样,谢静宜留在了毛主席的身边,渐渐成为了毛主席最为信任的机要秘书。
对于毛主席的很多事情,别人不知道,作为机要秘书的谢静宜却很是清楚,特别是毛主席的一些生活习惯上的问题。
关于毛主席的一些回忆
例如为什么毛主席一直以来到任何地方都是坐专列,而不是坐飞机。这件事外界有着不少的解读,但是谢静宜却是很客观地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毛主席喜欢坐专列,原因其实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乘火车就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
自从进入到中南海之后,毛主席就感到自己能够接触到群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当年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住在老乡的家里面,与当地的老乡们打成一片,不仅能够最真切地看到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还有机会到农田里面跟着老乡们一起忙农活。
这对于农民出生的毛主席来说倍感亲切。
然而,自从进驻中南海之后,大量的工作让毛主席缺少到基层走动的机会,而各种出行安排也都是计划好了的,所以毛主席出门的时候也少有停下来考察民情的时间。
而坐专列就不一样了,上车之后毛主席有机会通过车窗看到外面的情况。有时候,专列还能按照毛主席的意思走走停停的。
有时候一段本来只要一两天就能开完的路,愣是在毛主席的意思下兜兜转转半个月才走完。
而在这段时间,毛主席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每次列车按照自己的意思靠站后就会下来观察下当地的民情,做一下调研,看下田地里面的庄稼。没有其他的领导干部陪同,毛主席能够最为真切地观察到一切。
有一次,毛主席与谢静宜坐在列车内。眼尖的谢静宜看到田地里面有一个农妇正在偷还未收割的麦子。于是立即告诉了毛主席。
毛主席远远的也看到了那个正在偷麦子的农妇,然后对谢静宜挥了挥手说道:“别出声!别出声!”。
其实农妇根本听不到车窗内毛主席等人的说话,但毛主席却怕惊扰到哪位农妇,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也怕事情传出去有人会对这名农妇上纲上线。
虽然偷麦穗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毛主席知道这都是被逼的。
毛主席坐在车窗内说道:“看来农民的粮食还是不够吃啊!不然,她何苦去抓那些麦粒呢?”
这样的景象,是毛主席平时在地方干部的陪同下一起考察工作的时候完全看不到的景象。这才是毛主席喜欢坐列车的真正原因。
迷失在特殊时期
在毛主席身边待得时间久了,谢静宜对于毛主席是很了解的。不仅知晓毛主席的生活习惯,也知晓毛主席的喜好。
然而谢静宜却忽略了毛主席对于当时很多事情的一些看法。
或许是因为当时的谢静宜太过年轻,并不能从毛主席的一些话中品出深意,缺少政治敏感性。
作为毛主席身边的秘书,当时江某对于谢静宜很是上心,希望将其拉拢到自己的小集团里面来。
特别是在特殊时期,江某很想利用谢静宜在毛主席的身边传些话,做些什么。
谢静宜的爱人苏延勋及时察觉到林立果的异常表现,于是通过谢静宜报告给了毛主席。这才使得毛主席识破了101的阴谋。
这件事之后,谢静宜被提拔,渐渐地从机要秘书的身份转变成为了一名政工干部。
那几年谢静宜的升迁是很快的,在1973年的中共十大上,谢静宜不但当选为中央委员,同时还当上了北京市委书记和市革委会副主任。
在这段时期之前,江某与谢静宜就认识。但是谢静宜当时并没有成为江某拉拢的对象。一直到谢静宜成为清北革委会的副主任之后,江某才将谢静宜视为拉拢的对象。
在清北时期,谢静宜对于江某唯命是从。而江某也愿意与之结交,因为谢静宜能够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这对于江某来说是有着极大作用的。
年轻的谢静宜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在江某得授意下对不少老干部、老革命开火。犯了不少的错误。
对于谢静宜的这些问题,毛主席也多次提醒过对方,希望谢静宜不要上当。但当时处于斗争中心的谢静宜,早已在权力与地位的迷雾中失去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第四届人大会议召开前,江某还想让主席提拔谢静宜担任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毛主席当即就提出了反对,后来这件事就此作罢。
毛主席逝世后,那帮人被粉碎,谢静宜也在1976年被逮捕。此时的谢静宜也渐渐地清醒过来,认清了是非。但是一切也都晚了。
后来因为谢静宜在审查的过程中态度良好,所以对于谢静宜,中央决定不进行起诉。但谢静宜也在1977年的时候被开除了党籍。
对于这样的结果,谢静宜没有怨言。失去了职务与党员身份的谢静宜当时说道:“不管党承认不承认,我永远是党的好女儿。”
后来中央恢复了谢静宜的部分干部待遇,在90年代时,谢静宜每月能拿到300多块钱。
晚年的谢静宜一直深居简出在家撰写回忆录。对于当年特殊时期犯的错,谢静宜也并不隐晦,坚持实事求是的叙述。
2017年3月25日,谢静宜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