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出卖港口,看似是一个所谓的“商业行为”,但是已经实实在在地触犯到了国家利益,助长了美国对华打压、遏制的嚣张气焰,简直是助纣为虐!在所谓“港口交易事件”日渐发酵的当下,中方一方面连发锐评,对李嘉诚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希望李嘉诚能够迷途知返,亡羊补牢,另一方面中方也做了两手准备,美国大资本家黑石集团董事长已经抵达北京并得到了中方高层的接见,李嘉诚有可能已经有了被直接“踢出局”的风险。
4月2日,就是李嘉诚下属企业与美国大资本家贝莱德集团正式就“港口交易”进行签字交割的时间。也就是说,再过短短七天,李嘉诚就将会将手中的包括巴拿马运河港口在内的43个港口的运营权交给美国人。
在眼下中美博弈日渐进入深水区的大背景下,李嘉诚此举无疑会带来极坏的影响。要知道,就在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还刚刚放出消息,要对所有“与中国相关”的船只在停靠美国港口之际加收相关费用。那么如果美国通过与李嘉诚的所谓“港口交易”为契机,进一步掌控全球港口乃至全球航道,这无疑会大大增加中方的海运成本,这对中方这样一个外贸大国而言,其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李嘉诚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仅在民间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而且也引起了官方的“劝诫”。此前,中方国务院港澳办、外交部、港府特首等各界已经公开对此事进行了多达5次的表态,而且香港当地媒体《大公报》也多次就此事发布了公开评价。
尤其尖锐的是在《大公报》最近就此事的一篇锐评之中,作者直截了当地指出,希望有关企业能够“停止交割”,可见,其表述已经非常直白了。
而就在“港口交易”倒计时7天之际,中方商务部专家也再次就此事发声,这也是官方第六次就“港口交易事件”进行表态。日前,商务部专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已经公开发文表示,李出售巴拿马两港口的行为恰恰是“在商不言商”的表现。
卖港口经营权当然可以,但要符合商业逻辑,按理说,商人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但李嘉诚及长和出售港口经营权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全球招标价高者得的方式,反而“短平快”地与贝莱德达成出售协议,这难道符合逻辑吗?
商务部专家的发文一针见血,直指要害,点明了李嘉诚出售港口的行为,压根就不是什么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有着不少其自己的“小九九”。说白了,李嘉诚这回原本就是想要“快速套现”一波,赶紧“收钱上岸”,因此才会如此着急。
而这,很显然已经违反了基本的商业规则和商业逻辑,可见,李嘉诚出卖港口的行为,不仅违背了中国人传统的爱国品质,也违背了一个商人应该遵循的商业准则,堪称是既不合情也不合理更不合规,“槽点”实在是太多!
中方一方面在继续劝说李嘉诚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有了第二手准备。根据央视的公开报道,24日,美国大资本家黑石集团的董事长苏世民已经抵京,并在钓鱼台国宾馆得到了中方高层的接见。在会面期间,中方表达了希望黑石集团来华投资的欢迎态度, 苏世民也回应称,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愿意和中方相向而行。
苏世民虽然是美国大资本家,但是其与中国还是有一定的渊源的,并且还曾经出资创办了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属于是美国对华比较友好的“知华派”人士。另外,苏世民创立的黑石集团,还曾经就是上文提到的贝莱德集团的旗下部门,直到现在,贝莱德集团与黑石集团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当前“港口交易”即将达成的节骨眼上,中方直接接见贝莱德集团的“前东家”,这其中蕴含的意义可谓不言而喻。我们有理由推断,中方有可能是要跨过贝莱德集团这个层级,直接与更高层级进行沟通和交换,对李嘉诚的所谓“港口交易”进行“降维打击”。
如果中方能够与黑石集团等美国大资本家直接达成合作,被夹在中间的李嘉诚的位置其实就很尴尬了,甚至不排除李嘉诚有直接被迫“出局”的可能。总之,如今港口和航运领域已经成了中美交锋的“新赛道”,李嘉诚的“港口交易”要想真正落地,恐怕不会那么容易,剩余的七天究竟还会发生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