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的夏天,厦门远华集团董事长赖昌星并未完全预料到,他一手构建的庞大走私帝国即将迎来末日。
这个身高不足一米七、口袋里常别着万宝龙钢笔、手腕上戴着金劳力士的福建男人,正经历着他人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那个夏天,赖昌星接到了一个来自厦门海关内部密友的紧急电话,得知一封关于他走私活动的举报信已经送达中南海高层。
危机感瞬间笼罩了他,他迅速行动起来,往自己的奔驰车后备箱里塞进了两个装满美金的保险箱,据称总额高达五千万现金,驱车直奔首都机场,企图用金钱再次“疏通关系”,扑灭这可能烧毁一切的火焰。这次他面对的,是国家机器的雷霆之怒。
草根起家:走私路上的狂飙
赖昌星的起点源自福建晋江一个名为烧厝的普通村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仅二十二岁的赖昌星,其日常是蹬着一辆三轮车,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中穿梭,从事着不起眼的废旧金属回收生意。
生活的转折点,源于一次与香港商人的偶然接触,这位香港商人从事的是当时风险与利润并存的海上走私活动。
当赖昌星了解到,对方仅凭几艘渔船,将从日本等地运来的电视机偷运入境,简单转手便能获得高达十倍的惊人利润时,他对商业机遇的敏锐捕捉能力被彻底激活。
他没有过多犹豫,将自己通过收废品等方式辛苦积攒下来的八千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全部投入到了他的第一笔走私生意中——贩售走私电子表。
凭借着闽南人特有的“敢拼”精神,以及对财富积累近乎本能的渴望和追求,赖昌星的走私生意如同滚雪球般迅速扩张。
1985年,他审时度势,在当时的亚洲金融中心香港,注册成立了“香港美好企业有限公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本的积累,进入九十年代,赖昌星的商业野心进一步膨胀。他将目光投向了利润更为丰厚、操作更为复杂的成品油走私领域。
到1996年,此时的远华集团,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初涉走私的小作坊,其掌控的走私网络,据后续调查资料显示,已经渗透并覆盖了福建南部沿海地区至少二十七个码头。
一个以赖昌星为核心,水陆交织、关系错综、运作严密的庞大走私王国已然成型。
红楼魅影:编织官场腐败网
随着非法财富的迅速积累,赖昌星将相当一部分资源投入到构建一个严密的政商保护网络中,以确保其规模日益庞大的走私活动能够规避监管、畅通无阻。
为了系统化、高效率地实现对官员的腐蚀,赖昌星发展出了一套被内部或外界称为“三件套”的组合策略,其手段精准地针对了人性与体制的弱点。
第一件是直接的金钱攻势,根据不同官员的职位高低、权力大小及其利用价值,提供数额惊人的现金、银行存款、房产或其他形式的财产贿赂。
第二件是利用美色进行诱惑,通过红楼的平台,提供系统性的性贿赂服务。
第三件则是利用许多官员对子女前途的深切关注,主动提出并负责为其子女安排出国留学、移民、在境外或境内安排优渥工作等。
这套组合拳精准地击中了许多官员的软肋。
据称,仅厦门海关,就有高达160名工作人员在这套组合拳下沦陷,成为了远华走私集团的保护伞。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时任厦门海关副关长的接培勇。
接培勇以清廉著称,但赖昌星了解到他痴迷于书画。
于是,赖昌星投其所好,专门从北京请来书画名家与之“交流”,最终用一幅据称价值千万的张大千画作(后被指出实为赝品,但在此处仍起到了关键作用)成功将其拉下水。
通天手腕:金钱美色铺就的关系路
1998年年底,远华集团内部因为利益分配问题,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集团的一位常务副总,与赖昌星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1999年春节刚过,这位副总写了一封举报信,寄到了海关总署。
为了让这封信更有分量,他还附上了60多页的材料,里面全是线索和证据,涉及远华集团的账目、交易记录,甚至还有一些关键人物的名单。
赖昌星得知举报信的事后,他立刻行动起来。他开着他那辆价值1200万元的防弹轿车,带着整整5000万元的现金,直奔北京。
这笔钱被他装进两个保险箱,塞进车后备箱,准备用来“摆平”这场危机。
5000万元的现金,换在90年代末,能买下北京好几条胡同的房子,可见他为了保住自己的帝国,真的是下了血本。
到了北京,赖昌星才发现,事情远没他想的那么简单。他带着这5000万元四处奔走,却发现钱根本送不出去。
原因很快就浮出水面——他最大的靠山之一,时任公安部副部长兼全国打击走私小组副组长的李纪周,已经被“双规”了。
李纪周在赖昌星的走私生意里,扮演过重要角色,收了不少好处,算是他的核心保护伞之一。
可如今,这棵大树倒了,赖昌星在北京的路子一下子被堵死了。
他试着找其他关系,可那些平日里称兄道弟的人,要么推脱不见,要么干脆不接电话。
就在赖昌星四处碰壁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站了出来——一位当红女歌星,长着一张娃娃脸,在当时娱乐圈风头正劲。
她跟赖昌星关系不浅,1998年的时候,赖昌星就出手阔绰,送了她一栋位于北京的别墅,据媒体后来披露,这栋房子当时市值700多万元。
此外,他还陆续给了她两三百万元的现金,这些钱和房产,都是赖昌星拉拢人脉的惯用手段。
这位女歌星显然念着旧情,决定帮他一把。她在北京跑了不少地方,找了些文化圈和娱乐圈的熟人,替赖昌星说好话。
她逢人就说,赖老板人多好,生意做得大,对朋友仗义,为什么非要查他呢?
她还带上了茅台酒和中华烟这些高档礼品,试图用自己的面子和人脉,给赖昌星打开一条生路。
她的努力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赖昌星的麻烦已经不是靠几句话、几箱酒能解决的了。
大厦将倾:末日前的疯狂挣扎
“疏通”失败后,赖昌星接到的一个关键电话,电话内容据信是告知他,时任中国海关总署署长的牟新生已经明确拒绝了他的巨额贿赂,更为致命的是,由中央直接派出、旨在彻查远华集团走私问题的“420专案组”已经正式进驻厦门,一场规模空前的调查风暴已经拉开序幕。
面对迫在眉睫的危机,这位经历过无数风浪、甚至曾在早年因走私香烟被缉私队追击而跳海逃生的走私枭雄,立刻通过卫星电话,向在厦门的心腹下达了一道紧急指令:销毁所有地下钱庄的关键账本,沉入厦门鼓浪屿附近的海底。
目的是彻底切断通过地下钱庄洗钱和转移资金链条的物证,企图掩盖其真实的走私规模和非法资金流向。
后来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细节,并且揭示了远华案所涉及的走私金额高达惊人的数百亿元人民币(资料中明确为五百亿),其中有至少八十七亿元人民币的巨额资金,正是通过赖昌星长期控制和利用的、遍布福建晋江等地的三十七个地下钱庄网络,被分批、隐蔽地转移到了境外。
在赖昌星本人忙于策划毁灭核心证据的同时,其庞大犯罪网络的其他环节也并未坐以待毙,而是出现了连锁反应式的“自救”或“清算”行为。
远华集团的一位财务总监,在厦门市中心的希尔顿酒店秘密约见了一位据称为某电视台的主持人。
这位财务总监交给了对方二十本银行存折,每本存折上的户名都是一个相同的化名——“李伟”。
据了解,这是赖昌星团伙专门用于向某些媒体人士支付“封口费”或进行利益输送的匿名账户。
亡命天涯:十二载流亡终有时
随着调查的深入和外围关系的崩塌,赖昌星知道大势已去。
1999年8月11日清晨,他做出了最后的选择——潜逃。
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他和妻子及子女畅通无阻地通过了VIP通道。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当班的海关值班科长甚至特意关闭了安检X光机。
据称,该科长因此收受了赖昌星方面提供的七套房产,分布在厦门市的五个不同高档小区。这一细节,直到两年后案件深入调查时才被最终查实。
就在赖昌星一家飞离中国大陆的同时,身在北京的董文华,也悄悄地撕碎了一张写有十几个电话号码的纸条。中一个号码,或许能联系到某位已经退休的领导所在的疗养院。
1999年8月,赖昌星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以普通游客的身份抵达加拿大温哥华。
他与妻子和三名子女一同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在签证过期后,他们一家拒绝离开加拿大,并提出了难民申请,由此引发了加拿大历史上拖延时间最长的一起难民申请诉讼案。
在此期间,赖昌星全家被加拿大政府软禁在温哥华的住宅中。
长达十二年的海外流亡,并未能让他真正逃脱法律的制裁。
经过中加两国多年的外交和法律交涉,2011年7月22日下午,加拿大警方将赖昌星押送离开温哥华,遣返回中国。
这位曾经在中国东南沿海搅起惊天巨浪的走私大亨,最终还是回到了他命运开始和终结的地方,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审判。
参考资料:[1]王荣利.逃往海外12年的富豪赖昌星迷案待解[J].法人,2011(8):76-7796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