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补上心理健康服务的缺口
33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来源:健康报】
在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共话社会治理与心理健康,呼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心理根基。
协同尚需发力
“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应只从心理学和医学视角去看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院长李韬指出。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前会长许燕提出,身心健康问题从本质上看是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改善社会环境的方式来促进健康。
李韬介绍,心理精神疾病带来的经济社会成本高,对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影响大。当前患者的疗愈需求较多,然而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供给缺口却很大,干预方法有限。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为例,家、校、社、医、技尚未形成有效联动,还需从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协同、政策协同方面发力。
据悉,在落实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中,目前仍存在部门协同乏力的问题,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进度、工作成效的区域差异还比较大。
“社会心态是反映社会治理的晴雨表。”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任付强认为,要着力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做好资源配置和顶层设计,厘清职责分工,压实责任,共同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强预防端和康复端的建设。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更重要的是从体系内向体系外溢出,要从医疗机构走进社区、家庭、机关、厂矿、学校等各个领域,让社会心理服务贴近社会、贴近需求、贴近行业。
干预走向细腻
随着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社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这一变革不仅正在深刻改变社会的经济结构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更对人的心理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康震表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非常艰巨。一方面社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必须兼顾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另一方面城乡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的社会群体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加速迭代升级等,这些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提出新的课题,同时也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和能力水平提升带来了契机。
“数字技术提供了洞察人类心理奥秘的新钥匙。借助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工具,心理疾病的监测预警、预防、治疗有望进入更加全面、主动、实时、精准、高效的新阶段。”李韬介绍,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可以进行无感监测、进行智能心理模型分析、建立数字心理画像,还可以实现数字化情绪分析与个性化干预,同时依托智能技术和工具提供情感陪伴。
除了借助数字技术赋能、用好现代科技外,还需积极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李韬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一起培育“心理资本”。在他看来,“心理资本”指的是个人或群体的认知和情感资源、心理健康素养等。国家如何发展其“心理资本”,不仅关乎国民心理健康、社会团结稳定、社会的包容性,还将影响经济竞争力和繁荣度。他建议全社会加强对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的关注和投入,倡导“减速”生活,并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滋润人心的力量。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