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五年的晚上,65岁的朱元璋,虽然满头白发,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废除宰相制后,无数的政务,都是他亲自处理。“这些贪官污吏,统统该杀。”看着一份奏折,朱元璋无比愤怒。他话音刚落,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伺候朱元璋的太监,领着一个东宫的人走进来。两人均是一脸哭相,看得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感到不妙。 “陛下,太子风寒不治,方才归天了。”东宫来人,凄厉的禀报。 朱元璋浑身剧震,如遭雷击,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瘫坐在椅子上。良久,发出凄厉的哭声:“标儿啊....” 八月,朱标被葬在孝陵东侧,谥“懿文太子。”

建文元年,被准尊为孝康皇帝。朱棣靖难夺位后,又改回“懿文太子。” 假如朱标不死,朱棣还敢不敢反?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朱棣靖难成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一、朱棣成功篡位的原因 在古代,一个人哪怕心里一直想着造反,也必须要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然手下的人凭什么相信,对面的人怎么投降? 朱棣用的理由是清君侧,也就是要干掉皇上身边的奸臣,不是为了皇位。这在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里,也能找到出处。 “日后朝中若有奸臣作乱,各地藩王尽可领兵进京,勤王除奸,确保大明江山,传之千秋万世。” 有了理由,还需要确保可行性。打仗可不是请客吃饭,稍有不慎就得掉脑袋。朱棣的自信,来源于他是明朝当时最能打的将军,朱允炆那边的都不是对手。 任是如此,在靖难的过程中,也打的险象环生,好几次都差点出师未捷身先死。 朱棣的致胜一击,是放弃后方,直接攻打南京。还没怎么打呢,南京城里就有不少人主动开了城门,把他迎进来,朱允炆只能落得个纵火逃亡的下场。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说直白点,就是大多数人认为扛不住。与其死扛之后被杀,还不如早早地投降。反正都是你们朱家人在斗,谁当皇帝不是当? 而且自古以来,继承皇位这种事。讲究个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朱元璋太过于看重朱标,选了他的儿子当皇帝。从这个角度讲,朱棣的行为也没什么大错。

师出有名,加能力碾压,再加对手消极抵抗,就是朱棣成功夺位的核心因素。 如果朱标是皇帝,这些因素还能不能成立呢? 朱标的大义名分 要说哪个朝代的太子地位最稳固,恐怕非朱标莫属。 朱标出生于1355年,当时朱元璋正在打南京。得知消息后很是开心,没几年就让大儒宋濂当他的启蒙老师,悉心教导。 到了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毫不迟疑地就把朱标立为世子。朱标13岁的时候,就被派去临濠祭祖。临行前,朱元璋交代他一路上要体察民间疾苦,学会了解民生,知道创业的艰难。 也就是说,朱标从小就是往未来皇帝的方向被培养的。 果然,明朝开国后,朱元璋第一时间把朱标立为皇太子,不带跟任何人商量和犹豫的。同时,还为朱标配备了豪华的治国团队。一旦朱元璋要出去打仗,太子立马就能监国,不用再重新组建班子。 这根本就是朱元璋支持朱标,建立一个自己的小朝廷。

朱标也不负厚望,性格仁慈,外柔内刚。经常和马皇后一起,保护那些要被朱元璋杀掉的重臣。平时也负有教导弟弟们的责任,像朱棣那些皇子,没有外出就藩时,都是由朱标在管教。所以在弟弟们面前,他非常有威信。 朱棣的妻子是徐达的女儿,在将门有不小的影响力。但朱标的妻子也并不逊色,是常遇春的女儿,同样是武将们支持的对象,而且是死心塌地那种。 可以说,如果朱标是皇帝,朱棣连个出兵的理由都找不到。 三、朱标的“能力” 能力这个东西,分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 咱们先说个人能力,朱标在军事才能上,无疑是不如朱棣的。毕竟他没有像朱棣那样,一直在战场上历练。 但朱标在其它方面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不然朱元璋就算再喜欢他,但他总是把事情办不好,也是不行的。地位稳定的根本原因,就是父亲喜欢,做事能力又强。 朱标不像儿子朱允炆那样,长于深宫之中,对外面的事情一知半解。他从十几岁开始,就开始体察民生,请教乡老。当了太子后,又经常帮朱元璋处理政务,偶尔还得去地方巡视。 朱标,是一个兼具底层思维和顶层设计能力的太子。

再说整体能力,有很多人说朱棣之所以能打赢,是因为朱元璋把名将大部分都给杀光了。特别是蓝玉案,牵连的大多都是军队上的人。 这个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看个时间线,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亡,朱允炆继太子之位。而蓝玉案,恰恰发生在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一年后。 蓝玉嚣张跋扈,吃空饷和兵血由来已久,朱元璋也早就知道。为什么早不动晚不动,非要在这个时候动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朱元璋认为自己完全能控制他们,朱标也问题不大。除了一直当太子形成的威信,朱标跟蓝玉的关系也不错。他是常遇春的女婿,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 但是朱允炆,就不具备这个能力了。 所以朱元璋,要在自己的生命终结前,把这些隐患给清理干净。可仗总需要有人打,把将军杀了,谁去打仗? 朱元璋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们,他允许藩王们拥有自己的军队,守卫各方。为了防止这些藩王搞事情,又做了非常严格的制度限制。 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一点点小的漏洞,就足以致命。 这样一来,大明的军事力量,除了京师的兵马,剩下的就是藩王在掌控。朱允炆一搞削藩,触动了他们的利益,就造成了整体实力的倾斜。

就算是按兵不动,都是对朝廷能力的削弱。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朱标的病亡,朱元璋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如果朱标活着,蓝玉或许还会死,但应该不会牵连那么多人。 四、朱标的凝聚力 看古代打仗时,很多人好奇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非要一座座城池的去打,不能直捣黄龙搞斩首战术呢? 原因在于后方的稳定和粮草兵源的补充,每打下一座城,里面的人和财富就能归为已用,不用害怕被被切断退路,一旦遇阻,还能撤下来修整。 如果不管不顾地直接上去,很容易就会陷入重重包围。 所以朱棣直接攻打南京,完全是孤注一掷的做法。因为他实在是耗不起,而且断定南京城的文武百官对朱允炆没什么忠心,大概率会望风而降。 事实证明,他赌对了。 可如果朱标是皇帝,这种情况一定不会发生。在朝廷百官心里,朱标是个仁君。在朱元璋大杀四方期间,他保护了很多人。对那些不是必须杀的人,朱元璋也乐意卖面子给朱标,让他收拢人心。 在朱元璋手下喘不过来气的官员,是巴不得朱标当皇帝的。 所以如果是朱标当皇帝,朱棣就算还敢孤注一掷,南京城的官员,大概率是不会那么容易投降的。那个时候就是前面打不下来,后路被切断的局面。

朱标不仅对文武百官有凝聚力,对藩王们也有号召力。就说他在生病前,就是去巡视陕西。那是秦王朱樉的地盘,因为犯错过多被召回了南京。朱标顺便调查了一下,回南京后就替弟弟说情,朱樉才被放了回去。 这样的大哥,那些藩王们怎么会不支持呢? 综上所述,朱棣靖难成功的核心原因,在朱标面前一个都成立不了。 说了这么多,朱棣靖难的原因,是因为建文帝削藩。兄弟们有被软禁的,有自焚而死的。让他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才铤而走险。 敢铤而走险,就是因为觉得成功率高。朱允炆得位不正,朝中没有能对抗自己的名将,皇帝凝聚力不够,藩王们人人自危不会阻拦。 假如朱标是皇帝的话,恐怕朱棣的念头一起,各个方面研判后,就直接放弃了。根本就打不赢的事情,干嘛冒着全家凉凉的风险去干。就算是削藩,也不至于丢了全家的性命。 人的野心,来源于对事情的信心。 历史没有假如,但可以假设。朱标不死,朱棣根本没有靖难的勇气和理由。就算是昏了头,也会被实力碾压。

那如果朱标不死,朱棣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我想朱标就算也要搞削藩,也不会像建文帝那样被腐儒牵着鼻子走,而是会用自己的方式。比如把人召来京城,把事情摊开来讲。朱棣后来削藩能成功,朱标没理由做不成,有可能会做得更好。 朱棣,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骁勇善战的王爷,为大明守护北方一辈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