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有差异,这是在兼顾效率与公平。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形成了相对明显的档次划分。


一是计发基数与过渡系数。


西藏、上海等地的“两数”标准名列前茅,同等条件下养老金会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比如西藏那曲地区退休职工因高原补贴,其养老金可达内地同职级人员的1.5倍。


这是羡慕不来的。


二是职业年金的差异化积累。


一线城市高收入群体职业年金账户余额可达50万以上,而中西部乡镇职工可能不足10万,这直接导致月领取额相差数千元。


三职务职级与职称。


养老金计算与退休前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挂钩,计发比例按工龄分段,如“老人们”满35年90%、满30年85%、满20年80%。


比如,某地正高级职称、处级以上职务显著提升养老金,工龄35年可突破1万元。


四是地区经济差异。


社平工资高的地区,比如北上广深,这些地区的基础养老金显著更高。


作为退休人员更要明白,养老金的差距不仅是数字,更是对职业生涯的综合体现。


第一档,基础保障型。


退休金在月均6000元以下,这些的典型代表主要是基层科员、工勤岗,职务工资较低,职业年金积累少,尽管有点工龄。


这常见于三四线城市或经济欠发达地区。


例如,某乡镇教师,工龄28年,职业年金月领不足800元,养老金约4500元。


第二档,稳健温饱型。


养老收入月均6000—9999元。


退休前他们的职务工资位于中等。


典型人群是科级干部、中级职称人员,比如学校教研室主任、医院主治医师等等。


举个例子,某县级市科员,工龄30年,职业年金月领1200元,养老金约5800元。


第三档,小康舒适型。


月入过万,能怀抱小康。


适合人群是处级干部、副高级职称人员,如高校副院长、三甲医院副主任医师。


一线城市或发达地区社平工资支撑较高基数,如果地区支持不够,那就级别来凑。


如某地级市副处级干部,工龄36年,职业年金月领1800元,另外养老金8500元。


第四档,优质宽裕型。


这个范围可以是月均13000—16000元。


核心人群大多是厅局级,或正高级职称专家,如大学教授、省级医院学科带头人。


条件苛刻,要职务工资峰值和工龄顶格。


如某省会城市副厅级干部,工龄38年,职业年金月领2800元,养老金约1.2万元。


第五档,高端保障型。


这个时候就不谈钱了,谈各方面的待遇。


杰出代表是省部级领导、院士级专家等。


并轨后计算方式统一,但因缴费基数与年金差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仍普遍高于企业职工,可见,待遇差距仍存但收窄。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退休金的五大档次,你在哪一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