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突,澳大利亚是否愿出兵?“7月13日,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帕特·康罗伊在澳广播公司(ABC)节目中面对这个尖锐问题时,斩钉截铁的回应:“我们不会讨论假设性问题,是否出兵,只能由当时的民选政府决定,”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美国国防部近期的施压。
这事得从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说起,2024年底特朗普二度执政,美国的印太战略调子就变了,不再遮遮掩掩,直接让盟友表态,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成了急先锋,到处鼓吹中美可能在台海爆发冲突,他3月份在国会听证会上说“台湾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这话传到澳大利亚,当地媒体和老百姓都炸了锅。
大家觉得美国太双标,一边让盟友明确站队,一边自己却留后手,这种态度让澳大利亚早就憋着一股气,所以康罗伊这次回答一点没留情面,直接把美国的施压顶了回去。
7月10日,科尔比通过视频会议跟澳大利亚官员摊牌,要求明确军事承诺,比如部队部署、后勤支持这些具体的事。
澳大利亚没当场答应,康罗伊事后在媒体上说得更明白,澳大利亚的决定权在自己手里,不会让外人牵着鼻子走,这态度硬得跟铁板似的,华盛顿估计没料到会吃这么个闭门羹。
更巧的是,7月12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刚飞到上海,开始为期七天的访华行程,他跑了上海、北京、成都,谈的都是贸易、清洁能源、旅游这些实打实的合作。
美国施压的消息偏偏在第二天爆出来,澳大利亚媒体立马嗅到了猫腻,《悉尼先驱晨报》和《时代报》接连发文,说美国这是故意挑事,想搅黄中澳关系刚有点起色的势头,ABC的社论更直接,点名美国是在盟友间制造对立,搞得澳大利亚左右为难。
澳大利亚国内的民意也给政府撑了腰,2025年6月,悉尼大学搞了个民调,70%以上的人反对卷进台海冲突,80%觉得应该跟中国保持合作,这数据一出,议员们在议会里讨论得热火朝天,都觉得不能轻易被美国推到火线上。
澳大利亚的媒体这次也站政府这边,ABC、《悉尼先驱晨报》都发评论,说台海局势再紧张,也不代表澳大利亚得马上站队,更不能让美国拿捏住决策权。
这事可不是澳大利亚一家的事,周边国家也有类似态度,日本防卫省面对美国的要求,回答得含含糊糊,说应对方案得看实际风险评估,摆明了不想把话说死。
韩国更直接,从头到尾没在台海问题上跟美国搭腔,东南亚国家也差不多,马来西亚总理公开说不想让亚太变成大国博弈的战场,印尼总统也表态不会掺和跟自己安全无关的争端。
菲律宾虽然跟美国签了军事基地协议,但在台海问题上也小心得很,这些国家有个共同点,跟中国都有密切的经贸往来,谁也不想轻易打破平衡。
澳大利亚的经济结构也决定了它没法随便跟中国翻脸,2024年,中国占澳大利亚出口的三分之一,铁矿石、天然气、牛肉、葡萄酒这些大头都靠中国市场,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利益,澳大利亚政府掂量得很清楚。
阿尔巴尼斯访华期间,签了好几份协议,涉及清洁能源、绿色矿产、教育交流,件件都跟经济增长挂钩,美国让澳大利亚表态,等于逼着在战略合作和经济利益间选边站,这选择可不好做。
澳大利亚的回应其实早就埋下伏笔,过去几年,中澳关系虽然有过波折,但2022年工党上台后,阿尔巴尼斯政府一直在努力修补关系。
2025年7月的访华就是个大动作,上海、北京、成都三站跑下来,签的协议不仅稳住了贸易,还给未来的合作铺了路,这些协议背后,是澳大利亚对经济稳定的渴望。
毕竟,铁矿石堆满珀斯港口,葡萄酒装满阿德莱德的仓库,这些都要靠中国市场消化,游客和留学生带来的收入,也让服务行业吃下了定心丸,澳大利亚很清楚,跟中国闹翻的代价太大,远不是几句外交表态能补回来的。
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做法实在不地道,自己奉行“战略模糊”,不愿意提前承诺保卫台湾,却要求盟友冲锋陷阵,这种“让盟友当炮灰,自己躲在后面”的操作,暴露了美式同盟的虚伪。
澳大利亚这次拒绝当棋子,其实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体现,康罗伊说得明白,虽然他担忧中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军事基地,但澳大利亚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这种清醒的态度,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从长远来看,澳大利亚的回应也给美国提了个醒:盟友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工具,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能脱离经济利益谈政治立场,美国如果继续搞军事霸凌,逼着盟友在台海问题上表态,只会让更多国家离心离德。
澳大利亚这次的态度,既是对美国施压的有力回击,也是对自身国家利益的坚决捍卫,这种基于现实的外交策略,才是真正对本国人民负责的做法。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