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记者 余育桑

“茶青摘取是有讲究的,捏住茶青的根部,双手稍微用力一点力向上提,茶叶就采摘出来了。”水满乡新村村的村民钟斐秋背着竹篓,一边教着茶叶采摘的技巧,一边用手轻快地在茶树上跳动,转眼间就把一颗茶树上的茶青采完了。

当清晨的阳光照射在水满乡新村村什巾岭茶园,钟斐秋就要在茶园里无数次重复这样的动作,直至竹篓里装满茶叶。

采访钟斐秋,是中海油驻新村村第一书记陈亮引荐的。当时陈亮一边骑着电动车一边介绍“斐秋是我们村脱贫致富的代表,又在2023年评为五指山红茶匠人,你们来找她不会错的。”

早晨的茶青上沾满露珠,钟斐秋和村民在新村村的茶园里采摘茶青。记者 吴兴财 摄

苗家姑娘与大叶茶的不解之缘

“来到水满乡的客人就要先喝五指山的大叶茶。”钟斐秋见到有人来找她,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利索地在茶桌上泡了一壶茶。

“大叶茶一般三泡,三泡后味道会随着茶水颜色而变淡。”钟斐秋介绍道,大叶茶因品质独特,茶多酚低,氨基酸较高,导致茶叶的苦涩味低,需要把控水的温度和浸泡的时间。

谈起茶叶的时候,钟斐秋滔滔不绝。说起用茶叶致富的时候,她的思绪也飘回到之前住在铁皮房里奋斗的那段时光。

“那个时候我们家还住在新村村最高的山坡上,在搭建的铁皮房里,要喝水的话还要挑着水桶到村里接水。”钟斐秋想到过去,思绪万千。

她说,新村村是苗族村寨,这里的苗族同胞家家户户都种着茶,自小就在茶园里喝着茶叶、闻着茶香长大,对大叶茶有深厚的情感。茶园里生长的茶叶品质优异,但是在那个时候,村里人并未掌握现代科学的制茶工艺,只是简单地将茶叶在水里煮沸后饮用,并且茶叶的售价在市场并不高。

“以前为了维持生计,就去酒店打工,当服务员,到了2005年,村里修了路,当时的人常说‘山里要致富,那得先有路’。”钟斐秋说村里修了路,逐渐开始有游客、商人来到村里购买灵芝、蜂蜜、茶叶等土特产。这时的她一边在酒店工作,一边有样学样地卖土特产来维持生计。

2016年,在政府和中海油的帮扶下,新村村陆续改造人居条件,钟斐秋家的铁皮房被认定为危房,也在改造范围内。经过一年,房子盖好后,一家子也搬到小洋房里。

也就在这一年,钟斐秋在家里拿着一个大铁锅在炒茶,路过的游客看到一个妇女拿着着锅炒着叶子,十分不解,便上前询问,也正是这一问开启了茶叶往后的致富密码。

“当时我在家里拿着铁锅炒茶,在那里炒着,有个来旅游的人看到,我就向他介绍五指山的茶叶,出于好奇,那人就把茶叶买回去了。”钟斐秋绘声绘色地说着当时的情景,虽然物质拮据,但是做着和茶叶有关的事情总会让她的生活变得生动而有趣。

村里改造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村里感受苗家的风情,钟斐秋也在自家的一楼客厅里搭台卖起手工茶,正式做起了茶叶的生意。

做好茶让茶叶销往远方

“虽然从小跟着母亲做茶,但是做茶的手艺粗犷,做出来的茶叶总能闻到一股柴火味,覆盖住了茶叶发酵时的香气。”钟斐秋说,在卖茶的时候,有一位行家指出售卖的成品茶缺乏对品质的把控,导致生产的茶叶品质并不高。

这时钟斐秋意识到即使好山好水生好茶,这个“好”不仅是茶的生长环境好,还要制茶的工艺好。那要如何用好工艺做好茶呢?幸运总是眷顾努力的人,在2018年的时候海南真吾乡茶厂的负责人庄大文准备将茶厂落户到水满乡,期间庄大文在水满乡品鉴茶叶,也购买过钟斐秋的茶。后来在五指山市政府组织的一场就业培训中,钟斐秋便与他相识,重新学起制茶工艺。

“当时为了学习制茶工艺,就虚心向庄总请教,庄总也毫不吝啬的指导茶叶制作工艺流程要注意的细节。”钟斐秋说,为了找到自己做茶不足之处,就去茶厂学习,跟着做茶师傅,从头做到尾,将做茶的工艺流程牢牢记在心里。

钟斐秋说道,她用手工制作的成品茶,因为是开放式炒茶,柴火产生的烟在这个过程就会一点一点融到茶叶里,破坏茶叶原有的香气。经过指导,要保留茶叶天然的味道就要把茶叶和烟隔绝开来。对此,钟斐秋在院子里新建一间专门做茶的小房子,将炒茶的灶台做成半封闭式,用燃气代替柴火。

当时的钟斐秋主要的加工工艺为红茶,为了让茶的味道和口感达到可以售卖的标准,要在茶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的过程不断的完善,每一次尝试后,她都会轻轻抿一口茶汤,细细品味其中的味道和香气,直到满意为止。

这个尝试的过程历时了半年,终于有一天,钟斐秋邀请庄大文和真吾乡茶厂的师傅品茶,经过品鉴后,钟斐秋制作的五指山大叶茶终于出师。至此,钟斐秋成为一个合格的手作茶工匠。她的茶叶也取名为“祥蓝迷”,在苗族的语言中为“真爱你”的意思,这个名字的寓意是对帮助过她的人表示深深的感谢,也欢迎每一个来五指山的人。

生产的成品茶品质好,口感独特,经过中海油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钟斐秋的手工茶口碑一传十,十传百,她的茶叶也远销在岛外各个地区。游客在她家品尝后不仅会买两包作为手信带回去,还找她拿联系方式,提前预约购买下次做的鲜茶。

“手工茶十分考究做茶人的工艺,也十分耗时耗力,因此也十分珍贵。”钟斐秋说。

钟斐秋在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处理茶叶。记者 吴兴财 摄

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脱贫致富

夕阳的余晖洒在蜿蜒的村道上,村民忙着将采摘的茶叶进行加工,茶厂的师傅也赶去村里收购鲜茶。“萎凋要经过一晚上的时间,甚至更长,这是为了让茶叶脱水达到理想的柔软度。”钟斐秋把今天采摘的茶叶,铺平在用竹子做的簸箕上,并用手划拉着簸箕让茶叶之间留有缝隙,准备开始萎凋。

“以前制茶工艺不成熟只能做几十斤茶,现在制茶工艺成熟后可以做四、五百斤茶叶。”钟斐秋说,为了打开茶叶的销路,不仅学会了在社交平台上直播,还时不时在网上分享关于茶叶的动态。随着找她买茶的人越来越多,茶叶有时候还供不应求。

如今,随着钟斐秋做茶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靠着茶叶实现致富,她还以“鸿雁”的作用积极带动村民发展茶产业。不仅自己采茶、做茶,还和村里人收茶,然后年底根据收益进行分红。

钟斐秋说,她始终不会忘却这些年在村里获得大家的支持与鼓励。茶园里有很多棵茶树种在一起才能采摘更多的茶叶,通过茶叶致富的背后同样少不了父老乡亲的相互帮衬,现在能通过茶叶创收了,她也希望能帮助到村里的每一个人。

单打独斗难以成就大业,唯有携手并进,方能共赴辉煌。

“今年在争取注册营业执照和公司名,到时营业执照回来后,就可以和周边的茶农成立了茶叶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的策略,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品牌。”谈到未来的日子,钟斐秋激动地说,将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茶园里耕耘、奋斗,为五指山大叶茶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五指山的茶叶在当地政府“小而美,小而精”的定位下,也成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