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父母走了,兄弟姐妹就是最亲的人。”

其实不然,很多家庭,兄弟姐妹比外人更狠毒,他们暗地里算计你,借助父母的偏爱明着抢走你的东西。

令人气愤的是,父母很老了,需要照顾了,谁都不乐意,推三阻四的样子,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路人甲”。

当父母过世之后,缘分就更加不堪一击了,一旦没有了以下几样东西,就彻底散了。

01

关于钱财:拿走“礼让的格局”,缘分在争斗中散尽。

父母走了,大家在一起商议,把钱财分配好,这是符合常情的。

从传统习俗来说,父母留下的“手尾钱”,兄弟姐妹都拿一点,这寓意着子孙吉祥如意。

如何分配财产呢?情况就有好几种:大家互相商议,公正公平;大家互相礼让,扶助弱者;大家互不相容,自私自利;大家没有办法分配,对簿公堂。

很明显,一旦兄弟姐妹的格局很小,谁都不愿意礼让,争斗就开始了。

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这个家庭,就已经四分五裂了。彼此还会因此,变成仇家。

我的外公外婆过世之后,小舅舅和四舅舅做主,分配财产。

小舅舅说:“我照顾母亲多年,应该我多拿一些现金。”

四舅舅说:“我把房子给了父母居住,也没要一分钱,应该我来做主。”

其他的舅舅、舅妈,都例举了自己应该多得财产的理由。

一开始大家还摆事实,讲道理。到了后来,就有舅妈撒泼了。

最后,闹腾了一天一夜,外公外婆所有的钱分完了。连家里的扫帚、锅碗瓢盆、一个木床架,都分了。

其实所有的钱,也就三千多。换一种角度看,也就一个月的工资。谁家都不差那点钱,这是“不服气”而已。

看外婆家的东西,都是一些老旧的木家具,在农村用,还行,搬到城里,是没有人要的。小舅舅拿到家具后,直接当成了柴火。

在很多家庭里,都有“小农意识”:我得不到的,你也别想得到;管他有用没用,我拿到了就好。

但凡在吵闹中,分配父母财产的家庭,后来都没有什么人情味。兄弟姐妹持续交往的可能性很小,每个人都会带着怨气,丝毫没有吃亏是福的概念。

02

关于血脉:拿走“交往的热情”,亲情越来越冷漠。

有人说:“手冷了,可以捂热,心冷了,那什么捂热?”

是的,一个人对大家庭心寒了,那么就不会再去留念大家庭里的人了。甚至都可以做到,五六年在外地打工,就像消失了一样。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带着一份热情去兄弟家,却被当场浇冷水,翻旧账;你带着热情去父母家,受尽了冷落。

尤其是出嫁的女子,真的被当成了“泼出去的水”,到娘家,被虎视眈眈,认为是来争夺财产的人。

任何一份感情,都是双向奔赴的。若是你一厢情愿,肯定会寒心,然后弄丢。

综合方方面面的因素,失去交往的热情,根本原因有几点。

其一,父母长期偏心,你是那个最不爱的孩子。你一旦成年了,父母就对你不闻不问,偶尔联系你,是让你掏钱给其他兄弟姐妹。

其二,在礼尚往来之中,你是最吃亏的那个人。你给大家礼物,红包,但是得不到对应的回报。

其三,兄弟姐妹借钱,一次次不还。大家认为,你有钱,凭什么不应该借?你那么有钱,就应该分给大家,而不是借给大家。

其四,你的大家庭里,妯娌关系很差,女婿,儿媳之中,有一个烂人,总是煽风点火。从此,大家都厌恶大家庭。

纪伯伦说过:“你们的理性与热情,是你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只要大家都有热情,那么相距千万里,也会联系,也会有聚在一起。

当热情被消耗之后,你连和大家说话的想法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缘分?

03

关于团聚:拿走“健康的身体”,彼此就不会走动了。

父母走了,也就意味着大家都五六十岁了吧。

往后看,大家会越来越老。如果大家都在家乡,或者距离家乡不很远的地方谋业,安家,那么聚会的概率会高一些。

可现实却告诉我们,很多的兄弟姐妹都在异地安家了。有人去了省会,有人在深圳,有人在江浙。

奔赴几百里,为了和大家团聚一次,这是需要消耗体力的。

想一想,一个身体不健康的人,还要和大家相聚,这是很为难的。万一在路上有个三长两短,这侄儿侄女是不会同意的,会百般阻扰。

健康没有了,人也老糊涂了。这往后的日子,也就顾及不到兄弟姐妹的感情了。

长期不互相走动,兄弟姐妹之间的消息,就越来越少。忽然有一天,你收到侄儿侄女的信息,要么是兄弟病入膏肓,要么是阴阳两隔。

人就是这样脆弱,一旦失去了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04

人生就像一辆公交车,每一个站台,有人上来,也有人下去,能够陪伴到终点站的人,很少。

因此,缘分聚聚散散,不要太在乎了。你一在乎,伤害的人就是自己。

我们能够做的,就是缘分还在的时候,多珍惜。至于对方用什么态度对你,就别去计较了。

凡事问心无愧,在自己很老的时候,就少了一些精神内耗,也不会难过。

当然,父母过世后,你有心把兄弟姐妹的缘分找回来,也不是不行:主动低头,和大家说一说自己的愧疚;主动问候大家的情况;善待侄儿侄女......稍微多一点热情,总是有一些回应的。

当然,晚年是否幸福,是靠自己的,别把大家庭看得太重。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