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申子仲 郭鑫宇(实习)

提前排查出11个风险点,提前备齐沙袋、硬隔离、水泵等物资……为迎战河南郑州本轮降雨,郑州市中原区城管局组建了一支150人的防汛队伍。

当汛情来临,天气预报、预警颜色、上级指示、响应级别、实际情况瞬息万变,如何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做出贴切实际的准确预判,成为基层防汛工作的头等大事。

提前排查风险点位

中原区基础设施事务中心针对城市内涝预防,今年共排查出11个风险点位,包括金水河中原区段、纱厂明沟等河流沟渠,以及涉及嵩山路、桐柏路、西三环等辖区内7条下穿隧道。区城管局共组织了150多人参与的一线防汛队伍,与其他4家单位的防汛人一起,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7月15日下午1点30分,接指示,中原区启动4级响应。

“4级响应需要24小时专人值守,人员不得脱岗,时刻保持通讯畅通,人员随时可到岗到位,物资上车。”王留敏解释说,防汛物资包括车辆、沙袋、硬隔离、水泵,甚至龙吸水这样的“重型武器”。

当天傍晚,4级响应调整为3级,内涝专班的工作人员都开始紧张起来。

王留敏说,3级响应要求人员到位、车辆到位、物资到位,当时他们已经分散到了各个风险点候命。不料到了晚上9点30分,3级响应再次下调至4级。

“省防(汛抗旱)指(指挥部)调整响应级别之后,各地市‘防指’会根据自身情况作出研判,而各地市区级单位也会根据各自辖区具体降雨积水量再做研判,根据研判分析不同,相应的响应级别也不同。以防盲目出击,事倍功半。”王留敏解释说,这就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150人开拔一线风险点

7月16日下午1点09分,中原区结合省市两级防指的响应级别调整,区响应级别由4级调升至3级。

气氛再度紧张起来,城管局150多人的防汛队伍迅疾开拔一线风险点。

当天下午18时30分,省气象台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当晚21时30分,郑州市响应级别由3级升至2级。

“二级就是临战状态了,各项督导排查工作一并展开。”说这话的尚振营是一位刚刚退居二线的“老城管”,也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防汛人”,对辖区积水点情况了如指掌。这次,城管局专门请出这位“老将”,针对每个风险点做出具体的“一点一策一方案”。

虽说省里市里都调升了响应级别,但此时的中原区滴雨未落,还是晴天。

经过分析,中原区研判后做出保持3级响应的决定,并及时上报。

7月17日凌晨,郑州城区落雨,尚振营和王留敏他们心又悬了起来……雨下得不大,时间也不算长,临近早晨基本就停了。

中午时分,郑州市区阴云密布,随即大雨袭来。而中原区的3级响应并没有做出调整。

将近下午4点的时候,大象新闻记者致电王留敏和尚振营。

“雨已经停了,积水情况正常。”正在街头排查的王留敏说。

尚振营此时正在陇海大道与新田路东南角的积水点督导排水,他说,防汛不能光看天,还得实地勘察,给进一步决策研判提供最扎实的“一手情报”。

劲儿往一处使

记者了解到,每年汛期到来之前的四五月份,郑州市下辖各行政区都会成立一个预防城市汛情的专门机构——内涝专班。一般情况下,由城管局牵头,城建、房管、人防、农委等部门联手,根据各自“专业特长”负责一摊儿。5个部门本来就像5根分散的手指,这个时候要攥在一起,拧成拳头劲儿往一处使。

也就是说,防汛的预备动作通常要提前3个月左右。这期间,防汛的合作机制、分工方案、物资储备、实战演练、一线督导等等工作战前预热,已经铺开了。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汛情预警研判,这需要丰富的信息、老到的经验、精准的推理,以及足够的担当。

“近几天的预警瞬息万变,我们的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中原区城管局安全应急科副科长王留敏告诉大象新闻记者,一线防汛人员的目标是明确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