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50周年后,印度国防机构首次正式向1962年战争的阵亡者和参与者致敬,国防部长安东尼表示,武装部队有信心保护国家重蹈历史覆辙。那么,印度政府为什么花了50年时间才向1962年战争中的士兵和烈士致敬呢?
一、中印军队差距
对于1962年战争中吸取的教训,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表示:
也就是说,印度的军队力量在当时不足以撑起这场战争。有报告指出,1962年,印军是一支装备不良、没有做好战前准备的军队,被迫与强大的中国军队进行较量。
对印自卫反击战,一共分为两个作战阶段,自1962年10月20日开始,整整持续了32天的时间,印军全线溃败,阵亡约4000人,而我国伤亡仅有2000人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印边境战中,印军俘虏高达3986名,而中国无一人被俘。仅从这一组数据中就可以看出,中印双方在战斗力中的强弱。
一直以来,印度军队都非常迷之自信,在他们的逻辑思维里,挑衅是天经地义的,他们就该属于英殖民的继承者。特别是在与中国对抗之前,印度部队的多次战斗,都以胜利告终,这也让他们的态度十分蛮横,以为自己天下无敌。
然而,印军部队严重低估了中国军队捍卫自身权利的决心和意志。
要知道,中国与那些南亚大陆不同,印度凭借自身的国力优势、军力和数量优势,让那些南亚大陆俯首称臣,而这些优势与中国比较起来,却不值一提。
首先,印度是一个轻工业比较发达,重工业严重滞后的国家,在摆脱了英国长期殖民统治之后,印度得到了部分英国武器。然后又厚着脸皮向美国求取了子弹援助。甚至还从苏联方面要来了战斗物资,比如卡车和帐篷等等。
就这样,在美英苏三国的支持下,印度政府无疑底气十足。尼赫鲁也以为他们的军队如铁桶一般坚固。由此,在1961年狂妄的叫嚣:将会把所有中国人从边境上赶出去。
虽然印度所求来的武器要比中国军队的强很多,但是在国防体系建设中,印军却逐渐的被政治化,尼赫鲁任人唯亲,排除异己,将梅农、考尔这样不懂军事的政治家放在印军高层的重要位置,最终导致了印军失败。
其次,任何战争离不开后勤保障,印度军队的后勤补给在中印边界看来,绝对比中国军队有着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是印军的一贯散漫和不作为,导致印度军队的后勤补给以及医疗水平根本无法及时供给。
中印边境作战,印军的惨败,除了尼赫鲁政府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之外,还证明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印度的综合国力远不如中国,不论从印军的装备还是后勤部给以及训练程度,乃至作战意识等等,印度都不是中国的对手。
所以,在作战中遭遇如此大的伤亡,也就不奇怪了。
二、中印50年军力对比
印度国防机构在62年中印战争50周年后,强调历届印度政府吸取教训,加强了他们的能力,实现了武装部队的现代
显然,印度政府一直没有放弃与中国在边境上的争夺,意图利用武力来夺回自己50年前失去的面子。然而,50年来,印度武装部队的现代化建设真的可以让他们赶超中国军队吗?
印度国防部长称:印度已然今非昔比,1962年被中国击败是彼时的事情,凭借印度多年的发展壮大,今日一定有信心战胜中国。
这番言论是一时的豪言壮语,还是另有底气,还需要印证一番。
中印战争结束后4年,中国军费支出65美元,印度是14亿美元,而当时中国人口7亿多,印度只有5亿多。
从军队人数比较,中国军队人数250万人,而印度只有100万。
当然,打仗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在中印战争结束4年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800多亿美元,而印度只有368.95亿美元。
这几个指标的对比不难看出,中国不论在经济还是军事实力上都强于印度。
在印方看来,1962年印度失败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印度国内尚弱,不足以与中国对抗,二是,尼赫鲁错误政策导致。
中印战争结束50年后,从现役军人人数来分析,中国远胜于印度,但是作战要考虑到双方能够可提供支配的人力资源总数。从这方面来看,中国7亿5千万人可参与战争,而印度有6亿多。
在调动的可服役人口数量上,中国可以最大限度调动约6亿多人,而印度能调动的不足5亿。
当然,两国军力对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地方,那就是两国军备水平。然而,中印战争结束几十年了,印军的科研水平几乎停滞不/p>
值得注意的是,两国交战最重要的是看双方的综合国力,作为现代化战争,国防实力、战争潜力以及科研力量的对比缺一不可。而相比1962年中印两国交战,现在双方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
虽然印度在美国等大国之间不断周旋,也花费高额的财力购买先进战斗装备,但是,在印度进步的同时,中国也今非昔比,而且进步的速度是印度难以企及的。
倘若中印之间再次如1962年那场边境战一样擦枪走火,爆发局部战争,在无第三方插足情况下,中国胜利基本没什么问题,至于印度,想要取得胜利,很难很难,基本没什么希望。
总而言之,印度国防部长的一番狂妄言论,只不过是给自己打气罢了,与此同时,也在印度国民心里建立普遍认知。不过,这种忽视对手的狂妄姿态,与之前的尼赫鲁不逞多让,如果再来一次对抗,恐怕也只是会步尼赫鲁后尘罢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