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2021年9月,河南以“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在全省范围内启动开发区改革。为深入挖掘河南在开发区改革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实践、发展成效,7月24日起,河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大河财立方推出“河南开发区改革实践”系列报道,直击一线,探访3年来河南开发区改革的新成就、新发展。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闫文瑞】在中原腹地漯河,一个以“枢纽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正迅猛发展。这里船舶往来如织,煤炭、焦炭、纯碱等货物在此集散,再通过“公水”“铁水”联运,送往全国各地,漯河现代服务业开发区闯出了独特的改革“新”路子。
“三分钟上船,五分钟上高速”的物流奇迹
漯河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传化(漯河)智慧物流产业园作为其核心区域,实现了“三分钟上船,五分钟上高速”的高效物流网络。这一物流奇迹不仅极大地缩短了货物中转时间,还吸引了超过200家物流商贸企业入驻,形成了辐射豫中南七地市的区域物流总部业务。智慧物流平台的智能分拣系统更是让快递“飞”起来,日处理量超2万件,助力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转变。“目前,我们的智慧物流平台已有2万余辆运输车上线运行,通过智联、物联系统,不仅有效打通了生产企业与快递企业之间的供应链通道,也有力推动了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的加速转变。”传化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大区漯河负责人雷高威说。
记者来到漯河港,码头车船如织,一片繁忙。“1300吨砂石马上就装满了,三四天后将运抵安徽省阜阳市,届时装上煤矸石,再返回漯河港。”周口籍船主崔杰对记者说,自从跑上这条短途航线,生意越来越好了。作为联通水陆、通江达海的重要港口,漯河港自2019年开港以来,吞吐量实现质的飞跃,从最初的2.16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210万吨,同比增长72%。
闯出港口经济“新路”。2023年,在集装箱业务方面,漯河港与金山化工、周口港城合作开通了“漯河—周口短途巴士”;在煤炭业务方面,与晋煤中能化工等企业进行煤炭“公水”联运;在化工业务方面,金山化工、平煤神马等客户的纯碱、氯化铵、硫酸铵通过吨包等形式,经漯河港采用“公水”“铁水”联运;在砂石业务方面,将豫西沙、石子、高钙石、硅石等资源,通过港口集散,运往下游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4+8+N”招商架构,产业链招商显成效
据了解,漯河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构建“4+8+N”的招商架构,先围绕临港经济、冷链物流两大主导产业,锁定上下游重点企业270余家,再通过招商小分队深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围绕冷链装备、冷链仓配运、食品加工、预制菜加工等产业,开展常态化精准招商。截至目前,园区已吸引260家各类企业入驻。
与此同时,漯河现代服务业开发区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大与国内沿海延边口岸、66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深度合作,努力形成“原料基地+冷链加工+区域配送+终端市场”的链式发展模式。目前,已集聚各类冷链企业68家、全国冷链百强5家,顺丰冷链、众联冷链等头部企业建成冷库15万立方、在建库容65万立方、占全市三分之一;聚集大象、恩远、翔通等星级冷链企业4家,可调配冷链运输车辆4000多辆,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加快天津水产、青岛众鑫等贸易类企业落地建设,开发区已经形成了仓储、运输、分拨、配送、加工、冷链设备制造等全产业链生态,主导产业占比超过90%。2024年1-5月份,开发区完成营业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58.47%。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漯河现代服务业开发区自主培育了杨老大食品、汇德生物科技等15家企业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并以临港产业园和临港科创园两大园区为载体,支持漯河科创产业孵化器、漯河临港产业园孵化器两大创业平台建设,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和高附加值企业。2023年,开发区荣获“中国冷链食材创新基地”“中国食材供应链创新基地”等各类国家级荣誉称号。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